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懿
摘 要:近年來,我國科技的進步、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影響著教育領域的教學方式的變革,不斷地將網絡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逐漸步入“微”時代,而人們在當前的信息時代,不同形式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更好地體現出了“微課程”教育時代的必然化趨勢,這一趨勢也慢慢地應用到了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于是,如何才能使微課程的優(yōu)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出來,就說明了其設計和應用的重要性。
關鍵詞:微課程;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及應用
引言
在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觀念、方式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地創(chuàng)新,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加踴躍和積極。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過多地依賴于教師講解,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在小學音樂課程中應用微課程理念,既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效果,又能夠增加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果。熟練運用微課程教學技巧,也成為當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1 微課程內涵
微課程顧名思義,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其是在高速發(fā)展的互聯網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合理高效教學模式,其突破了傳統(tǒng)的線下教課方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續(xù)了線下教課的內容,通過簡潔精悍的內容編輯,濃縮教育的精華內容,采用更加靈活有趣的方式,將學生對于課程的需求用網絡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最大限度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區(qū)別于以往的教學模式,其微課程的教育方式更能讓人接受。在時間和空間上給學生以更大的包容性。無論是在課程的安排設置還是在實際操作運用方面,都充分說明了其有效合理性,是符合現階段教育改革大趨勢的一次根本性調整,同時也是我們教育改革中勢在必行的一次創(chuàng)新與改革,既滿足了當下小學音樂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革新與發(fā)展。
2 微課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設計及應用
2.1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音樂教程在已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提升,不僅對音樂技巧有所提高,更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讓其自我感悟音樂的魅力,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熱愛學習。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微課堂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在多媒體的演放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使用其他樂器來演示,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樂器伴奏,也可以讓學生伴舞,借助樂器與舞蹈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大家積極參與其中。微課堂教學的引入,對學生學習興趣起到促進作用,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同時提供一個共享平臺,讓學生將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進行共享,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共同進步。此外,教師在教學時應貼近生活實際,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優(yōu)秀作品的熏陶下建立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2增強師生互動頻率,激發(fā)學生主體地位
很多學生在剛剛接觸小學音樂這門課時,表現出了高漲的學習熱情,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以及知識難度的增加,部分學生學習熱情消退,加上部分重難點知識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學習效率也會受到影響,課堂上的表現也不那么主動了。要想解決此類問題,首先要求音樂教師主動轉變課堂教學方法,運用微課程理念,教師以教學短視頻作為契機,與學生尋找共同的交流話題,拉近師生的情感距離。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遇到了不懂的問題,就可以大膽地提問,從而消除了知識盲區(qū)。另外,這些教學短視頻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變得更加主動,在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更多的音樂知識。
2.3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營造濃厚學習氛圍
在小學課程體系中,音樂課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課,音樂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樂理知識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而這些素養(yǎng)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僅僅在課堂之內是無法完成的,必須開辟第二課堂。微課程教學具有很強的情景模擬能力,例如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音樂會視頻,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來,學生通過觀看音樂會的短視頻,仿佛置身于音樂廳內,自己就是臺下的一名觀眾,在這種環(huán)境氛圍下,學生也會屏氣凝神地聆聽音樂演奏和歌唱。
3 微課程在音樂教育中的注意事項
對于每一個新的事物都必然經過長久的實踐來檢驗,而作為新興的教育模式,微課程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有一定的小問題。比如在規(guī)范學生的聽課時間上面還存在些許漏洞,及時保持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機制將是我國小學音樂微課程教育急需改革的地方。除此之外,在微課程的時間設計上,我們可以增加其彈性,不必要非得規(guī)定一個時間,可以根據學生的時間選擇自由分配,只要能夠保證學生高質量的完成其學習內容即可。人性化的課程設計模式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不斷地對微課程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也是我國音樂發(fā)展進步的重要舉措。在不斷革新與發(fā)展的過程中,把握好經典和革新的融合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必經之路,也是考驗我國小學教育攻堅克難力量的一個磨練。改革與創(chuàng)新并重,時尚與傳統(tǒng)融合,不斷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和我國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進步,是我國小學微音樂課程存在的價值所在。
結語
在小學階段進行微課程設計,使學生更早地接觸信息網絡。將微課程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僅使得課堂內容更生動形象,而且也鍛煉了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了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但也不能太過于依賴微課程學習,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仍是首要的,總之,微課程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應予以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金陵.建構中國特色的“微課程教學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2).
[2]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3]劉新鈺,吳海霞,陳婕.基于ADDIE模式的校史校情教育微課程的開發(fā)與應用[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167(03):21—23.
[4]徐嗣群.基于MOOC的在線網絡課堂的大學英語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以南方科技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03):205—207.
[5]王斯瑩.基于移動學習的開放教育微課程設計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97(0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