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
摘要: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有邏輯的學科,數學學習中,如果學生具備邏輯思維意識,那么學習就會非常順利,能從容處理各種知識要求。對此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數學與思維、數學能力培養(yǎng)。教師可以用多樣化的方法鍛煉、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數學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腦的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小學數學高年級為例,分析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方法,旨在提高數學教育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段;思維能力;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5-0148-01
Abstract:Mathematics?is?a?very?rigorous,logical?discipline,mathematics?learning,if?students?have?logical?thinking?consciousness,then?learning?will?be?very?smooth,can?calmly?deal?with?a?variety?of?knowledge?requirements.?To?this?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class,the?teacher?must?pay?attention?to?the?student?mathematics?and?thought,mathematics?ability?cultivation.?Teachers?can?exercise?and?cultivate?students'?mathematical?thinking?and?mathematical?ability?in?various?ways.?It?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future?growth?of?students?to?cultivate?the?habit?and?attitude?of?thinking?hard.?This?paper?takes?senior?mathematics?students?in?primary?school?as?an?example?to?analyze?the?cultivation?methods?of?students'?mathematical?thinking?in?order?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mathematics?education.
Key?words:Primary?school?mathematics;High;Thinking?ability;Mathematical?thinking
前言:我國新課標中有明確強調和要求,數學課堂一定要重視學生數學思維培養(yǎng),其具有現實性意義。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學科。所以數學教學中教師有必要立足實際,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要求。要按照學習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完成學生數學思維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靈活的學習能力,掌握合適的學習手段。
1?巧設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年齡層次和學習水平設計課堂,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問題。合適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提高問題理解能力。
1.1結合課題設計問題。教師教學中問題是很重要的部分和內容。教師設計提問的時候一定要圍繞課題要求展開設計。要確保問題能夠體現出針對性價值、針對性要求。比如《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提出:我們想一想之前我們學習過的三角形、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和公式有什么特點,如果將三角形、長方形等我們所熟悉的內容拼接到一起,我們應當如何計算拼接后的多邊形面積。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意識到了數學中的多邊形其實就是所系圖形拼湊到一起的。學生有了這樣的啟發(fā)和思考過程,就能夠靈活使用知識,化解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1.2緊扣教材進行提問。問題的設置一定要有關鍵點、重點、突出點。這樣學生才能夠輕松化解問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疑惑。比如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提問:將一個蘋果分給兩個人,我們平時會怎么說、怎么計。這時候大部分學生都會說我們會分一半蘋果給另外一個人,可以寫一個分號并填寫1/2就能夠計。學生通過這樣的思考過程明白了分數的本質、特點[1]。
1.3合理使用方法。小學數學教學,尤其是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是很關鍵的。教師提問需要保障問題足夠新穎,具有教育意義[2]。教師需要用能夠激發(fā),使學生形成學習興致的問題。比如在《小數乘法》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學生很熟悉、很感興趣的內容。比如今天老師搬家,全班同學都到老師家做客,于是老師出門給同學買奶茶,已知每杯奶茶9.9元,如果全班同學有22名,老師需要花多少錢買奶茶。學生在趣味問題的引導下,紛紛思考,形成了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學生形成了問題解決能力、問題解決意識。
1.4結合生活展開提問。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設置問題也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比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長方體、正方體,大家見到過哪些能不能說出來。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開始回答問題,思考問題。并根據經驗明白了長方體特點、正方體特點。用自己的經驗總結知識,往往能夠形成深刻印象[3]。并且這種方法還是激發(fā)課堂活力的有效方法。
2?把握聯系深挖思維
數學知識本就是一門和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所以數學知識或多或少都和我們的生活有聯系。當然數學知識不僅如此,數學知識彼此也有密切聯系。小學高年級段數學教學中,許多知識都和今后的初中知識有聯系。教師需要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這樣學生今后學習才會游刃有余、足夠順利。將自己的思考能力變成實踐技能,順利取得知識。比如《分數乘法》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之前的分數加法知識點。此時學生就會聯絡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把握。
其實數學知識基本都有這樣的特點,那就是和自己學習過的基礎內容有聯系。小數知識、分數知識都可以聯系整數知識。教師需要引導,讓學生把握聯系,發(fā)展學生思維。
3?質疑問題活躍思維
數學教育需要重視學生質疑精神培養(yǎng),有了質疑精神、思維和態(tài)度,學生學習才能夠形成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理解能力。如果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主動質疑,就表示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自學知識,而不是像過去只能被動學習知識。學生在活躍的思考中將他人的知識消化成自己的能力。在獨立嘗試中將理論內容變成實踐技巧。教師課堂上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思考。這樣的過程可以體現出求異精神,完成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結語:小學數學是一門十分有趣的學科,數學教師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引導,其具有現實性教育意義。教師在高年級數學課堂上,一定要重視數學思維培養(yǎng)。合理設置問題,做好學生思維啟發(fā),用逆向思維、質疑活動指引學生,讓學生將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虎生.逆向思維在小學數學解題中的作用與培養(yǎng)[J].學周刊,2020(21):81-82.
[2]魏雪瑞.談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20(21):105-106.
[3]武銀平.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20(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