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選中國史上反腐倡廉最狠毒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屬。朱元璋出身貧苦,打小飽受元朝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他的父母及長兄就是死于殘酷剝削和瘟疫,自己被逼迫從小出家當和尚。所以,在他參加起義隊伍后就發(fā)誓:一旦自己當上皇帝,先殺盡天下貪官。后來他登基皇位果不食言,重典治吏,制定頒布了堪稱史上最嚴酷的《大明律》,并在全國掀起轟轟烈烈的“肅貪”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污吏。首先,朱元璋對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朱元璋認為對貪官處以斬首,甚至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都太便宜他們了,為此還發(fā)明“剝皮揎草”的殘酷刑法處置貪官。這種觸目驚心的舉措也震懾了一批官員,使他們的行為大為收斂。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人在政舉”,嚴懲貪官污吏決心之大,手段之毒辣,令世人驚嘆?!皻⒈M貪官”的運動貫穿于他31年的帝王生涯,但可悲的是,貪官現(xiàn)象終未根除。
其實,像朱元璋這樣反貪的帝王是少之又少的,更多的時候,皇帝并不反感臣子貪污腐敗,甚至還巴望著臣子們貪呢。為了控制臣子,皇帝有時還故意讓你腐敗,他縱容臣子腐敗反而成了統(tǒng)治的一種手段。滿朝文武,有幾個屁股上是干凈的,誰的頭上沒有辮子?康熙說,揪住你的辮子,頭上老有一把劍懸著,你只有老老實實夾緊尾巴,俯首帖耳。你的尾巴捏在上司手上,只能唯上是從。否則,小命都難保不說,甚至還會被滿門抄斬。
皇帝治貪,意在保持一種威懾,而不能動真格的?!案吒吲e起,輕輕打下”,名雖為“打”,但打在身上,卻連毫毛也沒碰掉一根。治貪官也是這樣。乾隆把治貪叫作“常流水,不斷線”,平均一兩年辦一個貪污的督撫。因為有庇護的一面,追究之弦不可能繃得太緊,充其量也就是一張一弛,這樣勢必造成政策上的隨意性。張時從重、從快、從嚴,弛時從輕、從慢、從寬。當然,如果朝廷有較高的控制水平,尚可張弛有度;如果朝廷軟弱無能,則是一張就將弦崩斷,一弛而不可收拾。張弛之學問,成了考驗封建統(tǒng)治者水平高低的關鍵。
皇帝治貪重在造成威懾,有時也只是做做樣子。
和珅是乾隆時期最大的貪官,難道乾隆不知道嗎?其實,乾隆深知和珅貪污,但他也明白,和珅斂財只是單純的金錢欲望,并未形成與皇權相抗衡的力量;相反,和珅自知罪惡深重,只能以對乾隆的絕對忠心來換取生命的安全,君臣之間達到了微妙的平衡,各取所需,互利雙贏。有的時候,乾隆甚至還處處維護和珅,放任其貪污腐敗。
不過好景不長,乾隆死后第三天,嘉慶就立即數(shù)出和珅二十大罪,將其投入大牢,命其自殺,還抄了他的家。后來,據(jù)梁啟超估計,和珅的全部家產(chǎn)相當于當時全國10年的財政收入。據(jù)說,最后那些財產(chǎn)都讓嘉慶派人運到宮里去了,這也就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由來。實際上,嘉慶扳倒和珅主要還是為了鞏固皇權,因為和珅權傾朝野,乾隆時期皇帝還能駕馭得了他,像嘉慶這種年輕人上臺,根基不穩(wěn),資歷和威望也遠遠不及乾隆,可能就很難駕馭和珅,所以必須除掉他。和珅案表明了古代反腐的一個特點,即人治,講究實用主義。人治在君臣關系上體現(xiàn)尤甚,以和珅案為例,乾隆好比和珅的保護傘,當這把“傘”愿意保護他的時候,他就一路順風,一旦失去了這把保護傘,他也就完了。
實際上,這把所謂的保護傘也是靠不住的,這傘也是皇帝與貪官之間的一種微妙的平衡而已。貪官們的各種行徑,皇帝大多是心知肚明,其實早就記下了,你們這些官員這一輩子就服服帖帖聽招呼吧,弓拉得滿滿的,張弓以待,引而不發(fā),鋒利的箭頭對著你呢,你還敢亂說亂動不成?
(摘自“疏鐘淡月”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