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敏 景雪霏 孫賀 劉麗娟
【摘?要】?目的:對晚期癌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觀察其對患者負面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8例晚期癌癥患者,按照抽簽方式分為干預組和對比組。對比組采用一般護理,干預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負性情緒變化情況。結果:干預組患者生活質量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SAS和SDS評分都低于對比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負性情緒。
【關鍵詞】?心理護理;晚期癌癥;生活質量;負性情緒
文章編號:WHR201909063
晚期癌癥患者,其治愈率比較低,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可以提高其生存質量。這類患者在承受巨大的病痛折磨的同時,會產生一些悲觀、厭世、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颊邔χ委熓チ诵判?,就會影響其生活質量,其對疾病疼痛的耐受程度也會顯著下降。因此,需要采用人性化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2]。本研究對58例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探討對晚期癌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其負面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F將具體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8例晚期癌癥患者,按照抽簽方式分為干預組(29例)和對比組(29例)。其中性別方面,男女比例15:14,平均年齡(56.82±6.43)歲。兩組數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比組采用一般護理措施?;颊呷朐汉鬄槠溥M行健康宣教,對其進行用藥護理、飲食指導,關注其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
干預組在對比組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干預。1)入院后,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病情,對患者的家庭情況、經濟狀況和興趣愛好等進行了解。為患者制定專門的護理計劃。2)與患者親切的交談,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每周1次。心理疏導要針對患者產生負性情緒的原因進行。再通過對患者疾病知識的宣教,幫助患者深入了解自身疾病,減少盲目的擔心。3)將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焦慮、抑郁、悲觀、失望等情緒,采取不同的放松訓練。通過聽音樂、呼吸練習、自我暗示以及轉移注意力等方式來進行。4)獲得家屬支持,引導家屬對患者的情緒變化進行觀察和疏導,提高家屬支持和社會支持,減輕其對病情以及經濟負擔的擔憂。
1.3?觀察指標
1)使用WHOQOL-BREF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內容包括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社會領域和環(huán)境領域等內容,每項評分為25分,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2)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評估。兩個量表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與負性情緒成正比。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若P<0.05,則數據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后,干預組患者在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社會領域和環(huán)境領域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SAS評分比較,干預組和對比組分別為(53.66±3.41)分和(54.00±3.53)分,組間比較沒有顯著差異(t=0.386,P=0.701);干預后兩組分別為(36.31±2.31)分和(44.52±2.53)分,干預組顯著優(yōu)于對比組(t=13.342,P=0.000)。干預前,兩組SDS評分分別為(58.06±4.33)分和(58.21±4.45)分,比較無顯著差異(t=0.135,P=0.894);干預后,兩組SDS評分分別為(35.78±3.55)分和(48.44±3.69)分,干預組低于對比組(t=15.015,P=0.000)。
3?討論
晚期癌癥患者,既要忍受病痛帶來的折磨,還要承受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還會產生很嚴重的負性情緒[3]。這些負性情緒,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對其治療依從性產生負面影響,甚至造成病情的惡化。臨床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晚期癌癥患者的腫瘤病變、進展和轉歸中有一定的作用[4]。因此,在配合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觀察,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心理護理干預模式通過對患者的認知進行暗示或者引導,糾正他們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增強疾病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臨床治療[5]。針對不同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家庭情況、經濟狀況和興趣愛好,分析其出現負性情緒的原因,并為其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計劃,可以使護理工作更加科學有效。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盡心疏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疾病認知,可以減少其盲目的擔心,緩解其對疾病的恐懼心理,減少抑郁情緒。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患者在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社會領域和環(huán)境領域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干預組和對比組組間比較沒有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顯著優(yōu)于對比組(P<0.05)。表明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采取以患者為中心的心理護理措施,可以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疏導,提高其治療疾病的信心,使其在社會人際關系中更加的活躍,有助于他們放松心情。通過對自身疾病的認知,也可以提高他們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利用心理因素提高患者疾病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昕,邢鐠元,郝學志,等.500例肺癌患者首診癥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肺癌雜志,2018,21(05):408-412.
[2]?安云霞,張群成,軒偉霞,等.以腦轉移為首發(fā)的肺癌患者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05):801-804.
[3]?李媛秋,么鴻雁.肺癌主要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2016,25(10):782-786.
[4]?徐曉翌,鐘津津,王磊,等.肺癌患者中醫(yī)辨證與臨床分期、組織分型及EGFR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8,05(15):81-84.
[5]?高亞娜,栗彥偉,胡婷婷.放松訓練對肺癌化療患者疲乏癥狀及睡眠功能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2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