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呢?如今小學的朗讀教學又是怎樣一種情況呢?造成這樣一種狀況的原因又是什么,教師在朗讀指導中又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采取怎樣的對策,讓學生真正對朗讀感興趣,真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本文在觀察研究的基礎上研究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相關(guān)對策。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字詞解讀;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2-0173-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Aloud
(Orchard School of Suzhou District,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O Guobing
[Abstract] How to make students feel emotional? What is the situation of reading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today?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such a situation, what aspects should teachers start with in reading guidance, and what kind of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make students really interested in reading aloud, and be true, fluent, and emotional? This articlestudies the problems in reading aloud teaching based o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and actively explor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ord interpretation; Reading aloud teaching
朗讀方式的教學,在如今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應用過程上面,已經(jīng)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在語文課堂的導向和引導上面,該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讀文章所想表達的真正內(nèi)容,是尤為重要的。
一、當今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古至今,很多學者強調(diào)過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如今小學課堂的朗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僅僅強調(diào)讀準字音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段的限制,在剛?cè)雽W的過程當中,會存在很多問題,如發(fā)音不標準、吐字不清晰之類的常見現(xiàn)象,因此,有很多的教師在進行言傳身教方式教學上面,都是強制要求學生進行刻板方式的朗讀,卻忽略了本身該怎樣正確地解讀。
(二)重視文本,字詞解讀,學生朗讀時間少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過多地重視對字詞句的分析,面對應試壓力,升學壓力等諸多因素,教師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文本字詞等方面,畢竟朗讀不在考試的范圍之內(nèi)。如六年級下冊《夾竹桃》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夾竹桃的韌性,教師在學習課文時,便先給出了韌性的含義,對每一句話都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如此一來,學生對文章每字每詞都理解透了,卻缺乏對文章整體的感悟和體驗,一節(jié)課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對文本的解讀上,學生的朗讀時間也相應減少了。其實我們不妨讓學生自己去讀,通過反復朗讀,再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當今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的原因分析
如今的教學社會現(xiàn)象當中,存在很多對于解讀和朗讀的誤區(qū),這也是造成問題的根本所在,該如何解決此類問題,我們需要循規(guī)蹈矩、對癥下藥。
(一)應試教學的大環(huán)境,朗讀沒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語文教材教學的主要教育方向就是,對字面意思以及知識,詞匯,還有文本進行解讀,解讀的過程可以用朗讀的方式進行表現(xiàn),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這樣一門基礎的教學方式。但是還是有很多教師,由于當今社會主要的現(xiàn)象影響而導致疏忽了朗讀的重要性,導致朗讀被擱淺,這種問題若想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準備和研究,這也是當今語文教學當中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
(二)教師缺乏指導學生的能力,自身水平有限
語文教師本身就應該具備足夠基礎的朗讀水平和能力,在進行對學生的授業(yè)過程當中,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這也是很多當今的師范教育當中會擁有朗讀這一門課程的原因。在師范課程授課過程當中,有朗讀閱讀技巧訓練和相關(guān)理論知識的培訓,都能補充未來從事語文教師行業(yè)者本身朗讀能力知識水平的不足。因為語文教師本身欠缺一定的專業(yè)朗讀基礎知識,那么對學生授業(yè)和指導的過程就顯得平平無奇,學生的朗讀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教師不重視小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和感悟
現(xiàn)如今很多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注重升學率而對本身的字句和課文內(nèi)容重點進行講解,卻忽略掉了本身語文的概念和意義,就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情思考,進行對文字的閱讀和課本文字之間的交流而產(chǎn)生的共鳴。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本身去讀書本當中內(nèi)容的真正含義,去讀懂了解,知曉當中給人傳達的一種隱性的含義和力量。
三、針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根據(jù)課文特點,采用適合課文的多種方式進行朗讀
1.配上音樂讀。就是在學生朗讀時配上適合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進行朗讀,這樣更能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2.表演讀。表演讀,則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事物,配上神態(tài),動作,表演出課文中的情景,使學生與主人公直接對話。
一年級下冊的《雨點》中寫道:
“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
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
雨點落進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
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p>
這篇課文寫得非常生動,很有童趣,讓學生在朗讀配上動作,表演出“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的動作,則更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視學生對文本的解讀
要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得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感情,能夠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教師的講解并不代表學生的理解,所以我們要充分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如果缺乏學生對課文理解,而是教師強加給學生,那么學生往往也就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了。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生自然能夠與文章的主人公產(chǎn)生共鳴,此時再讓學生去朗讀,甚至不需教師多言,學生便能讀出那種感情。
(三)教師應對學生的朗讀狀況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的評價
在學生閱讀評價中,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通過對教師的評價,找出自己的優(yōu)缺點,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無論學生是在學習的初期還是之后,每個學生的閱讀水平都是不同的,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統(tǒng)一標準和評價。如一年級下冊《放小鳥》這篇課文。它的第一小節(jié),有這樣一句描寫小鳥外貌的句子“姑媽送我一只小鳥,綠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兩只眼睛一閃一閃的,非??蓯?。”朗讀水平弱的學生抓不住重點,整句話讀起來平平淡淡,這時教師在指導時,抓住“綠色的”“黃色的”“一閃一閃”“非??蓯邸蓖怀鲋刈x,而對于一些朗讀水平較強的同學,往往在教師指導前就能突出這幾個字,那么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可重點指導學生讀出那種對如此可愛小鳥的喜愛之情,從而使學生的朗讀更加生動,與文章達到共鳴。
(四)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加強朗讀訓練
在教師的指導下,如果不能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培訓,他們剛學到的技能很快就會忘記,所以我們提倡在課堂上及時進行培訓。但是,課堂時間總是有限的,教師不能將時間完全用于閱讀,所以我們需要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教師可以安排閱讀作業(yè),讓學生回去給家長閱讀等。長期以來,教師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
四、結(jié)語
朗讀能夠使學生理解相應的語言文字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意識到教學問題的存在,并且查找出問題的原因,針對原因找出對策,便能夠使我們的朗讀更上一層樓,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朱玉珍.基于部編本語文教材的一年級兒童詩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23).
作者簡介:趙國兵(1970.12-),男,漢族,甘肅酒泉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