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宇
【摘 ?要】縱觀我國陶瓷藝術的發(fā)展歷程,陶瓷燒制技藝貫穿于華夏五千年文明的發(fā)展歷程之中。在倡導多學科交互融合的今天,如何將現代環(huán)境藝術與傳統(tǒng)的陶瓷技藝相融合,更好地發(fā)揮陶瓷的性能優(yōu)勢,展現其獨特審美價值,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本文主要通過陶瓷于室內的公共空間和居住空間中的具體應用和表現手段加以分析,使陶瓷藝術在環(huán)境設計中也能展現其獨特的生命力。
【關鍵詞】室內設計;陶瓷藝術;陶瓷材料
1.相關研究背景
從原始社會中母系氏族的陶器制作開始,陶就已經成為了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而后不論在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陶瓷藝術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都占有其獨特的一席之地。而陶瓷制品的功能也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的使用需求,它還成為了藝術品、裝飾品,同時也廣泛地運用于裝飾材料中,成為裝飾材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是人類的文明展現形式?,F代陶瓷藝術制品有兩種不同的存在形式。一種是純藝術的范疇,主要以觀賞、收藏為主;另一種則是具備使用功能的陶瓷制品,比如日用瓷、陶瓷材料等。當然,也包括陶瓷與空間環(huán)境的結合,將環(huán)境藝術中室內外的設計,與陶瓷結合起來,彰顯地域文化內涵,民族風貌。陶瓷也因其擁有特殊的屬性,在裝飾材料領域占有獨特的地位:第一種屬性是其物理性質,及陶瓷擁有耐磨、耐高溫、耐嚴寒、不易腐蝕等物理特征。另一種就是陶瓷的人文屬性,陶瓷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早在新石器時代,陶瓷制品就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到魏晉南北朝時,青花瓷已經形成了其獨特的風格。一直到清朝,瓷器可謂登峰造極,其制作的技藝高超,裝飾精美,同時在制作工藝上也得到了創(chuàng)新,陶瓷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和特征。
環(huán)境設計中的室內設計部分,其實是對于建筑空間的延續(xù),也是對建筑內部的補充,是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多的注重生活品質和生活質量,使得室內設計風格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變革。室內設計的風格開始了在簡單的形式中取精去糟,吸收外來優(yōu)秀研究成果的轉變,同時加入本土的文化象征性符號,以此體現地域文化特征。比如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新中式設計風格:“新”就在于其將現代元素符號融入到傳統(tǒng)中式設計中,使新中式設計并不是仿照古典中式的設計風格,而是根據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jié)奏,融入現代的新鮮元素。使室內設計形式和內容都更加適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2.陶瓷藝術在室內公共空間中的應用
陶瓷藝術運用于室內的公共空間中,通常以大型的陶瓷裝飾畫、瓷板畫或裝飾藝術品構成。比如陶瓷專家祝大年的瓷板畫《森林之歌》,懸掛于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候機樓西南餐廳西墻上。該瓷板畫創(chuàng)作于1979年,描繪的是廣東“小鳥天堂”和云南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風情,勾勒出祖國的大好河山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章。同時這幅作品將陶瓷繪畫的藝術性與功能性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在創(chuàng)作之前,藝術家得知是要把作品安放在機場的中餐廳中,所以特意選擇了瓷板作畫的形式。瓷板畫能體現傳統(tǒng)的中國特色,且質地比較光滑,方便清潔,不易被中餐制作過程中產生的油煙所污染。同時,瓷板畫運用的高溫顏色釉的釉色鮮亮,不會褪色,使用年限長,視覺效果強烈。
陶瓷藝術于室內公共空間之中,除了視覺功能,還可以展現陶瓷的豐富肌理,釉色在燒制的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和肌理特征,這正是陶瓷制品燒制過程中的奇特之處。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中央火車站新隧道主要是供自行車和行人通行的,每日大約15000人從這里通過。這個隧道的墻壁上采用了80000多塊代爾夫特藍瓷磚,以此打造地道的荷蘭壁畫景象。用豐富的肌理特征和繪畫形式展現荷蘭的特色風情。該隧道壁畫根據道路的不同使用需求,在隧道兩側的墻壁上繪制了不同的圖案,展現不同的肌理,以此來暗喻隧道內部的不同功能分區(qū)。
當然,室內環(huán)境中的陶瓷藝術還可以和城市地域文化完美結合在一起,在浙江杭州的喜茶國大城市廣場熱麥店的設計中,就將陶瓷藝術與杭州地域茶文化、喜茶企業(yè)文化相融合。古代的杭州人,生產生活于茶田之間,休息之余會在茶鋪小憩、飲茶、聊天,這就造就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而喜茶熱麥店的設計方案中,正是將產茶、品茶的生產生活方式緊密相連。在喧鬧的都市中,尋求“復而返自然”的原始趣味性。設計師將陶瓷材料運用在室內設計中,表達“茶園之禪”的主題。同時,用綠色的陶瓷材料仿生茶田,茶田的形象錯落有致,有點像坡地上的梯田,還原生活的本真,給人以無限遐想。
陶瓷藝術在室內公共環(huán)境中的應用比較廣泛,無論是陶瓷材料、陶瓷裝飾品、瓷板畫還是陶瓷拼貼,都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將陶瓷運用于公共空間之中,也可以體現出不同的地域文化氛圍、不同的文化寓意,提升城市的藝術形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
3.陶瓷藝術在居住空間中的應用
相比于公共空間中巨大幅面的瓷板畫,居室的陶瓷制品應用更為巧妙。比如小型瓷板畫裝置、陶瓷茶具、餐具、陶罐、瓷瓶等實用器具和裝飾品。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也有擺放一對瓷瓶寓意“瓶(平)瓶(平)安安”的說法。以此表達人們對于未來的希冀。
在居住空間中,還有一些裝飾材料也運用了大量陶瓷制品。比如陶瓷的門把手、陶瓷器具、陶瓷潔具等。將陶瓷與科技相結合,把科技的手段加入到室內設計中,同時融入陶瓷元素,體現陶瓷的象征性,注重整體配套性。除了顏色、繪畫圖案的不同,還會有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等這樣的制作工藝的區(qū)分;單是景德鎮(zhèn)出名的陶瓷釉色種類,就有青花、粉彩、顏色釉、玲瓏釉等區(qū)分。陶瓷藝術也吸收了各地的不同地域文化和視覺符號,比如有中式陶瓷風格、北歐陶瓷風格、日式陶瓷風格等不同的風格種類。
4.結語
經過高溫的燒制,陶瓷制品形成了其特有的耐磨、耐高溫、耐嚴寒、耐腐蝕等特點。所以不論在室內公共空間還是私密的居住空間中,陶瓷制品的應用都十分廣泛。尤其是近年來,陶瓷與建筑設計、環(huán)境藝術的結合也日益緊密,依托于不同的媒介,展示出陶瓷的特有藝術生命力。我們也希望,陶瓷可以承載文化,并將其運用于環(huán)境設計之中,豐富設計內涵,展現陶瓷文化特有的魅力,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參考文獻
[1]黃心永.陶藝在公共空間中的表現形式[J].山東陶瓷,2019.06
[2]李悅.陶瓷藝術在新中式室內空間的應用研究[D]. 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