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蕾
【摘? ? 要】新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各學科開展實際教學工作的核心目標。本文中我就針對初中美術教學,重點結合新時期所實行的新的教學模式,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 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66
正如哲學所言,政治、經濟的發(fā)展決定了文化的發(fā)展,而文化的發(fā)展又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當前政治、經濟、文化等三個方面所形成的良性循環(huán)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驗證。以改革開放為界限,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之后,經濟上首先實現了騰飛,帶動了政治上的發(fā)展。綜合國力的增強,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最終在滿足人們基礎物質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刺激普通民眾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因此文化建設的需求也就隨之誕生。而對于文化建設來說,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學校教育,因為學校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核心陣地,尤其是對于國家發(fā)展來說,人才是支撐一個國家良性發(fā)展的基本動力。所以當前伴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騰飛和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學校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初步形成了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全面取代應試教育教學體制的穩(wěn)定形勢。在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充分發(fā)揮學?!敖虝恕钡淖饔?,更加強調對學生素養(yǎng)和能力的構建,實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國家要求學校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尤其是在學科教學方面保證每一門學科都能夠發(fā)揮其既定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就以本文中我們所探究的初中美術學科教學來說,在以往應試教育中,音體美等藝術類學科因為不在考試范圍內,所以課時被占用,教學上不受重視,教學流于形式是常態(tài),長久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以美術為代表的藝術類學科在教學創(chuàng)新上呈現出極大的滯后性。而在新時期,美術等藝術類學科重新受到重視,重新被定義學科意義,教學要求也更為明確。那么作為教師來說,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從知識和教學模式這兩方面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尤其是彌補以往教學改革中所落下的差距,找到最為合適的教學策略;而另一方面,則是本著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為核心目標實現針對性、個性化教學。最終一步步構建起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體制下,不同學科教學中需要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和目標。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勢必需要明確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性。
(一)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心靈健康發(fā)展
作為初中教師我們在教學中面對學生往往會有一個相同的體會:學生越來越難管。因為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轉變的第一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生理上的轉變明顯,同時在生理發(fā)展的基礎上,最關鍵的是心理上較為隱性的轉變。這一時期學生在心理上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tài),格外敏感且情緒化凸顯,很容易導致學生心理上呈現偏差。而藝術是陶冶心靈的公認“良藥”,就以初中美術這門學科來說,通過積極的、健康的、具有良好情緒傾向的美術作品能夠直擊學生心靈,通過美術作品所呈現的表層顏色、深層內涵等給予學生心靈上的陶冶,精神上的滋潤,引導學生心靈始終向著真善美的境界發(fā)展。
(二)提高藝術鑒賞力
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美的鑒賞能力是處于社會中的人所需要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而美的鑒賞范圍較廣。通過美術教學,我們將“美”先定義為美術作品,通過充分挖掘學生的視覺感受來啟蒙學生的藝術鑒賞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尤其是從初中美術教學來說,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基礎,那么通過進一步美術作品的賞析和講解,讓學生通過作品了解藝術美的冰山一角,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有個性地表達自身的審美感受,從而逐步構建學生的審美框架,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為學生日后整個個性化審美體系的構建奠定基礎。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初中階段,美術本身不屬于考試科目行列,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面對的壓力較小,美術課堂教學氣氛相對活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選擇相對自由。但同樣我們也必須明白,初中階段美術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完成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是關鍵。以下,我就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進行探究。
(一)鑒賞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思維
對于普通的初中生來說,在美術鑒賞方面基本能力差別不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優(yōu)先結合課本內容展開基礎的鑒賞教學,在美術作品鑒賞過程中拓展學生的審美思路,培養(yǎng)學生針對美術作品的基礎性審美思維。一方面,作為教師我們要從備課入手,針對不同年級的美術課堂選擇合適的美術作品,并且結合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實現同類美術作品的拓展,以此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則是從美術作品的內涵解讀入手,可以分主題、分作者的給學生講解不同風格的作品審美角度,從而引導學生掌握藝術審美規(guī)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思維。
(二)臨摹和創(chuàng)造結合,培養(yǎng)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一方面,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從臨摹開始,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去理解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對應的美術作品放大,進行細節(jié)性的呈現,從而引導學生臨摹某一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例如,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臨摹,不僅讓學生從美術作品的表層呈現內容去了解其內涵,更進一步揣摩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情和思想,完善學生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在臨摹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當然對于普通學生對于繪畫技巧要求降低,更多的是通過繪畫形成個性化的審美表達,從而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表達美且結合自身個性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讓審美融入學生精神的方方面面,成為其素養(yǎng)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總體而言,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實施,切實改變了以往只注重考試學科學習的局面,給學校開展德育和美育等針對學生精神塑造的工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作為初中美術教師,我們要立足本學科,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進而在教學中實現教學內容和模式的創(chuàng)新,為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提供充足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吳麗琴.初中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7,000(090):165,185.
[2]張建良.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美術教學[J].學周刊,2014(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