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摘 ? 要:整本書閱讀已經進入課程標準和統(tǒng)編教材,必須成為中考的必考項目。目前浙江省各地的中考卷對整本書閱讀主要考查積累與記憶、理解與鑒賞、梳理與建構、分析與評價、拓展與遷移等五種能力。整本書閱讀考查要提高命題質量,還需要在秉持基礎、兼顧文體、落實導向、切合實際、發(fā)揮功能、讀寫結合、創(chuàng)設語境等七個方面做得更好。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中考試題;命題建議
一思:為什么要重視整本書閱讀的考查?
溫儒敏先生多次呼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以糾正淺表化、碎片化、快餐化的閱讀傾向。語文課程標準對整本書閱讀也有明文規(guī)定。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更是把整本書閱讀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詳見表1)。理所當然,整本書閱讀必須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必須成為中考(高考)的必考項目。
二思:目前整本書閱讀有哪些比較好的考法?
目前,高考和中考都已經把整本書閱讀列為考點。因為整本書閱讀進入課標和教材的時間初中比高中早,所以,中考的相關考題和高考相比,更加普遍,更加有創(chuàng)意,更加多樣。如果以浙江省各地的中考題為樣本,整本書閱讀的考查,目前有以下幾種比較好的考法:
從題型來看,主要有選擇題(如2019年杭州卷:根據(jù)你對艾青詩歌的了解,選出不是評論艾青詩歌的一項)、填空題(如2018年寧波卷:唐僧在何處收誰為徒?檢索摘選的目錄,按照收徒的順序填空)、簡答題(如2018年嘉興卷:《簡·愛》與其他常見小說的敘事角度不同,采用這樣的敘事角度有何妙處?)。
從考查的能力來看,主要涉及五種。(1)積累與記憶能力。如2018年湖州卷,要求選出不是發(fā)生在簡·愛從離開羅切斯特到兩人重逢這段時間內發(fā)生的事情。(2)理解與鑒賞能力。如2018年溫州模擬卷:“美國作家辛克萊·劉易斯說:《簡·愛》的結尾過于圓滿,甚至脫離了那個時代女性不具備地位的社會特點,它是‘敗筆。你是如何看待的,談談你的理解。”(3)梳理與建構能力。如2019年紹興卷:“《儒林外史》人物眾多,形象繁雜,同學們在共讀此書時,從不同角度對人物進行了梳理。閱讀下表,完成表中題目?!保?)分析與評價能力。如2019年衢州卷,要求從方鴻漸(《圍城》)、林之洋(《鏡花緣》)、周進(《儒林外史》)、別里科夫(《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中選擇一個人物,分析其諷刺意義。(5)拓展與遷移能力。如2018年嘉興卷:“許多名著中的人物都有‘成長的故事:《草房子》中的桑桑、《童年》中的阿廖沙、《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在成長路上,他們曾遭遇了怎樣的人生困境?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從中你獲得了什么感悟?”
總體上講,整本書閱讀考查的題型規(guī)范,而且基本固定下來了。設題非常有創(chuàng)意,涉及整本書閱讀的考題,往往是試卷的亮點。考查的都是整本書閱讀的關鍵能力,沒有死記硬背的內容。試題貼合教材,讀什么、教什么,就考什么。
三思:整本書閱讀考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整本書閱讀考查既要講學理,又要有創(chuàng)意,更要適合大規(guī)模考試,但評價需要“取法乎上”,現(xiàn)結合近年浙江中考卷的實際,就如何把整本書閱讀考查題目擬制得更好,提幾條不成熟的命題建議。
(一)秉持基礎
鑒于目前整本書閱讀的容量和學生學業(yè)的負擔,大量地展開課外整本書閱讀為時尚早,也不符合實際;教材中“名著導讀”板塊提供的是基礎的閱讀書目以及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必須落實到位。近幾年的浙江中考卷,基本上是在教材中“名著導讀”板塊內取材,以此推動、檢查整本書閱讀。因此,命題時,整本書閱讀的“雙基”原則(最基本的篇目和最基礎的能力)是必須首先考慮的。
(二)兼顧文體
書的選擇,應該兼顧文體和題材。就文體看,應該包括學術實用類名著、中間文類名著(處于實用類和文學類交叉地帶的著作,如報告文學和傳記等)、文學類名著。類別不同的名著,它們的課程價值是有所不同的。實用類著作通過理據(jù)及其闡釋、推論,建構作者的思想體系,推介、創(chuàng)造新的學說或理論,能讓讀者獲得某個領域的規(guī)律性認識。它們是影響人類社會進步的學術存在,屬于人類的“思想大廈”。交叉類著作通過文學敘述的方式,對真實的具有社會學意義的對象或事件,作全景式和歷時性的再現(xiàn)。它們是思想和藝術的“混合杰作”,別具認識世界的優(yōu)越性,讀者可以從中獲得美學和社會學意義的雙重體驗。文學類著作通過典型化、形象化手段表現(xiàn)人類社會及文化的全景式圖景,是個體或族群的生動發(fā)展史。它們讓讀者接受人類普遍的經驗,是認識、教育和審美的宏大載體,屬于人類的“藝術殿堂”。[1]廣域性原則,統(tǒng)編教材在推薦名著導讀的時候,已經作了充分考慮,但是在目前的中考評價中,這個原則還尚未被充分理解。浙江省2018年和2019年兩年的中考題,除了涉及《紅星照耀中國》之外,很少考查到實用類名著和交叉類名著閱讀。
(三)落實導向
