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國
[摘 要]朗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良好的朗讀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也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直接體現。朗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符合教育發(fā)展趨勢的整體要求,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能有效提高學生朗讀能力,朗讀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朗讀在小學各個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情境,把文字符號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
朗讀是學習語言文字、駕馭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思想、發(fā)表見解的重要途徑。出聲地讀,方能讀準字音,大聲朗讀,方能有抑揚頓挫。讀出語感,體會詞語的妙用,悟出篇章結構的章法和機巧,鍛煉當眾發(fā)言的膽量,都會在朗讀中得以解決。而且還會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在不經意中提高了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寫文章都會受益匪淺。
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讀,使書面語言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之中,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指導。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知識的趣味性與學生接受程度成正比。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枯燥無味,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學生容易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不利于教師有效地開展后續(xù)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充分關注教學趣味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文本的有效朗讀,不僅能進一步感知文本的深意,還能在讀中獲得情感的熏陶,對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有著不言而喻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怎樣讀,還要告訴學生所讀之意。學生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展開朗讀,才能真正讀出文本的韻味,獲得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缺陷,幫助學生消除厭學情緒,從而達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2.符合教育發(fā)展趨勢的整體要求
在當前的教育發(fā)展趨勢下,課堂改革的深入實施給傳統(tǒng)教學形式帶來了全新的發(fā)展契機。素質教育觀念深入人心,為了跟隨教育形式發(fā)展的主流趨勢,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勢在必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形式,逐漸暴露出了較多的不和諧因素,應試教育觀念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實現自主學習,思維能力也受到了較大的局限,這顯然不符合當前教育的主流趨勢。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頸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這就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完全符合當前教育發(fā)展的總體要求。
3.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提升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學的實際作用,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師的講解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普遍缺乏獨立思考和學習信心,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空間受到限制,嚴重影響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改變這種低效率的教學形式,有效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使學生逐漸樹立起良好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消除對新知識的恐懼心理,激發(fā)出獨立自主學習和嘗試小學語文朗讀的激情和樂趣,從而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二、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于永正老師說:“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要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者并用才能達到良好的讀書效果,而朗讀完全可以達到這個要求,朗讀就是一個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有色的語言過程,是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活動。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他們朗讀的欲望。在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正確的方法朗讀課文的同時,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用心領悟課文所表達的深刻含義和所要展示的精彩內容,逐步實現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最終目的。
2.采取激勵機制促學生朗讀
教師要認真計劃課時,組織學生聽范讀,然后再把學生分成小組練習朗讀,熟練之后,再進行小組朗讀比賽,從中挑選出朗讀較好的學生進行個人比賽。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悅,成功的喜悅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
3.培養(yǎng)朗讀能手成為同學的榜樣。
要讀好課文,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語文朗讀基本功,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進行停頓、重音或語調等技巧性的指導非常重要,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學生閱歷淺,知識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多數學生不可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有效方法就是聽錄音、看視頻、教師或是優(yōu)秀學生范讀。范讀能幫助學生了解掌握課文的基調是歡快的、高昂的,還是平緩的、低沉的,減少朗讀訓練的盲目性,增強針對性,提高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教學的有效性。
4.找出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培養(yǎng)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是影響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質量的主要問題之一。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前應該樹立明確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目標。教師應以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為指導,在符合小學語文教學標準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結合課程標準,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能溫故也能知新,形成一個良性的教學循環(huán),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朗讀能力,促進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和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5.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時,應重點關注教學環(huán)境,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應當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最合適學習的教學環(huán)境,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教師可以以多媒體技術為主要載體,使學生體會到朗讀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當學生體會到朗讀的美妙之后,就會從內心深處激發(fā)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朗讀能力是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教師應該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足夠的重視。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币虼耍處煖蚀_合理、富有鼓勵性的評價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學時要多措并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志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 2017,(02).
[2]王朝會.小學語文教學的朗讀能力[J]. 教育世界,2017,(01).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