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梅
【摘? ?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課堂目標中明確提出,課堂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效教學,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數學學習提升自身的整體水平。每個班級都會有人需要提高他們的學業(yè)成績。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即采用“分層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分層教學?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97
在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中,小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教學安排不僅要符合教學標準的要求,還要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吸收所學知識,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邏輯性以及思維模式。因此,教師更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利用分層教學的策略來提高教學效果。
一、對于目前數學教育現狀分析
(一)傳統(tǒng)課堂更加注重形式而不在意本身意義
在課改這樣一個大的背景推進下,教育者們在上課的過程中將以往的教育方法變更,把新課標提倡的分層學習的方法在課堂上實施,有助于數學教學,應該被認可。然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部分教育者只是單純地進行教學和讓學生們多多回答問題,并沒有掌握分層教學的精髓,也沒有關注數學題本身,這樣只能使分層教學效率低下。
(二)分層學習不靈活變通
在課上,采取按座位分小組的方式方便快捷地開展小組學習。若在這種小組學習方法中缺乏對個體性格不一的考慮,則起不了小組幫助與小組對抗的作用,也無法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有更好的體驗,自然達不到分層學習的目的與作用。
(三)分層學習過程無正確的方法
部分教師在上課時沒有提前規(guī)劃好教學活動。在這種課堂下,合作的過程中無正確的分工,就會導致教育者發(fā)問時,只有成績突出的個體回答、表現自己,但是其他的學生卻無法深入參與,則不能更好的學習小學數學。那么數學課堂分層教學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課堂上無溝通無分工,學生沒有學習興趣。
二、分層教學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結合的策略
(一)靈活運用數學學習法,提升學生興趣以及自主學習效果
數學中為了提高邏輯運算效率會有很多的特殊方法,如歸納法、類比法以及演繹法,等等。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適當運用此類方法,可以提升學生學習上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習興趣,自主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有所提升。
如演繹推理法。演繹推理是不太常見的推理方法,在具體的應用中沒有固定的規(guī)律與格式,運用形式是隨著推理事物的不同而不斷變化的。其大體模式為:從抽象事物中總結出具體規(guī)律,從而推理事物未來發(fā)展走向。例如一道小學五年級的數學題:一個成人自行車的質量有多重?小學生是抬不動一輛成人自行車的,所以他們無法直接通過體驗得出自行車的重量,而告知學生,一輛自行車就相當于一般六七歲小女孩的重量就比較好理解了。這種方法相當于《曹沖稱象》中的道理,可見在古代就有這種推理演繹的意識了。
(二)把握預習環(huán)節(jié)
教學問題分層設計分層教學的設計要貫徹在課堂的方方面面,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就應該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差異,設計出分層次解答的問題。在教學方案設計的過程中就應該區(qū)分基礎問題、適中問題與難點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基礎問題是指對全體學生都提出要求、都必須掌握的問題,像一些數學的基本概念、公式、運算方法都需要每一位學生熟稔于心,對于這類預習習題的布置要求全班所有學生必須高質量完成。而適中問題就是一些在課本上找不到答案的預習作業(yè),是在基礎上的稍微拔高,是班級內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完成的問題,適中類的預習作業(yè)要把中等的學生全都囊括進去,保證班級整體的教學質量。難點問題則是為智力發(fā)展較快的學生設計的,掌握普通的學習內容對此類學生來說易如反掌,這樣的問題設計不用太多,可以作為一種激勵手段,讓有能力的學生完成。
(三)課后分層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數與代數”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去認識數的基本概念以及數的基本運算過程。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認識數字并學會應用數字。然而,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記住相應的乘法口訣或者運算步驟,所以教師在給他們布置課后作業(yè)時,就應選擇難度較小的加減運算來讓他們鞏固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的知識。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教師應為他們布置相關的方程等作業(yè)來進一步幫助他們深化對相應知識的理解。在解方程的過程中,這部分學生不僅能夠對課堂所學的代數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而且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還能不斷總結出一定的數學解題規(guī)律來。
(四)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
在以往灌輸式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多采用唯分數論的學生評價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這導致分數較低的學生往往并不能受到教師及時的鼓勵和幫助,最終造成了學生“破罐子破摔”、放棄學習的現象。例如,針對低層次學生,為突出教師的引導教育能效,教師應盡可能以善意鼓勵為主,在其基礎上保障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有效樹立;針對中層次學生,教師應強調鞏固其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在以往試卷考核的基礎上不斷增加課堂問答在評價體系中所占的比重,進而幫助其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并以此為挖掘其學習潛力鋪墊良好基礎;針對高層次學生,考慮到其往往具有堅實的學習基礎,因此教師應盡可能淡化基礎知識考核在評價該層次學生時所占的比重,在引入批評評價思想的基礎上及時給予該層次學生一定的鞭策,一方面保證其不會因一時的成績而出現自負心理,另一方面在幫助其形成健康學習態(tài)度的過程中促進其知識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法是平衡學生個性化差異與班級整體學習質量的最優(yōu)選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探索分層教學的合理實施方案,優(yōu)化教學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教學典型案例。在提高班級學習質量的同時,為其他教師提供借鑒,共同推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梁春慧.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7,78(5):45-46.
[2]劉敏.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