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浚東
摘要:健美操是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一項重要課程,作為競技類體育活動,健美操對身體協(xié)調性、柔韌性要求都比較高。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的體能訓練是一種對速度、力量都有較高要求的運動課程,為提高訓練有效性,本文就此開展分析,總結更多健美操課程體能訓練途徑,希望幫助更多人正視健美操項目的體能訓練。
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體能訓練;有效性
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的設立,有非常多的好處,是高校非常重要的體育課程之一,受到學生的廣泛喜愛。正因如此,重視健美操體能方面的訓練,對高校公共體育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特征
健美操是一種通過專業(yè)訓練來促進體格發(fā)育、塑造和保持優(yōu)美的體形的運動項目。迄今為止,作為公共體育課程的健美操雖然僅有2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該課程教學效果卻極為顯著。特別是在最近幾年,我國很多地方都在開辦健美操大賽,使得健美操課程大放異彩。
但論其本質,健美操是一種有氧體操,也是一種有氧舞蹈,是最容易被學習的一種有氧運動。所以,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中,健美操不同于其他體育課程,該項運動不僅屬于體操,而且是一種舞蹈藝術,同時融合了音樂元素。其次,健美操的基礎運動是有氧練習,集中了健、力、美三大特征。它集合了力量展現與美學展現的優(yōu)勢,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在練習健美操時,都能實現運動美的課程目標[1]。
健美操運動可以鍛煉練習者的心肺功能,與人體美充分統(tǒng)一結合,激發(fā)了學生的練習興趣,更好的發(fā)展了學生的體能。健美操靈活多變的項目與特征,對練習者的身體素質也有一定要求,練習者要有優(yōu)秀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耐力、速度、力度以及良好的柔韌性。
二、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體能訓練的作用
(一)耐力訓練作用
健美操課程對練習者的耐力考驗是非常明顯的,作為一種競技類活動,一定是需要練習者具備足夠的耐性與毅力的。在學習健美操時,練習者要學習不同的動作與姿勢,大幅度的動作和柔美的姿勢變換是需要體力投入的。在健美操訓練時,如果體力不支,或者耐力不足,不僅無法完成健美操的動作學習,還可能會造成受傷。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學需要專業(yè)的教師,依據學生的體能素質,選擇合適的健美操項目,結合運動訓練學當中的基本條件,做好力量、間歇、重復、組合的交叉訓練。增強學生的耐力素質和體能儲備,在學習過程中,減少因為學生體力不支造成的健美操課程教學效率低下,通過強化學生的耐力素質與體能儲備,設置對應的訓練強度與目標[2]。
(二)力量訓練作用
力量訓練是很多有氧運動都會訓練的項目,也是有氧運動項目的核心。健美操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平衡好協(xié)調性、柔韌性等技能要素、技能要求,因為學生長時間的體能訓練、力量訓練,如果沒有體力支持,是無法完成的。教師在進行健美操教學時,要重視學生力量訓練的作用,重視力量、耐力、表現力、柔韌性訓練,參照健美操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逐步地增強學生的核心訓練部位的力量,做好基礎性要素的訓練,強化學生核心協(xié)調性、身體平衡性,才能進一步強化健美操教育質量[3]。
(三)柔韌性訓練作用
健美操屬于一項綜合性運動項目,集合了舞蹈藝術、音樂元素、健身運動和娛樂性活動等因素,在健美操訓練中,柔韌性是舞蹈、健身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柔韌性訓練關系著健美操表現的美感。柔韌性素質也是健美操最為基礎的訓練內容,通過練習者韌帶、肌肉、關節(jié)活動等,增強健美操柔韌性素質,應對更復雜的動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韌帶、肌肉以及關節(jié)活動幅度能力進行逐一訓練,在各方面成熟后,再進行一整套完美動作的學習。對學生來說,自身有足夠的身體素質才能夠應對與滿足健美操競技要求,自身足夠的身體柔韌性才能保證健美操表演的美感。
三、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教學活動現存問題
(一)健美操教學目標過于籠統(tǒng)
健美操課程自發(fā)展到現在,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觀念的束縛下,體育素質教育理念還未完全貫徹與落實,難以在健美操課堂中詮釋素質教育理念。在進行健美操課程設置時,明顯表現出目標過于籠統(tǒng)。高校健美操課程目標都顯得過于寬泛,由于學校的健美操體育教學目標設定比較籠統(tǒng),難以展現我國學校素質教育全面育人的指導思想,在雜亂無章的課程體系中,難以形成的統(tǒng)一健美操教學目標[4]。
(二)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未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大多數教師在健美操教學活動動一貫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先由教師進行動作示范,講授動作要領,學生模仿練習。長期持續(xù)下去,這種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自身的參與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體育教學的核心理念。在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之下,大多數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不足,也沒有通過健美操學習強化學生的運動習慣,很難發(fā)揮出自身的學習主動性。
(三)教學活動缺乏層次性
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是一門選修課,選擇這門課程的女生多余男生。在選擇這門課程的學生群體中,有學過健美操、有舞蹈基礎的,也有零基礎的。那么,在課堂上進行健美操教學時,無論是進行柔韌性練習、力量練習還是耐力練習,都會表現出較大差異。有的學生柔韌性好、律動感強;而有的學生缺乏律動感;教師過分關注學生對動作技能的掌握,而沒有傳授給學生必要的學習方法,普遍都是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在統(tǒng)一化的模式當中,限制了健美操學習效果[5]。
(四)學生參與性不足
