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乂琳 許雅璽
摘要:公共關系學課程蘊含著大量的思政元素,具有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的天然優(yōu)勢。將課程思政引入公共關系教學實踐是適應和體現(xiàn)新時代課程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在教學中實現(xiàn)塑造價值、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公共關系學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可行性基礎上,對公共關系學的 “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教學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 公共關系學 教學探索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罢n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將思想政治融入課程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是德育與智育的有機統(tǒng)一,以“隱性思政”功用與“顯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道,共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因此,將課程思政引入公共關系教學實踐,是新時代背景下公共關系學課程建設的內在要求,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在今后工作實踐中能遵循符合時代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去開發(fā)和設計企業(yè)的核心理念。因此,探索在《公共關系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一、《公共關系學》開展“課程思政”的可行性
1. 公共關系學的教學目標天然具有“課程思政”效果。公共關系學屬于管理學和傳播學的交叉學科,是組織通過和客戶、渠道合作者、供應商、媒體、政府等公眾進行有效的傳播,與各類公眾進行雙向溝通,來樹立自身美好形象,為自身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由此可見,公共關系學的一個隱形前提就是要擁有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定位,這與大學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標不謀而合。
2. 公共關系學的課程內容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政元素?!案粡?、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涵蓋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領域和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公共關系學教學中的公共關系職能、公共關系人員素質、公共關系策劃和實施、新聞媒介關系等重點內容相契合。通過將專業(yè)課中所體現(xiàn)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就會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接受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等思想政治教育。
3. 公共關系學的課程實踐提供了良好的“課程思政”土壤。雖然,公共關系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道德和心理等柔性手段為宣傳、溝通和說服的主要形式。但是,相對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單一的理論性灌輸式教學方式,公共關系學中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實操性和多樣性,在案例教學、實務演練、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中引入思政相關內容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欣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公共關系學開展“課程思政”的措施建議
公共關系學“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課程改革實施方(學校、學院、教研室)、教師和學生等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從制度設計、教師素質、教學內容等多個維度入手,促進專業(yè)知識與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公共關系學順理成章地成為“隱形思政”課程。
1. 完善“課程思政”建設制度體系。公共關系學“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相應的制度建設來推動完成。首先,學?;驅W院應制定相關考核評價機制,制定獎勵措施,激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到“課程思政”建設。其次,建立教師思想政治理論培訓體系,提升教師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專業(yè)能力。最后,加大教師教學自由度?!罢n程思政”建設對于教師教學來講是一項改革,是一項創(chuàng)新,教師在教學中也會有相應的改變,學校應加大教師教學的自由度,為教師教學提供良好的平臺。
2. 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政意識。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也是開展“課程思政”最主要的力量,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政意識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罢n程思政”是課程和思政的有機結合,需要教師主動地、有意識地把專業(yè)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深度結合,將思政能力培養(yǎng)放到和專業(yè)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十分有必要增強教師隊伍的思政意識。
3.豐富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的思政內容。利用教材、文獻、網(wǎng)絡等各種資源,充分發(fā)掘公共關系學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積極探尋思政內容和學科專業(yè)知識的契合點,建立專業(yè)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聯(lián)系。最重要的是,要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方式,將思政內容融入公共關系學專業(yè)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
4.優(yōu)化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形式。公共關系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綜合性等特征,純粹的課堂理論式教學無法有效的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應根據(jù)學校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優(yōu)化教學形式。比如,可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從淺層學習轉入深度學習;設計相關具備思政元素的項目讓學生實踐,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感。在提高學生公共關系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感、責任心。
5.重視案例教學在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應用。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案例中的事例、任務都是基于一定的現(xiàn)實而編寫,通過案例的引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加強學生的接受度。比如,創(chuàng)維集團曾經做過一個公關活動,以夫妻為參賽單位,在一分鐘內男方先說:“我愛祖國也愛你”,女方接著說:“我愛你也愛創(chuàng)維彩電”,輪番誦說,以次數(shù)多者為優(yōu)勝。此次比賽不僅使創(chuàng)維電視贏得了消費者的關注,也倡導了愛國主義精神,體現(xiàn)了企業(yè)的責任感。將這類案例引入教學,學生不僅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習公關理論知識,還可以自然而然的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
6.創(chuàng)新公共關系學課程考核。公共關系學“課程思政”是一種教學上的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都有一定的變化,因此,考核也應該有相應的改變??己藘热莘矫?,除了考核學科專業(yè)知識外應引入思政相關內容,這樣才能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思政知識;考核方式方面,應根據(jù)教學方式的改變而改變,結果考核和過程考核相結合,除了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外加入在線學習平臺、案例討論、項目實踐等方面的考核。
7.注重學生的需求和反饋?!罢n程思政”實施效果好壞,最終還需要通過學生得到反饋。一方面,要避免一味的強調專業(yè)知識和過度地進行思想教育,導致學生缺乏興趣,達到相反效果。另一方面,要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反饋,進行有效的調整,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積極豐富教學內容,以達到和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良好效果。
三、結束語
“課程思政”和思政理論課程一起共同構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實陣地。思政理論課程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而“課程思政”也是未來專業(yè)課程建設的方向。公共關系學課程因其課程的特點,具有其獨特的開展思政建設的優(yōu)勢以及必要性。公共關系學專業(yè)課教師應具有在課程中引入思政建設的意識,積極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挖掘專業(yè)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綜合各類教學方式,優(yōu)化考核模式,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基金項目:2019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公共關系學》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編號:A201911)。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陸道坤. 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J].思想理論教育,2018,(3).
[3]高治軍. 普通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推行課程思政探索性實踐——以公共關系課程為例[J].學術交流,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