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彥
【摘 ? ?要】本文從中職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著手分析,提出課堂有效的提問對于促進中職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中職教師教學提問能力的提升、中職學生思考、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要性,探索有效提問的方法、策略,為推動中職課堂教學高效性、實效性深入研究提供理論、實踐參考。
【關鍵詞】中職 ?有效提問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22
一、問題的提出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運用有效策略和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協(xié)調發(fā)展。其中最常用的、最樸實的就是課堂提問法。有效的提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有利于課堂的互動、增加吸引力、活躍課堂氣氛、調節(jié)節(jié)奏;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專業(yè)學科內容、技能技術的鉆研。但是,現(xiàn)狀下的中職課堂,由于知識、技能有一定難度,學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部分學生分心走神,一部分即使很認真在聽,但由于專業(yè)性知識問題涉及原理、技能綜合運用,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及較強的理解力,學生根本無法完全回答老師的提問,更別提課堂上的交流互動。教學相長是教與學相輔相成?!抖Y記·學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睕]有良好的互動提問、思維碰撞,教學的效率、質量很難提升。
二、中職課堂有效提問的現(xiàn)狀分析
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重要的是一種手段,一種策略。有效性提問是指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反思中職課堂普遍存在的有效提問的效率低,課堂教學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如下:
1.教師層面:雖然能夠采用多種教學策略手段,調節(jié)教學氛圍,但是礙于課時壓力和學情現(xiàn)狀,教師主導的課堂通常以發(fā)問為主,調度、控制課堂,課堂提問只單純從知識點出發(fā),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差別化的需求。提問內容和形式偏簡單化、陳式化、吸引力不夠、無法提高學生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造成學生的參與度低,本該交流互動的課堂變成了教師的自問自答。
2.中職學生學情: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缺乏自尊心、進取心、自律意識、學習毅力,常常滿足于一知半解。他們大多數(shù)學習習慣不好,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思考,從不發(fā)問,對于知識的主動探索欲望不強,學習的惰性強,依賴思想重。
三、中職課堂有效提問的方法策略探究
1.提問的內容要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關注學生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習熱情。提問的內容要著眼專業(yè)知識點、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盡量選取當下最新流行的話題、游戲、時事要聞、體育賽事,精巧設計提升吸引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夠在愉快中積極參與問題的思考,促使學生生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與能力,體會到思考與創(chuàng)造的歡樂、滿足。
2.提問內容要符合中職學生的接受程度,由易到難,體驗成就感。問題的設定應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呈現(xiàn)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尊重思維的層次性,遵循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遷移規(guī)律。避免內容過于簡單,達不到效果,或是內容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先預想出學生回答中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有及時引導的方案,使學生的思維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探索的過程,體驗獲取成功的感受。
3.提問的內容要符合教學的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提升能力。提問的內容基于教材,又緊密結合當前社會生活與生產實踐,貼合學生的能力。內容設計有梯度、有層次,針對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邏輯條理清晰。問題的答案,既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要,又促進部分學生知識與技能提升、拔高。關注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層次性,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被觸動,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獲得能力的提升。
4.問題的表達和提問的方式要講究策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深入思考,提升教學效果。
(1)建議多運用開放式問題,適度使用封閉性問題進行提問。運用開放式問題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以“為什么”“如何”“你的看法怎樣”等問法探索可能性、感受或原因,讓人延伸想法,思索并充分表達意見。由于它的答案不唯一,突出學生的個體體驗?,F(xiàn)在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劇增、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內容,開放性提問可以很好的與教師互動,進行思維碰撞,提升教學的質量。
適度使用封閉式問題,可以調整學生學習狀態(tài),集中學生學習精神。同時,在課堂結束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學習內容檢驗,了解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理解程度,教學反饋及時、有效。
(2)運用鋪墊式提問,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提高思維的邏輯性。鋪墊式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分解知識難度,運用一系列的問題層層鋪墊,啟發(fā)學生抽絲剝繭,不斷推進,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成功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3)留出足夠的等待時間。蘇珊·斯科特請求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尊重那種“純凈甜美的靜默”。默默無聲的等待在課堂上有時會令教師尷尬和極度的不自在,許多教師會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的答案進行填補,剝奪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和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在有效提問的同時還要重視創(chuàng)設提問后的教學情境,提高應答的有效性。提出問題后,教師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及時處理學生的問答。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給予及時、客觀的激勵性評價。
課堂有效提問是科學,也是藝術、更是技術。恰當而富有藝術性的提問是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的金鑰匙;是架起探究新知,提高教學效率的催化劑,是構建有效性提問策略的橋梁。有效的提問訓練,可以推動教師積極思考、反思教學行為,促進提高中職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中職教師教學能力。教學中我們要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做到問點明確,問法藝術,問時恰當,難度適中就一定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有效性提問策略在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段梅坤.課堂有效提問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J].新課程學習.上.2014年第06期.
[2]曹麗娟.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J].科學與財富.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