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磊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1620)
“軍裝”也稱“戎裝”,是與戰(zhàn)爭同時產生的,作為服裝,軍裝是戰(zhàn)爭中的必備物資,展現(xiàn)著軍隊的精神風貌。在西方的歷史背景下,軍裝文化在分裂與融合中不斷演變。如今隨著現(xiàn)代戰(zhàn)爭理念的誕生,人們更加重視軍裝的戰(zhàn)場功能性,認為軍裝應注重于戰(zhàn)場不同環(huán)境的需求。一戰(zhàn)時,為了讓士兵在戰(zhàn)場上掩護自己,出現(xiàn)了保護色這一概念;二戰(zhàn)時,帶有保護色的野戰(zhàn)服得到普遍運用,并誕生了迷彩;與此同時,為了讓士兵在作戰(zhàn)時動作更加靈活并保證在寒冷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中持續(xù)處在溫暖的狀態(tài),美軍在面料上采用了毛料長褲和夾克衫[1]。
在西方服裝史上,服裝是西方文化的組成部分,而軍裝作為服裝的一部分,隨著西方文化的傳播,歷經數(shù)千年的演變最后形成本土風格。比如古希臘時期的腰衣,中世紀時期的軍裝上衣,19 世紀時期的緊身雙排扣短大衣[1]。
在東方服裝史上,中國的服飾歷史悠久,從原始社會到現(xiàn)代,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特色。商周時期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深衣、胡服;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的各民族服飾文化的融合;明代的外披鎧甲、內袍服;辛亥革命結束后的中山裝[2]。
儀式性:軍隊的面貌代表著一個國家與民族文化,因此軍裝風格也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了一個民族文化上的儀式性。比如在本國,受到傳統(tǒng)文化及歷史因素的影響,本國的軍裝設計多屬于是莊重、嚴謹?shù)娘L格,同時穿著的場合也有嚴格的規(guī)定,一般在接見來賓,升降國旗,祭奠英烈以及特殊的紀念活動等場合穿著,充分體現(xiàn)了本國軍人的精神風貌以及對國家、歷史的忠誠與尊重[5]。
功能性:軍事工裝風格的形成受到地區(qū)歷史與文化的影響,會帶有較為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不同地區(qū)的軍服都具有明顯的識別功能;受到傳統(tǒng)軍隊文化的影響,軍服在風格設計上具有很強的象征功能,比如肩章的設計,軍銜的設計等;受到本身風格屬性的影響,防火、防水、耐磨等防護特性是其最大的特點[3]。
性別趨同性與差異性:受到傳統(tǒng)觀念及歷史文化的影響,過去女性在軍隊中并不受到重視,因此也沒有適合女性風格的軍服。但隨著社會文化的進步,女性在軍隊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由于軍隊的統(tǒng)一性,在風格的設計上也漸漸開始模糊性別概念,趨于同一性,但同時也單獨設計出與男性風格有明顯差異的軍服,如在女性設計上就采用了裙裝的設計,如圖1 ~4 所示。
圖1 儀式性
圖2 功能性
圖3 差異性
圖4 飛行員夾克
在軍事工裝風格中一般常用的廓形有兩種:Y 廓形和H 廓形。Y 廓形是通過墊肩、胸部及背部的育克等結構對服裝的上半部分進行夸張修飾,形成上寬下窄的廓形。這種廓形設計被廣泛運用于空軍的軍裝設計中;其次是H 廓形,此廓形是軍裝元素服裝中運用比較常見的一種廓形,衣身寬大,讓穿著者有更大的空間,不受行動限制,如圖5 ~8 所示。
隨著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及電影文化的流行,軍事文化也迅速在全球各個領域蔓延。服裝設計師們在保留軍裝中的硬朗性感、穩(wěn)重、瀟灑等廓形風格的同時,也與20 世紀新興文化相結合,如Y 廓形中代表街頭文化的摩托夾克。另外隨著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獨立,女性思想的解放也帶動了時尚的改變。硬朗、瀟灑的廓形風格已不僅是男性的專利,為了凸顯女性的獨立在許多場合中也出現(xiàn)了此種風格的服裝。
圖5 H 廓形風衣
圖6 Y 廓形的運用
圖7 服裝色彩功能性
圖8 細節(jié)配飾
顏色在服裝設計整體效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軍裝風格中色彩一般表現(xiàn)在功能性上,其色彩比較單一,黑色、深色更能突出軍裝的莊重、嚴肅,同時也能突出軍人沉穩(wěn)、硬朗的風格。另外,作訓服也能體現(xiàn)其功能性,由于作訓服一般投入于作戰(zhàn)環(huán)境中,因此在顏色的選擇上往往是根據(jù)作戰(zhàn)環(huán)境進行相應的變化,如在叢林里作戰(zhàn)采用綠色,在沙漠中是黃色,在雪地里是白色。
