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方法,是以一定的主題為基礎,構建一組文章,讓學生在限時內對限量文章進行閱讀來相互比較,獲得感知,真正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感受語文真正的魅力。借助群文閱讀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閱讀及理解、分析問題、整理歸納等諸項能力均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 ?能力 ?培養(yǎng)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依托群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實踐探索》,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300。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9-0111-02
近年來,“群文閱讀”成為一種盛行且經實踐證明很有突破性、有效性的閱讀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方法、習慣、能力上漸漸顯示其獨有的作用和價值。本文僅就農村小學嘗試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作一點交流。
一、實施以群文閱讀為依托,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1.現(xiàn)今小學語文教學過多地表現(xiàn)為“教課文”,停留于對教材所選課文的學習,僅注重對課文的深挖細掘,疏于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課外閱讀,更缺乏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評價,導致學生閱讀視野狹窄,閱讀方法單一,閱讀能力有限。
2.部分農村孩子由于家境狀況,閱讀資源十分有限;或父母出外勞作,沒條件對孩子閱讀進行有效關注;或家長文化知識淺薄,閱讀意識淡漠。各種原因致使學生無積極的閱讀興趣,無良好的閱讀習慣,無豐富的閱讀資源。學生的閱讀能力極為缺失,決定了學校必須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簡述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及不足
1.群文閱讀近幾年被大家推崇,公認為是一種很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其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閱讀以及自主學習,從而成為學習的主體。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加快了閱讀速度以及快速捕獲多篇文章語言、思想以及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3)拓展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打破學生的學科界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4)彌補了一些學生偷懶不自主閱讀的陋習,也彌補了一些學生沒有時間閱讀和沒有條件閱讀的遺憾。
2.群文閱讀是一種可以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推向更高、更廣、更有趣的教學方式方法,但是在具體授課實施中,也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群文閱讀基本思路就是“1+X”,即根據(jù)教材一個單元主題的安排,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情況,自己的教學需求精心選取幾篇相似或者相關的文章,供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從而更深入地了解這一主題思想。但是真正在授課的時候由于教師的管控不到位,指向性不明確,認為群文閱讀就是讓學生自由感悟,學到什么內容都可以,于是就出現(xiàn)“文章雷同,知識無序”的狀態(tài),即教師選取的群文內容大同小異,而學生對群文的理解和感悟呈無序狀態(tài),一會兒主題思想,一會兒寫作手法,一會兒又是語言分析……這樣的閱讀理解看似學生自主學習,感悟很多,但是這樣的感悟沒有秩序,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反應慢點的學生都跟不上節(jié)奏。最主要的是這樣的感悟基本都是表面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沒有就一個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深入學習。換言之,學生對群文的理解不透徹、不深刻,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整體性不強。
(2)群文閱讀對于小學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教學方式,但是對于那些原來閱讀速度慢,閱讀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順暢。好幾篇文章一起閱讀,拼的是閱讀速度,歸納概括、自我感悟與理解、自我觀點的表達能力等,而這些都是學困生最頭疼的,他們有的跟不上上課的快節(jié)奏,反而讓一些學生對閱讀心存畏懼,望而卻步。
三、實施以群文閱讀為依托,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途經
1.打破單課教學傳統(tǒng)模式,以單元主題為基礎,多方位開發(fā),片段精讀,整合泛讀為形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今部編教材的特點是每個單元確定一個主題來組選課文內容,有講讀、自讀和有要求的拓展閱讀。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嘗試將單元教學中的單課教學經老師歸納提煉單元主題意旨后整合成整體單元教學,從而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增加學生閱讀量。如五年級第二單元《奇觀》的四篇課文:《雅魯臧布江大峽谷》《浙江潮》《紅樹林》和拓展閱讀《海市》,讓學生在閱讀中看體裁、看主題,找出異同點;看表現(xiàn)手法,看思想感情,找出連接點。這樣不局限于一篇一篇課文的講授,將一個單元的幾篇課文找出關聯(lián)點深入地解讀和剖析,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壓縮學習篇幅及時間,分析、整合內容,理解該單元主題意旨,對比領悟不同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簡單的說,這一群文閱讀的過程就是先分析單元主題,再閱讀概覽課文,繼之精彩片斷的分享賞析,最后適度拓展主題。將單課教學拓展為單元整體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將學生的閱讀速度及閱讀興趣逐步培養(yǎng)起來,為廣泛的群文閱讀教學奠定夯實的基礎。
2.打破單元教學架構,擬定一個或幾個議題組選文章,建構群文,進行閱讀。根據(jù)學生實際,教師首先要根據(jù)文章之間的聯(lián)系:如主題、體裁、表現(xiàn)手法、思想感情、寫作特點、作者、年代、國度等各個方面,選定關聯(lián)點,組選文章。如《走近周總理》群文閱讀教學設計選文篇目:《溫暖》《周總理的睡衣》《十里長街送總理》《飛機遇險的時候》《難忘的潑水節(jié)》等課文以周總理相關事跡為關聯(lián)點進行組選。組選材料不要局限于教材,可適度擴展課外閱讀材料,以開放的閱讀意識和環(huán)境促使學生盡情地品味和享受閱讀。組選材料要角度合理、繁難適宜,注重層次,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欲望及交流欲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素養(yǎng)。選材、組材、呈現(xiàn)材料,教師有了很大的權力,但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和文學底蘊,才能順利地實施群文閱讀。
