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平
內(nèi)容摘要:作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zhì)訓練的主要陣地。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能否較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及其語文素質(zhì)高低的綜合體現(xiàn)。我們可以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觀察能力、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口頭表達能力等措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 作文教學 認識與感受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zhì)訓練的主要陣地。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能否較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及其語文素質(zhì)高低的綜合體現(xiàn)。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語文水平怎樣,作文是一個衡量的重要尺度?!蹦敲?,怎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在此,結(jié)合自身對作文教學的認識與感受,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打好寫作基礎(ch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梢?,只有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作文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生的作文一般要求較簡單,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詞語運用恰當,會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就基本上可以達標了。例如四年級的一篇關(guān)于春游的習作《我的建議》,我是這么安排的:首先,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教學一開始,先對春天的美好景象做出一番描述,引起學生的無限遐想,然后問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也去旅游一番,絕大多數(shù)同學回答肯定是愿意的。其次,點明主題。班級將舉行一次春游的活動,但是需要同學們決定去哪兒,同學們可以討論為什么去那兒,那兒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什么好看的風景,為什么值得去等等。最后,要求學生把討論的東西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寫清楚地點、景物的特征、合理充分的理由等。結(jié)果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學生們興致勃勃地進行寫作,且寫作效果很好。
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豐富寫作素材
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笨梢?,觀察對于學生寫作的重要性。作文要有材料,學生寫作文普遍感到困難的是沒有好的材料。的確,小學生生活一般是比較單調(diào)的,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式的生活,沒有什么新鮮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孩子注意觀察我們身邊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認真積累。教孩子學會觀察,重要的是指導孩子掌握觀察的方法。比如,讓孩子觀察一次做菜的過程,把買菜、洗菜、切菜、配料、燒炒的過程全程觀察清楚,不漏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再讓孩子把觀察到的情況復述一遍,教師作適當?shù)狞c撥補充。這樣孩子對事物或事件就有了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一篇具體生動的習作就誕生了。我們還可以有意識地經(jīng)常帶孩子進行一些戶外活動,每次活動以后讓孩子把觀察的內(nèi)容用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幾年下來,一本本內(nèi)容豐富的觀察日記完成了,孩子寫作沒有材料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三.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注重知識積累
養(yǎng)成閱讀課外書的好習慣,對于積累詞匯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都是很有必要的。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越多,獲取的好詞好句就越多,視野更加開闊,就可以進行知識的轉(zhuǎn)移,應用到作文中,提高寫作水平。所以,必須要把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通過增加閱讀來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另外鼓勵學生進行仿寫或者模擬訓練,也是把閱讀與寫作有效結(jié)合的一種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尤其是對于新事物,無法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這時就可以按照范文的格式、語言、修辭等方面進行模仿,對這些寫作技巧進行總結(jié)歸納,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例如,我們有一篇課文《童年趣事》,讓同學們用課文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點主題,然后指導學生說說自己童年中發(fā)生的最有趣的一件事,事情的有趣點在什么地方等。
四.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在語文教學中,我有一個習慣的做法,那就是在進行課文教學后,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大家將書翻到剛才學過的課文,思考一下:課文是怎么開頭的?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討論、總結(jié),從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同學之間通過討論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作文中再靈活運用,說不定其作文質(zhì)量還真能身價倍增呢!更何況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做法:在作文講評時將好作文念一念,讓學生聽一聽,其目的也在這里。
俗話說得好:“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币胩岣邔W生的寫作能力,并非一天兩天的事,也沒有什么立竿見影的秘訣,需要學生點點滴滴地去積累,需要我們耐心、創(chuàng)新地去指導。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文廟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