隨著軍隊文化在社會上的普及,顏色已不僅局限于單一的功能與設計,在多樣化文化因素的影響下,顏色開始與社會潮流接軌,軍裝的傳統(tǒng)顏色經過改良,融合時尚的需要,推出了如軍綠色、卡其色等帶有明顯軍事風格的顏色,特別是21 世紀,青年群體對于潮流文化的追崇使軍裝風格在顏色上有了巨大的突破。鮮艷的橙色、紫色與軍裝特有的迷彩花紋融合,在保留軍裝特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將迷彩的時尚性、多樣性發(fā)揮到極致。
面料對于服裝的重要性就像是人的靈魂,一種風格最直接的呈現(xiàn)方式就在于面料的表達上。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國家為了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及防御力,在軍隊裝備的研發(fā)上不遺余力,因此多用途、高性能的面料不斷的推陳出新,舒適性、透氣性以及整體的美觀等都被采納到面料的設計研發(fā)中去。一般使用較多的是迷彩面料——印有特殊印花,具有極強的保護功能,經過后期加工可防火、防水、防刮,如適應沙漠地區(qū)的卡其面料。
隨著軍隊文化在民間的廣泛傳播,軍事工裝面料極強的功能性及粗獷硬朗的特點也不斷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體現(xiàn)。比如迷彩面料,在保留它原本特性的情況下衍生出了多種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如運用在雪紡、針織、甚至毛皮上??ㄆ洳剂显诮涍^改造之后甚至一躍成為了美國世俗文化的一部分。其代表的力量、簡單的生活方式、完美的與美國的街頭文化相融合,使得其原本老土的風格重新煥發(fā)了時尚。
細節(jié)是決定服裝成敗的關鍵,起到畫龍點睛之筆,細節(jié)包括一些蘊含軍裝風格元素的配件,比如紐扣,拉鏈等,這些設計點能突出軍裝元素的獨特魅力及軍裝風貌。紐扣:軍事風格的紐扣材質一般為金屬材質,并帶有軍隊的徽標;拉鏈:軍事風格的拉鏈一般以金屬材質為主,大多運用在門襟處;腰帶:由不同色彩和質地的織物、皮革、金屬等材料組成;肩章:軍裝中的肩章分為硬、軟肩章;徽章:一般以繡片、金屬、塑膠等各類材質制作,用于服裝的前胸和肩膀等位置[4]。
軍服上的紐扣、拉鏈、徽章等帶有強烈的軍事風格特色,傳統(tǒng)的軍裝細節(jié)注重的是講究,因此過于的單一。而運用到現(xiàn)代軍事風格的服裝中時,使細節(jié)更能表達出服裝的設計感,服裝風格的多變性,但如今設計師們將徽章元素運用于很多軍事風格服裝中,凸顯出了服裝的潮流感。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軍事風格在不斷的吸收著社會上的新鮮元素。當下隨著街頭文化的興起及女性思想的解放,軍事風格也逐漸滲透到原本與之不相干的領域,其中的軍事風格元素被廣泛運用,這些元素在原有風格的基礎上融合了現(xiàn)代的時尚元素,從而使現(xiàn)代服裝在保持時尚感的同時又融合了軍事風格的硬朗與干練。在設計手法上,現(xiàn)如今的軍事風格也并不是一成不變,它在保留原本硬朗廓形的前提下結合了更加隨意的線條結構使得軍事風格更加靈動。
其一,選用歐根紗面料,并將歐根紗覆蓋于迷彩面料之上,形成一種朦朧之感;其二,選取通過大自然的樹木植被進行創(chuàng)新的迷彩,通過印花上樹干的填充使面料更起伏、表面更豐富;其三,在服裝的款式上選擇H 形;其四,在配飾上運用子彈帶的技術,如圖9 ~12 所示。
圖9 白胚成果
圖10 白胚成果
圖11 成衣走秀
圖12 成衣走秀
通過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及動手實踐創(chuàng)作,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軍裝元素是具有生命的存在,它有它獨特的時尚感,是其他類型服裝所不能打破的;第二,軍裝元素與歐根紗的結合使造型的可塑性強,在造型上非常具有優(yōu)勢,也很容易塑造出所想要表達的內容與想法;第三,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軍裝元素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有了很強的趣味效果及旺盛的生命力;第四,把軍裝元素運用到服裝中,會使作品顯得特別有價值感??偠灾?,用軍裝元素來設計服裝,把它的形態(tài)模仿的生動,運用重疊、對比等技術,會讓人覺得作品非常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