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芳
【摘 ? ?要】隨著時代教育發(fā)展的不斷改革更新,現(xiàn)代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開始面臨全新的挑戰(zhàn),部分院校開始實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結合的教學方式,基于現(xiàn)代化教學的發(fā)展,課程思政教育應運而生,讓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實現(xiàn)了有機結合,促進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及思想的健康發(fā)展。本文以課程思政教學作為主體展開深入分析,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心理健康 ?思政教學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42
課程思政的宏觀教育理念為:在全員人格基礎上建立全課程的多元化教育,讓思政理論課程能夠與其他教育有效集合,實現(xiàn)教育的共同發(fā)展。課程思政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實現(xiàn)了其教育作用,體現(xiàn)了其他教育學科的內涵,深化了其他教育學科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最顯著特征是“融合性”,任何教育中皆可融入思想政治。課程思政作為新型教育理念在各大高校中開展實施,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且與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結合,真正的將學生作為主體,注重學生的感受,不斷為當代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大學生心理教育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培養(yǎng)目標不沖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思政教育在本質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兩者結合可行性較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為了給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建設者,讓學生能夠真正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大學有必要在重視思政教育工作之上,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由于現(xiàn)代社會多元化,大學生看待世界的視角也會發(fā)生變化,心理特征也會由此發(fā)生改變,所以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加以關注。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存在一定聯(lián)系,其具有較為相似的教育目標,兩者都是研究社會變化對人的影響,因此課程思政的實施極有必要。
(二)教學資源可共享
大學課程思政的可行性在于兩個學科的教育資源能夠實現(xiàn)共享。課程思政并非獨立課程或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融合性,能夠與多種學科之間發(fā)生聯(lián)系,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夠受到更多的啟發(fā),思政教育也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思政元素多樣化主要體現(xiàn)在其包含眾多的知識內容,比如:歷史、時代、文化、國際、精神、道德與職業(yè)等方面均可有效應用在心理健康課程教育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且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可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三)與時代需求相符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具有時代性,是滿足新時代教育的關鍵,大學中傳統(tǒng)教育模式需要改變才能更加符合新時代需求,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當代社會信息化、技術化,大學生生長于多元化的信息網絡時代,若不能再教育中讓其擁有辨別事物的能力,學生必然會在大量的信息中失去學習的方向,由此出現(xiàn)思想問題。傳統(tǒng)教育重視系統(tǒng)化知識的傳授,但忽略了正確人生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便能夠有效的改變該種現(xiàn)象,能夠讓當代大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正確辨別外界事物,并作出正確的行為。該種教育的結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個人能力,還十分符合當代教育需求。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課程思政的路徑
(一)在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想要有效實施課程思政,必須要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教學內容入手,尋找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教育方式。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對于社會發(fā)展,國家發(fā)展都極為重要,若沒有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必然會影響社會發(fā)展。在課程思政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教師意識培養(yǎng)的引導,讓教師在教育中作為學生的榜樣,不斷地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的觀念在課堂上輸出,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實踐;重視大學生心理特點,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讓學生能夠在豐富多樣的教學中獲得更多啟發(fā),從而擁有健康、正能量的強大內心。
(二)在教學手段中融入課程思政
豐富的教學手段是吸引學生的參與課程教育的關鍵。因此,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需要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并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興趣和心理特點入手,制定聯(lián)系實際的課程思政,讓學生能夠與抽象化思政知識產生情感共鳴。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公意識,通過唯物辯證原則以及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增加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興趣度;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的想法與需求,根據(jù)不同特點的學生制定適合其學生的方法,讓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課堂中教師所講的內容,擁有健康的心理與正確的三觀。
(三)在教學載體中融入課程思政
教學載體的優(yōu)秀應用能夠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學校要積極的使用新媒體,讓兩種教育實現(xiàn)有效交互。比如:在微信公眾號或者微博等大眾社交媒體平臺設置學校專屬心理健康教育平臺,通過日常主題文章的發(fā)表,讓學生參與討論,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學校還可設置自己的教育主題網站,在主題教育網站中設置更多便捷性功能,讓教師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以便于教師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制定教育課程。同時,在主題教育網站中也可發(fā)布學校內部的各種正能量事跡,側面引導學生,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其能夠不斷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三、結語
根據(jù)上述內容分析可知,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學校必須要重視課程思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性,不斷挖掘兩者之間的共通點,讓課程思政能夠真正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實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同時,讓當代大學生能夠真正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修煉內心,擁有健康心理。
參考文獻
[1]謝玉蘭.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根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新探[J].智庫時代,2019(48):134-135.
[2]林靜,王玲玲,康著言,王世偉.基于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課程教學方案設計——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47):199-200.
[3]陶婉.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J].智庫時代,2019(4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