3.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閱讀活動,將群文閱讀延伸至課外,讓學生樹立時時、處處的閱讀意識。教師要以開放的思維,為學生自覺及終生閱讀培植良好的土壤。這樣的課外集體群文閱讀,不受課堂教學的限制,使學生在閱讀方法上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間,依據(jù)閱讀內容及任務,可精讀、略讀、速讀、選讀、批注、摘抄讀書筆記等。通過圖書角、書香校園等模式來完成群文閱讀的延伸。在這一活動中老師首先要確定集體閱讀的主題,組建群文,圍繞教材,但不囿于教材,以教材為引線,向課外延。如“理想”、“感恩”、“愛國”等。其次要確定合理中肯的閱讀評價模式,如讓學生朗誦、開展讀書心得、通過班級講故事、學校演講、文學常識競賽等,讓學生在有興趣的活動中,激發(fā)群文閱讀興趣,擴展閱讀范圍,培養(yǎng)自覺及長期的良好閱讀習慣。
四、實施以群文閱讀為依托,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成效
1.《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倍何拈喿x則要求學生大量閱讀文章,“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在群文閱讀中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章視野得到開闊,思維品質得以改善,閱讀涵量的增加也使學生積累了很多的語文知識。同時,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強化了學生的閱讀技能,通過訓練使學生閱讀速度不斷提升,閱讀效率逐步提高。
2.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領、點撥成了教師的主要作用,而閱讀、思考、討論均由學生來完成,教師更多的關注了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改善了課堂提問的質量和技巧,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意識活躍,大量閱讀使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得到了積累,閱讀興趣大增。同時在教學中學生能充分利用朗讀、默讀、摘抄、查資料、做標記、詢問、討論、跳讀、作比較、作注釋、評讀賞悟等多種方式,使閱讀方法多姿多彩。
3.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校圖書室開放利用率大大提高,各班的圖書角、流動書架也充分利用了起來,學校的“書香校園”建設也自覺地開展開來。魯迅曾說過:“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就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后深,博然后專。”孩子們在開放的閱讀空間里汲取了無限的知識。學生家長也能在這一活動中關注學生的閱讀,主動給孩子們買書,讓孩子們交流分享,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無形中得到了增強。各種閱讀途徑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上效果非常良好。
4.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閱讀經驗和技巧的關鍵階段,對提升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影響最為直接。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的檢索能力不斷提高,也就是說,學生不僅會“捕漁了”,而且會“結網(wǎng)了”。同時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文字到情感及表達方式,以及語言的理解能力不斷提高。通過學生的自主群文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并且對知識的整理歸納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提升為開展群文閱讀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5.使用群文閱讀,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思維也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如果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找到的知識點往往是膚淺的,表面的知識。一節(jié)群文閱讀課,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只能抓住一個方面,然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或者寫作手法、語句賞析等,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把課堂教學落到實處,不至于熱熱鬧鬧走了形式。比如,在學習《鄉(xiāng)下人家》這篇課文時,明確本文主要是領會文章中凸顯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也可以把這個作為本節(jié)課的一個教學目標,深刻領會“平凡人物的閃光品質”,那么我們在群文閱讀時就要著重讓學生在閱讀中留意并理解日常生活中平凡人物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人性的光輝,進而深入理解單元主題。進而引導學生拓展學生思維,不僅在文中的平凡人有光輝的品質,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從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平凡人的美,這樣既深入理解了課文主題,又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思考,何樂而不為泥?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這包含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就學習習慣而言,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群文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了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因此,作為承上啟下的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就必須把這種綜合能力落到實處,兼顧全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靈活使用群文閱讀無疑就是學生前進的指路明燈,在群文對比閱讀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徹,才能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所以說,在小學時段展開群文閱讀教學將會使群文閱讀教學走得更遠、更深、更扎實。
參考文獻:
[1]李慶忠.小學群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
[2]劉榮華.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課型及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2.11.
[3]黎曉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實施[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06).
[4]陳瑞陽.基于教學技術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策略研究[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7.
[5]許玲永,江廣建.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群文教學建構窺探[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9(06).
[6]巫秋容.如何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黑河教育,2019(09).
作者簡介:
陳建永(1972.09-),男,漢族,甘肅省武威市人,本科學歷,副教授,研究方向:語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