整本書閱讀考查的目的是什么?根據(jù)統(tǒng)編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的說法就是“以考促讀”。細分開來說,就是改變淺表化、快餐化的數(shù)字閱讀傾向,改變教師閱讀代替學生閱讀的教學傾向,改變只讀教材課文的現(xiàn)象,溝通課內教學閱讀和課外自主閱讀,訓練閱讀的方法,磨煉閱讀的耐心,擴大閱讀的視野,從而提高閱讀素養(yǎng)。以此看來,中考命題,要以教材推薦書目為主,適當擴大課外名著閱讀。像2018年臺州卷:“安徒生說:‘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寫童話,但是同時我也沒有忘記成年人。請你聯(lián)系安徒生的這句話,說說下面文字蘊含了《小王子》的什么主題。再結合《小王子》的相關內容談談你對這一主題的理解?!边@類課內外勾連的題目值得提倡。另外,除了對閱讀內容考查之外,閱讀的策略和方法也值得考查,對此教材里也是有規(guī)定的。如2019年溫州卷:“向斯諾學習寫故事,就紀實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實說話這一點,你從斯諾的寫作過程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參考目錄,結合你的閱讀體會,加以闡述?!边@類題目不但考查閱讀的內容,也考查閱讀方法的運用。
(四)切合實際
平時的教學和考試,畢竟是以篇章閱讀為主,而整本書閱讀的考查,大大提高了難度和陌生感。因此,命題的量力性原則是很重要的,在客觀評估整本書閱讀難度的基礎上,要倡導“三利三不”:有利于教學,讓教師重視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利于閱讀,促使學生課外也能去自主閱讀;有利于考試,命題時兼顧得分的公平性和批卷的便利性;不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題量要控制;不考查死記硬背的內容,設題要有創(chuàng)意;不考查超過初中生認知水平的題目,不擬偏難怪題。
(五)發(fā)揮功能
閱讀是有不同功能的?;镜拈喿x功能是理解接受性閱讀,譬如閱讀知識解釋類的實用書籍。理解、接受、認同是閱讀的基本姿態(tài)。目的是系統(tǒng)地接受知識,并形成建構。此外,還有探究批判性閱讀。如閱讀學術研究類的著作,對讀物進行評估、分析和質疑。這類閱讀不是否定,而是站在理性立場上的評判,目的是追求事理的規(guī)律和真相,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再就是拓展參證性閱讀。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和假設,或了解其他的說法,要從旁的文獻中尋找證據(jù)。這就要根據(jù)知識和信息的因果關聯(lián),作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從點到面的拓展閱讀。[2]目前的試題,考理解接受性閱讀比較多,考后兩種閱讀比較少。
(六)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可以有兩種考法:一種是簡答題,一種是微寫作。簡答題的批卷是踩點給分的,對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三言兩語,就要談到點子上。其實簡答題和微寫作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簡答題如果字數(shù)要求比較多,就是微寫作。2019年的湖州卷:“《紅星照耀中國》中寫到‘四川軍隊大概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戰(zhàn)士——這些人當兵不只是為了有個飯碗,這些青年為了勝利而甘于送命。他們是人,是瘋子,還是神?迷信的四川軍隊這樣嘀咕。你認為紅軍是人,是瘋子,還是神?請結合整本書閱讀,闡述你的觀點與理由?!边@是簡答題,但是答案要涉及觀點和理由,可以理解成寫一篇具體而微的論述文。關于微寫作,北京2019年的高考卷可以參考: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寫作。
(1)《吶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結尾,令你印象深刻,給你帶來啟迪?要求:復述大致內容,陳述理由,150字左右。
(2)在《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分校x擇一位“內心強大”的人,寫出其“內心強大”的表現(xiàn)。要求:寫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3)在《邊城》《紅樓夢》中,誰是“心清如水”的人?寫一首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贊美他(她)。要求:寫出贊美對象的姓名和特點,不超過150字。
第一個題目,相當于要求寫讀后感;第二個題目,相當于要求寫人物評論;第三個題目,相當于要求文學創(chuàng)作。從這三個題目可以看出微寫作的幾個特點:(1)字數(shù)有限制,一般是50~200字;(2)文體要明確,即使是片段寫作,也要有一定的文體特征;(3)基于整本書閱讀。
(七)創(chuàng)設語境
這里的語境指的是,帶有語言表達任務的特定情境,包含四個要素:表達背景和目的、表達者、受眾、表達內容。譬如2018年湖州卷:“甲文選自全譯本,乙文選自縮寫本。請對比分析兩段文字,并結合你對《簡·愛》整本書的理解,闡述全譯本好在哪里?!比绻脑斐山浑H語境題的話,可以這樣:“學校文學社要向成員推薦名著閱讀,選中的《簡·愛》有兩個版本,下面是兩個版本的選段,請你根據(jù)翻譯的語言,選擇一個版本,寫出推薦的理由?!边@樣一改,就有了語境題的四要素。再如2019年溫州卷:“班級準備舉行‘走近領袖故事會。你認為應該選擇哪些方面的內容來突顯人物特點?請選擇下面一個人物,參考目錄,作簡要說明。”像這樣的題目,就有了交際情境的特點。[□][◢]
參考文獻:
[1]褚樹榮.開卷有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J].語文學習,2018(3):36.
[2]黃會興.開卷有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