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蘭
[摘 要]冰雪山水畫是在中國寫意畫的基礎上加入礬水調色的特殊技法繪畫而成,主要描繪北方冬季的雪景,表現(xiàn)內容貼近北方孩子的生活體驗,其教學內容的設置與技法的傳授是對國家統(tǒng)編教材內容的補充。冰雪山水畫拓寬了學生藝術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藝術體驗,對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校本課;冰雪山水畫;內容;方法
目前,小學高年級美術教材中只有一到二節(jié)中國寫意畫的課程,在課堂上,學生對使用毛筆、墨汁、宣紙等中國畫工具作畫的獨特技法和特殊效果非常感興趣,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總是感到意猶未盡。校本課冰雪山水畫的開設是對國家統(tǒng)編教材內容的補充,滿足了學生對中國寫意畫的求知欲,解決了學生課堂上“吃不飽”的問題。冰雪山水畫是在中國寫意畫的基礎上加入了礬水來表現(xiàn)雪景,表現(xiàn)內容更貼近北方孩子的生活認知,豐富了美術教學的內容,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突出了學校校本課程的特色。
一、開設校本課冰雪山水畫的意義
冰雪山水畫是我國畫家于志學歷經多年藝術實踐而探索出的一種中國畫的新的表現(xiàn)形式。其基本的創(chuàng)作手法是在傳統(tǒng)中國山水畫法的基礎上獨創(chuàng)出專門表現(xiàn)北方冰雪的一種繪畫方法。這種獨特的運筆技巧將傳統(tǒng)中國畫的用筆、用墨和宣紙等材料的表現(xiàn)境界進一步拓展,是對學生美術視野和技能的開拓創(chuàng)新。《小學美術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讓學生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并培養(yǎng)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態(tài)度,以及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冰雪山水畫就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家鄉(xiāng)獨有的自然風光,激發(fā)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感和保護自然、建設家鄉(xiāng)的責任感。美術課程具有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的重要價值。學生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并對文化的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學習冰雪山水畫正是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寫意山水畫,在此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并發(fā)揚光大。
二、校本課冰雪山水畫教學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之一。中國畫用毛筆與水、墨、中國畫顏料調合,在宣紙上作畫,作為本土藝術,中國畫的天然優(yōu)勢是客觀存在的,其神似的寫意特點也適合學生發(fā)揮。在此基礎上添加礬水來表現(xiàn)北國特有的冰雪景觀,更是新穎獨特的課程內容。就冰雪山水畫而言,特制的加入礬的宣紙與加礬水調墨色畫雪,出現(xiàn)冰雪層次的逼真效果,這種特殊的繪畫技法和效果是學生感到新奇和喜歡的,教師要把握住學生這個興趣點,循序漸進地進行講解。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求成,以多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引導學生充分體會中國畫的暈染效果,筆墨內涵。
(一)校本課冰雪山水畫的基本技法
1.雪皴法
雪皴法主要是用于表現(xiàn)雪的痕跡的一種技法。雪的紋理取決于所依附的物體狀貌,通常是因風吹雪的原因形成各種美麗的曲線、暗影和虛實。雪皴法的用筆是用毛筆的中鋒和側鋒,通常根據雪的不同紋理采用不同的執(zhí)筆方法。在畫雪包、雪堆時要倒鋒用筆,用筆的全身臥倒去畫,這樣才能發(fā)揮最大的筆勢,表現(xiàn)雪原的面積和體積感。
2.潑白法
潑白法是用來表現(xiàn)大面積積雪和平坦的雪原的一種技法,能夠較好地展現(xiàn)北國浩瀚無垠的茫茫雪原。潑白法是用大筆,最好是提斗筆,蘸礬水,側鋒用筆,縱橫揮毫來表現(xiàn)廣袤的雪野。筆橫走于紙背,連潑幾次,利用輕礬水的水痕線與淡墨之間的變化來表現(xiàn)雪原的起伏縱橫。在背面潑完待其半干后,再在宣紙的正面用重礬水補筆,進行點染。
3.重疊法
