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 王金仙 盧海明
摘 要 目的:探索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健康評估教學實踐效果。方法:從2018級三年制護理專科班中隨機抽取2個班。觀察組118人采用基于“互聯網+”的混合模式教學,對照組120接受以PPT結合案例分析的傳統講授法教學。通過比較兩組學生的期末考核成績、學習自我效能水平及課程滿意度調查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學習自我效能得分和課程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基于“互聯網+”的混合教學模式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提升教學效果,改善對課程的反饋評價。
關鍵詞 互聯網+ 健康評估 教學效果 自我效能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2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health assess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Methods: two clas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2018 three-year nursing specialty clas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118 people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mode of mixed mode teach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120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ombining PPT with case analysis. By comparing the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learning self-efficacy level and curriculum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final examination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and the scores of learning self-efficacy and curriculum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ternet plus" can mobilize students' self-efficac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 feedback evaluation.
Keywords internet plus; health assessment; teaching effect; self-efficacy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在線教學平臺的廣泛興起,基于“互聯網+”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因其更便捷、開放和自由等優(yōu)勢受到廣泛關注,并在醫(yī)學教學領域中逐漸推廣起來。它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而是在信息技術和平臺的支持下構建一個創(chuàng)新的智能教學環(huán)境,以期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健康評估作為護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以其知識點繁多,內容抽象難于理解給初學者帶來一定難度,為了嘗試解決這一問題,筆者通過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與超星學習通平臺結合,進行教學實踐的探索與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我校2018級高職護理專業(yè)四班118人為觀察組,平均年齡:(18.36+-1.42)歲,二班120人為對照組,平均年齡:(18.51+-1.37)歲,兩組性別、年齡、生源結構及第一學期考試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選擇相同的教材與學習指導,由同一教師授課。
1.2方法
(1)教學計劃及學時,我校健康評估開設在第一學年第二學期,其中理論46學時,操作18學時,共計64學時。
(2)對照組。采用先理論后實訓的方法,理論課主要以PPT講授法結合案例分析為主,實訓實行小班授課,平均25名護生配備一名教師,先觀看錄像,再由教師示教,最后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觀察組。在傳統教學模式之基礎上,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搭建網絡課程,在授課前一周根據各章節(jié)的重難點將案例、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資源上傳至學習平臺并向學生開放,將同學們平時不易理解的內容以這樣簡短、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實現了互聯網和教材的有機融合,同時在監(jiān)管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禁止視頻推拽、桌面控制來實現。另外,在學習結束后還可通過討論、答疑、分享、測試來檢測學習效果并有針對性的為學生提高個性化的指導。
(4)效果評價:①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②采用梁宇頌編制的學習自我效能問卷和自行編制的課程滿意度調查表通過問卷星對兩組學生進行調查,測評時間為10min,由學生獨立完成并當場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眘)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表1)
2.2 兩組學生學習自我效能得分比較(表2)
2.3 觀察組學生對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表3)(例,%)
3 討論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逐漸進入教育領域,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如何調整課程使其更符合廣大學生的需求是一項值得思考的課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給教師和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
3.1 突破重點難點,提升學習興趣和效率
對于一些像心音、呼吸音、腸鳴音、移動性濁音的產生機制和聽診特征可以通過動畫、視頻和音頻的形式來呈現,針對體格檢查,同學們可以反復觀看視頻,找出自身存在問題,再通過相互練習來達到使每項操作都準確、規(guī)范、熟練的目的,使學生完成從樂學、好學、會學、到學會的轉變。
3.2 教學聯系臨床,提升崗位勝任能力
執(zhí)業(yè)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崗位勝任能力和促進就業(yè),提高護士的工作能力是保證護理質量的關鍵措施。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注重對知識點的講解,而忽略了真實的臨床情境。但在“互聯網+”的教學模式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典型案例來模擬真實的臨床情景,如:對于一個二尖瓣狹窄的病人,該如何對其進行心臟聽診?聽診的順序是什么,聽診的內容有哪些?聽診的特點是什么,提示怎樣的臨床意義?還需要做哪些輔助檢查?如何進行整體護理和健康教育?讓學生更早的接觸到臨床情景,自主探索,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3 增強學習自信心,提升學習效能感
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獲得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強了其對取得良好學習成績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生以往的學習行為,她們可以更靈活的選擇學習時間和有針對性的補齊自身短板,并通過和大家的討論及分享自己的觀點來達到提升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4 小結
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更加自由和靈活的環(huán)境下學習,對提升學習效率和自我效能感表現出更大優(yōu)勢。更貼近于臨床情景,縮短了從校園到臨床實踐的距離。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也有限,平臺的建設還處在初期階段,故結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將力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爭取更多新的突破。
基金項目:貴州省衛(wèi)生計生委黔南民族醫(yī)學高等??茖W校聯合基金黔衛(wèi)計函2015[7]號
參考文獻
[1] 羅潔,李琨,劉婷,等基于慕課課程的健康評估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J].護理學報,2019.26(5):16-21.
[2] 張利群,張喜琰.專題研討結合案例式教學在健康評估課程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5):346-350.
[3] 楊慧,徐婉瓊.“互聯網+”時代移動教學在健康評估雙魚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9.17(34):4344-4345.
[4] 宮立鳳,王尉.以護士核心能力為導向的健康評估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7.35(19):80-81.
[5] 趙華.故事教學法在護理研究生高級健康評估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9.33(11):1957-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