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楠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6-104-02
摘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數據統(tǒng)計法和比較分析法,對部分中外優(yōu)秀男子110米欄運動員的各項速度參數進行對比分析。指出我國運動員技術上的不足,明確了提高百米速度和速度保持能力是提高110米欄成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提出訓練重點,旨在提高我國短跨項目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 優(yōu)秀運動員;男子110米欄;速度參數;技術
我國男子110米欄項目自奧運冠軍劉翔退役之后綜合實力有所下滑,近幾年雖也有幾位男子110米欄運動員闖入國際大賽決賽,但其水平與國際一流運動員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一、影響跨欄成績的三大因素
百米跑速度是影響跨欄跑快慢的先決因素。保持較高的身體重心,有彈性,大腿要充分抬起,兩腿有較大的夾角,這些基本技術跨欄跑與百米跑都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所以要想有一個較高水平的110米欄成績,百米跑的絕對速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素質。
跑、跨的協(xié)調結合能力是影響跨欄成績的主要因素。若運動員僅僅注重于跑的速度而忽略了跨欄的技巧,也會不利于其跨欄水平的提高。在跨欄運動中,跑與跨的結合能力是需要通過長期專項練習才能逐步提高的,跑、跨結合能力的高低直接體現(xiàn)了跨欄運動員在欄間跑中節(jié)奏的快慢[1]。
跨欄跑中的速度利用率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因素。在跨欄跑中的速度利用率可以間接反映出運動員過欄技術的好壞、細膩程度,速度利用率較高的運動員在過欄時損失的速度較少,他的欄上技術也就相對較為細膩嫻熟[2]。曾有學者李建臣對跨欄運動員的速度特征進行細致分析,總結出了我國優(yōu)秀跨欄運動員的基本運動特征,并且認為跨欄過程中的速度利用率是獲得良好成績的基本保障[3]。
二、中外優(yōu)秀男子110米欄運動員欄間速度對比
由表1可知,三位運動員都是在5-6欄欄間達到了最高速度,奧運冠軍羅伯斯最快欄間用時是0.88秒,速度為9.22米/秒,有6個欄間都在0.91秒內完成,且最慢的欄間用時不超過0.95秒,這是他110米欄成績能突破13秒的關鍵。我國運動員史冬鵬最快欄間用時是0.92秒,速度為8.86米/秒,9個欄欄間用時差值非常小且都在0.95秒以內,速度非常的平穩(wěn),但相比較羅伯斯而言其每個欄間用時多出0.05秒,故此,雖然也是達到了較高的專業(yè)水準但還沒有突破13秒大關。再看運動員江帆,他的問題首先表現(xiàn)在起跑相對較慢,僅有4個欄間跑進了0.95秒,維持最高速度能力較弱,而且全程速度起伏過大,他的周期平均速度誤差值是三位運動員中最大的。
三、中外優(yōu)秀男子110米欄運動員百米速度與跨欄跑速度利用率對比
從表2中,可以看到古巴運動員羅伯斯的百米速度水平最高,跨欄跑的速度利用率達到88.51%,因此他的跨欄跑成績最快。除劉翔以外其他幾位我國跨欄運動員百米跑速度與110米跨欄跑中的平均速度明顯低于國外優(yōu)秀跨欄運動員,這反映出了現(xiàn)在我國跨欄運動員的短板是絕對速度相對較弱和保持高速的能力較差。史冬鵬的百米速度相較而言比較差,但是他的跨欄跑速度利用率卻接近國際一流水平,所以導致他的跨欄跑成績優(yōu)于其他幾位我國運動員。而美國運動員奧利弗百米跑速度優(yōu)勢很明顯,但是正因為跨欄跑速度利用率較低,導致他的跨欄跑成績并不是最好的。
四、結果分析
研究表明優(yōu)秀的跨欄運動員跑、跨協(xié)調結合能力可以從他們周期(欄間)的速度以及整個跨欄過程中的周期平均速度差值來反映,周期平均速度差值越小、欄間速度越快,也就表明運動員的跑、跨協(xié)調結合能力越強。
對于優(yōu)秀的跨欄運動員來說,百米跑的速度是影響跨欄跑速的先決性重要因素,在擁有了較高的速度利用率的情況下要盡最大可能提高跨欄運動員的百米跑速度,而且更需要通過不斷練習來增強運動員保持最高速度能力,才能夠在跨欄比賽中脫穎而出,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五、結論與建議
我國跨欄運動員與世界優(yōu)秀跨欄運動員相比,其速度利用率較高,但是世界優(yōu)秀跨欄運動員具有較高專業(yè)水準的跨欄周期速度,加速度能力較強,使其能夠在全程跑比賽中始終保持最高速度,整個跑程的速度變化反映出高速度、平穩(wěn)的態(tài)勢。
故此,筆者建議,在對跨欄運動員進行跨欄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要繼續(xù)保持并發(fā)揮技術訓練的優(yōu)勢,保持高效的速度利用率,而且還需要加強對絕對速度的訓練,一定程度上要大幅提高最快周期(欄間)的速度。
參考文獻:
[1]許以誠,池泰棱, 馮敦壽,等.我國優(yōu)秀男子110 m欄運動員的跨欄技術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10):10-12.
[2]徐開春.對男子110米欄運動員跨欄跑與平跑速度利用率的比較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第三屆全國田徑運動發(fā)展研究成果交流會論文集[M].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2010:144-149.
[3]李建臣,付大鵬.對我國男子110m欄的跑跨與跨跑技術的運動學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0(05):12-14.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