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吳巍巍(邛崍市醫(yī)療中心醫(yī)院)
導讀
隨著年齡逐步增長,人體器官逐漸衰老退化,眼球結構也會發(fā)生改變,其中晶狀體病變引起的老花眼、白內障最為常見,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若不及時干預還存在失明的風險。眼部健康至關重要,應做到早預防、早治療,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老年人眼科疾病。
(1)老花眼。隨著年齡增長,部分老年人眼部水晶體老化失去彈性,調試能力降低,物體影像無法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成像,導致老人看近物時視物模糊,同時伴有眼睛酸澀脹痛,并且易疲勞。老花眼需佩戴合適度數(shù)的老花鏡,若存在近視或遠視情況,可選擇雙焦鏡片、多焦點鏡片以調整,但有的老年人使用同一副鏡片找不同焦距時會出現(xiàn)頭暈不適,因此,鏡片選擇需根據個人情況而定。老花眼度數(shù)在60 歲以前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因此間隔2-3 年需重新配置眼鏡,60 歲后可根據個人情況不用頻繁更換。另外,鞏膜擴展手術是目前臨床研究治療老花眼的新方向,使用鐳射或鉆石刀切開接近睫狀體的鞏膜并向外擴張,可以促進控制水晶體的睫狀體收縮,減輕老花眼度數(shù),不過目前尚處在臨床實驗階段。
(2)白內障。白內障多發(fā)于50 歲前后,屬于老化現(xiàn)象之一,其發(fā)病主要與紫外線照射、代謝障礙有關,多因晶狀體囊膜損傷,進而滲透性增強導致屏障作用降低,或代謝紊亂使晶狀體蛋白變性導致晶狀體渾濁改變。白內障在糖尿病、高血壓等病患人群中高發(fā),且發(fā)病年齡較正常人低。本病初期癥狀并不顯著,隨著病情進展出現(xiàn)視物模糊,不能輕易分辨色彩,可出現(xiàn)眩光、重影癥狀,視力下降呈現(xiàn)進行性加重。白內障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白內障復明手術是最佳治療方法,主要采用超聲乳手術,將硬化渾濁的晶狀體應用超聲波震蕩打碎后吸出,然后植入人工晶狀體,目前手術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無需等白內障完全成熟才治療。平時應注意避免紫外線照射眼睛,可選擇佩戴紫外線太陽鏡或能遮住眼簾的帽子,膳食營養(yǎng)要均衡。
(3)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內壓間斷或持續(xù)性升高的眼疾,若不及時干預治療,視野可全部喪失以致失明,是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眼壓升高引起組織水腫,超過視神經可承受上限后造成視神經纖維變性萎縮,視野、視力受損。青光眼的發(fā)病主要與家族遺傳、糖尿病有關,淚水出口老化阻塞也可誘發(fā)。青光眼病程進展緩慢,而且不可治愈,因此本病著重于預防,每年定期監(jiān)測眼壓是篩查的主要方式,以便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根據青光眼病因不同,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治療和激光或手術治療,均可有效控制病情。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是特殊類型,發(fā)病時間較短,有眼睛脹痛、頭痛、視物模糊、惡心、視力驟然下降等明顯癥狀,需立即進行干預治療。
(4)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為慢性疾病,因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稱為糖尿病眼病,嚴格控制血糖可延緩糖尿病眼病的發(fā)生,但不能避免高血糖對眼部神經、血管等造成的不可逆損傷。早期糖尿病眼病并無明顯臨床表現(xiàn),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出現(xiàn)明顯視物模糊,因此本病也著重于預防,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每年常規(guī)進行眼底檢查,早期可采用激光治療以防止眼底血管出血或滲漏,還可預防血管增生,若已發(fā)生玻璃體出血,可以先用藥物治療3-6 個月以促進血液吸收,若止血不佳或是存在視網膜剝離需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
(5)干眼癥。干眼癥是老年人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其發(fā)病主要與淚液的性質與量及淚液動力學異常有關,老年人常見的病因是瞼板功能障礙,或長時間用眼所致。干眼癥臨床常見癥狀為眼干、眼癢、眼部易疲勞等,也可伴隨眼部異物感、燒灼感等癥狀。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的濕度環(huán)境,少吹空調,合理用眼,積極治療原發(fā)眼疾等均可有效預防干眼癥,人工淚液是緩解干眼癥的最常見藥物。
(6)老年性黃斑病變。黃斑變性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致盲眼病之一,也是歐美國家成人失明的首因,目前其發(fā)生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代謝、營養(yǎng)、免疫疾病、長期慢性光損傷等因素有關。老年性黃斑病變病理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視網膜中心黃斑部分發(fā)生萎縮,血管增生,容易出血或滲水破壞感光細胞,導致視力急速降低,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視野中央扭曲變形且有黑影,視野呈現(xiàn)一片灰暗。老年性黃斑病變大多發(fā)于50 歲左右,且其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高而增高,因其病因不明,所以至今尚無有效根治及預防措施,可適量補充維生素以防止自由基對視細胞的損害,并減輕紫外線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