王少華
摘 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帶給我們的信息量每天都是呈指數(shù)形式增長,簡單的淺層學習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高要求,因此,越來越需要人們發(fā)散自己的思維進行深層次的學習,以此來匹配當今社會的高要求、高競爭。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迫切地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深層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感悟生物學科的思想方法,最終獲得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深度學習;策略研究
“深度學習”是一種以學生高階思維發(fā)展為導向的學習方式,它不是簡單的追求學習內容的難度和深度,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過程學習,視其是否對知識進行主動地二次加工、是否通過不斷地自我反省進行深度的問題分析和理解。高中生物與初中生物相比內容里面基礎概念多,學生理解困難,而大部分教師將生物歸類到文科,一直認為要想學好生物就要不停地背誦概念,從而導致學生成為了觀眾和速記員,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絲毫的自我反思,如此長時間的循環(huán)終會使得學生思維僵化,科學素養(yǎng)低下。為了改變這樣的劣質學習狀況,教師要在課堂上積極落實“深度學習”,以保證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一、通過設問與追問,激發(fā)“深度學習”
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必須要有課堂提問作為引子,才能更有效的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首先問題的設置要在教師認真研習課本的前提下,同時問題的設置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基礎內容為切入點,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基礎知識的本質原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圍繞課堂問題積極思考,然后在學習小組中進行討論,通過學生的共同努力達成問題的解決辦法,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補充完善,開展積極地追問,從而使其圍繞新問題再次討論。
例如,在講解“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時,教師再簡單的將基礎概念向學生講解之后向學生提出兩個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的問題:“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和“S”型曲線的增長速率和增長率模型如何構建?對于經濟魚類的捕撈情況,怎樣運用種群增長的曲線進行合理控制?”。接著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中將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進行總結。同時在問題討論完后在此進行有效追問,以達到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目的。比如:“如果是面對瀕危物種,怎樣合理運用種群增長的曲線?大家知道每年為什么要設立禁漁期?”通過課堂設問及有效追問,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借助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對社會中的實際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見解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對于其中的問題讓學生們共同討論,教師給予指導總結,激發(fā)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大家更加熱愛生物、熱愛學習。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課堂追問的問題可以是學生以往易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也可以是對前面問題的進一步拓展。在不斷的設問和追問中,既增強了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通過探究與拓展,激發(fā)“深度學習”
學生在課堂上的小組合作中更容易敞開心扉進行交流,進而像專業(yè)人員一樣去主動地尋找問題并積極的解決問題,在課堂上的學習中利用深度學習使其沿著科學家追求學問的道路前進,并通過科學思維進行問題的探究與拓展,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走向“深度學習”。
例如,在學習“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打破一個雞蛋,讓學生觀察雞蛋的內部結構,學生會積極的回答里面包含“蛋清和蛋黃”,此時教師指出雞蛋蛋黃就是一個細胞,通過一個簡單的實踐讓學生感受細胞膜的存在。接著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細胞膜的功能:每個學習小組取3個雞蛋并去除蛋清,分別標號1、2、3,1、2不做處理,第3組將蛋黃膜刺破。而后第1組浸泡在生理鹽水,第2、3組浸泡在融有紅墨水的生理鹽水中,在幾分鐘后讓學生將看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學生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第1和2組的卵黃沒有變化,而第3組的卵黃滲入了紅色。借助實驗想象學生可得出了細胞膜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轉而,讓學生探究細胞膜的結構、探究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并建構細胞膜的模型。最后,有效拓展,讓學生為細胞膜的人工合成獻計獻策。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比如,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一節(jié)的教學中,在課堂上首先給出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結果讓學生們觀察,從多個角度設計探究實驗、作出假設,并根據(jù)自己的假設解釋實驗現(xiàn)象;接著,教師再如若不成立的話如何才能讓假設成立,接下來學生根據(jù)自己設計的實驗繼續(xù)探究;再根據(jù)得出的結果總結實現(xiàn)現(xiàn)象和實驗規(guī)律;最后,提出如果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有會得出怎樣的結論,適當拓展連鎖互換定律,使學生知識得以完善。學生通過探究獲取未知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之上的進一步拓展或再次探究,使學生始終處于“深度學習”當中,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發(fā)散個人的思維,讓學生在教師細致的引導下個人“科學探究”能力獲得更好的培養(yǎng)。
三、通過課堂翻轉,激發(fā)“深度學習”
生物作為高中教學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書中的很多內容以概念和圖案進行展示,而教師在講授時只能通過口授將書中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只會慢慢覺得疲倦,逐漸喪失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地位,對此教師可利用翻轉課堂鼓勵學生提前對課本進行梳理。首先,教師要盡可能做好課前的課件設計工作,盡量使書本的內容貼近教學要求的同時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以趣味性的問題導入層次性的教學內容,以幽默的提示語來引導學生的思想也進入課堂,逐步的引領學生探究深層次的內容。教師要注意課程制作的適度性,即不能過于增大內容的難度梯度,更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的想法,在使其能很好地理解知識內容的同時發(fā)展其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細胞的基本結構”時,在課前教師可將細胞的結構由內到外進行課前設計,把各個結構從組成、特點、功能等方面建立樹枝狀的導圖,可適當?shù)耐ㄟ^先進的科技手段將細胞結構進行動態(tài)展示,讓學生在觀察的途中仔細分析細胞結構,觀察細胞結構存在的合理性,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對觀察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疑問進行深入的探究,同時將自己對于問題的見解在課堂上進行分享,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分享情況作出指正,同時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進行言語上的鼓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接著在上課時教師可給學生播放動畫,讓學生了解蛋白質或其他物質進出細胞的過程,在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解析細胞的運輸過程,并盡量使學生在學習時有較清晰的思路。然后,組織學生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東西進行自我消化,給大家講出來,通過鼓勵學習的方式激勵大家學習興趣,讓學生以課堂主人翁的態(tài)度參與到課堂中,這樣的翻轉課堂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深入了解書本內容的興趣升并且最大限度的解放教師,。
四、通過游戲情境,激發(fā)“深度學習”
生物學習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單單依靠死記硬背很難對知識有更好的理解,要想學好必須經過不斷的積累和重復記憶提升其生物認知水平。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jù)課堂內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游戲情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傳統(tǒng)填鴨式的課堂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通過游戲情節(jié)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通過親身體驗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學習有關基因的遺傳問題時,教師可先將不同基因的組合以及癥狀做介紹,然后要求學生對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基因遺傳進行分析,然后詢問學生們誰愿意當志愿者,一般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會踴躍參加。然后在學生熱情盎然的氣氛下教師進行基因、染色體等的遺傳做一個詳細的過程講述,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某些過程發(fā)生變異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教師要設置多個生活案例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學會自己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導入生活元素,不僅能讓學生通過想象和計算能把握事物的整體意識,也能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在這樣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從而讓其進入深度學習。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的有效開發(fā)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努力引導學生讓其在實際探究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的靈感激發(fā),產生新的問題并進一步尋求正解,始終保持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董超眾.高中生物學科視域下的深度學習策略探析[J].亞太教育.2018(26):156-156.
[2]盧文福.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的高中物理深度教學策略例談[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11).
[3]吳久宏.基于問題導向,引領深度學習——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01(10):29-32.
[4]盛京京,周先葉.深度學習視域下的生物教學設計——以“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為例[J].中學生物學,2009(01):7-9.
[5]奚紅云,丁奕然.深度學習視域下的生物學實驗教學解析與策略[J].生物學教學,2018(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