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是一門選修課,很多學生選擇健美操是為了拿學分,對健美操學習作用、健美操的本質根本不重視。由于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仍然是采用學分制,從健美操課程設置到落實,在學分的限制下,學生選擇健美操,更多地是關注修完課程后學分是否能拿得到,而教師對學生的考試成績也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是否合格成為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這些現象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健美操的參與熱情[6]。
四、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體能訓練的創(chuàng)新途徑
(一)構建起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健美操課程體能訓練在開展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讓更多學生自覺、主動、熱情地參與到健美操課程體能訓練當中,就需要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1)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把握好“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學理念,按照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從學生的身體發(fā)展水平、個性特征、興趣入手,科學化的安排健美操課程內容。(2)對教學模式進行合理優(yōu)化,發(fā)揮健美操課程的自身魅力,讓健美操教學呈現出新穎趣味的狀態(tài),讓接觸過健美操的學生感受到高校健美操課程的獨特魅力,讓沒接觸的學生認識到健美操的特性。(3)教師可以構建想象訓練。轉變原有的教學行為,以發(fā)展學生興趣和能力為目標,強化學生在體育學習時享受到獨特的體育鍛煉樂趣,在健美操學習過程中實現有效的交互,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4)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學習健美操時,將學生進行分小組學習,一般以 6 人小組為宜,以學生個體為核心,讓學生對健美操的相關技術動作自我學習、相互督促。(5)將健美操教學融入具體的情境之中,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健美操動作,掌握健美操動作要領,比如建立競賽機制,在榮譽的驅使下,讓學生主動學習[7]。
(二)創(chuàng)新健美操教學手段
現在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比較強,喜歡各種各樣的小視頻,那么,在健美操課程體能訓練中,也可以運用這些信息技術,吸引學生的健美操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健美操課程體能訓練中。第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相關技術合理運用,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構建起一個信息化的健美操課堂,直觀化呈現知識,讓學生對課程內容一目了然。第二,教師還可以拍攝分動作講解視頻,錄制一些小視頻,針對具體的健美操技巧詳細講解,方便學生對著視頻練習。第三,上課之余,還可以在課外給學生播放健美操視頻,按照學生對健美操的實際喜愛程度,不斷地進行健美操教學內容開發(fā),結合學生的個體特征與興趣愛好進行相應的內容改革。
(三)分層次指導和多元化評價
在健美操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不同。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層次化的指導,對學習效果好的學生,適當點撥即可,引導自主探索;對學習效果差的學生,手把手進行指導,掌握相關技術動作。在評價學習效果時,按照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打破原有的學分制束縛,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將評價分為階段性評價和期末評價。淡化以往期末評價的決定性作用,強化階段性評價的輔助作用,根據健美操專項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采用百分制,由體育教師展開分段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8]。
五、結語
開展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體能訓練,學生在完成這些高難度動作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體力,通過構建起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健美操教學和分層次指導和多元化評價等方式,讓學生在健美操學習中,得到一定的體能訓練效果,促進肌肉生長,使新陳代謝變得旺盛,身體肌肉變得結實強壯;還能使骨骼的生長更為旺盛和堅固,增強心、肺、肝、脾、腎功能,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曉文.支架式教學法在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2]崔維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選項課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3]蔡云燕.銅仁市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俱樂部發(fā)展的困境與出路[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1):25+24.
[4]宋永成,張園園.普通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開展現狀調查與分析——以黃河三角洲地區(qū)為例[J].內江科技,2018,39(08):106–107.
[5]李岳松.“健康中國”背景下桂林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發(fā)展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6]熊袖足,趙本志.民族傳統(tǒng)體育納入貴州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資源現狀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04):164–165.
[7]劉洋,錢建東,韓超.新疆普通高校公共體育開設柔道選修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2(08):147–152.
[8]黃鉦尹.健美操領操運用于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