重疊法采用倒鋒、中鋒和側鋒用筆,根據所畫物象進行選擇。重疊法是筆筆相壓,筆筆見形,產生一種漸進的感覺。這種方法適合于畫冰塊、冰棱、樹掛。行筆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水痕線的變化和墨色的濃淡變化。
4.滴白法
滴白法表現(xiàn)冰溜、冰柱在早春融化時流淌的狀貌,滴白法要使用大號提斗筆或長鋒筆,飽蘸淡墨和礬水,筆尖向下,通過逆鋒和倒鋒按壓用筆,產生出流淌滴落感的一種技法。
5.排筆法
排筆法主要用來表現(xiàn)雪山和冰川,依據最基本的皴法原理,通過用礬和用墨的變化提煉出冰川、雪山陰陽向背的一種方法。排筆法使用狼毫筆,筆尖蘸重墨,側鋒由上而下行筆,按著雪山的走勢運筆,筆與筆之間的銜接排列要符合山脈的結構。
6.光柵法
光柵法是冰雪山水畫中的重要技法,它在強化水痕線的基礎上,烘托景物光感。繪畫時用干凈的毛筆蘸清水,中鋒行筆畫一條條的水波紋,再從背面用墨色渲染物象倒影。
(二)校本課冰雪山水畫主要物象的基本畫法
1.雪松畫法
雪松是冰雪山水畫中最常表現(xiàn)的主要物象,雪松畫得成功與否,直接影響一幅畫的成敗。繪畫雪松時要倒鋒用筆,從雪松的中間開始畫。運筆時把握住雪松的整體形象,整棵樹都被冰雪包裹覆蓋,不露枝條,用筆先蘸輕礬水,然后筆尖蘸墨去畫,采用此畫法,畫出的雪松松枝圓潤,有體積感,飽滿美觀。
2.雪包的畫法
當初雪降臨的時候,溪流還沒有完全封凍,水中間一些塔頭包和石頭會落上雪,一塊塊石頭就會在水面上形成一個個漂亮的雪包。畫雪包時要用輕礬水,雪包的用筆主要有中號羊毫、大提斗筆。雪包的形狀大小要有變化,不要一味的全是半圓形,尤其岸邊的雪線要回轉變化來畫。倒鋒用筆畫出第一個雪包的形狀,要一筆畫透,在畫第二筆時要等第一個雪包半干時,圍繞第一個雪包去畫,不要破壞第一個雪包的水痕線,要注意銜接好。雪包畫完之后,用手感觸一下紙面的干濕程度,采用重疊法將雪包下面的投影畫為弧形。
3.白樺樹、草房、背景、柵欄畫法
繪畫白樺樹的用色依然是礬水與墨組合,繪畫時從主干入手,用毛筆蘸飽滿的花青和礬水,筆尖蘸淡墨,根據主干的形態(tài)自上而下側鋒垂直于紙面輕輕地皴搓行筆,運筆的速度不可太快。接著,筆尖蘸濃墨沿著樹干左側邊緣側鋒進行透視化處理,讓樹枝和樹干由內到外有一個濃淡的過渡,視覺上的透視效果要強烈一些。然后換筆,將中號狼毫筆鋒捏扁,蘸濃墨依據樹干的圓弧走向畫出樹干的自然弧度。皴出樹干底部的干裂老皮,皴出不同位置的樹眼。翻面,換另外一只狼毫筆蘸清水和濃墨,處理明暗關系,將白樺樹的靈秀俊美表現(xiàn)出來。挑畫樹枝時要注意枝杈自然的高低錯落狀態(tài),利用前面所學的滴白法對樹掛上的冰溜進行處理。為了突出冰溜融化的立體質感,在繪畫第二層時開始均勻加墨,第三層的墨色要再加重,直到加成重墨。在繪畫時,學生要小心地進行留躲,不要污染破壞了已經刻畫好的物象。
山林中的草房結構,不像城市和鄉(xiāng)村中的房子結構那樣規(guī)整。繪畫時,首先要畫的是房頂上落的雪,用大提斗筆蘸輕礬水,筆尖再蘸淡墨,順鋒行筆一氣呵成。由于冬天北方的氣候比較寒冷,會下很多場雪,所以屋頂?shù)难┮憩F(xiàn)的厚重一些,在房檐處要在墨色上逐漸加重,由于陽光的照射,房檐下的雪線不會像機器處理過那樣整齊,要有自然變化的曲線,體現(xiàn)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畫面的背景是遠處的樹林,我們畫的時候要從背面用清水渲染,運用留白法,留出青煙飄動過的位置,樹林主要采用花青、墨綠、墨色、赭石等顏色逐層點染。雪原上部的墨色要重些,以此來襯托雪原和雪包的潔白。翻回正面,再進行正面的墨色調整。
在房子的周圍確定好柵欄的位置,農村雪野中的柵欄應該是七扭八歪的,切勿整齊劃一,破壞了貼近自然的生活味道。最簡單的方法是在正面用重墨,中鋒用筆,直接畫出歪歪斜斜的柵欄。還可以在房屋旁邊畫一個高高的燈籠架,調節(jié)畫面構圖,增添生動的生活情趣。最后進行局部的整理,署名落款,完成作品。
教師帶領學生對以上技法和物象的描繪進行練習的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中國畫構圖知識的傳授,遵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chuàng)作原則,向學生展示經典作品,分析講解名作的構圖技巧,讓學生搜集中國畫經典作品的圖片,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做簡單的臨摹,最終可以獨立創(chuàng)作完成一幅冰雪山水畫小品。
美術是學生藝術教育的必修課程,其校本課冰雪山水畫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在提升學生審美情趣,拓寬藝術視野,豐富藝術體驗,傳承和發(fā)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提高學生美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作用不可小覷。
參考文獻:
[1]于志學.于志學畫冰雪山水技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6).
[2]中華人民共和所教育部.小學美術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5).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