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梅
【摘要】名字最初是人類為了區(qū)分個體,給每個人特定一種辨識符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姓名學漸漸成形。魯迅小說中有名或稱號的人物200多,這些人物名字或具人物形象,或含人物性格,或揭示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或暗示小說主題。恰當?shù)卣莆杖宋锩值奶N含,對解讀人物和主題大有裨益,是小說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鑒賞角度。
【關鍵詞】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名字;祥林嫂;深層意蘊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4-142-01
一、魯迅小說人物命名方式
魯迅作為現(xiàn)代白話小說大師,其小說人物命名方式不僅獨具匠心,更富有深意。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忽視對人物名字背后意蘊的探究。
現(xiàn)有人教版初高中教材共選入4篇,初中有《故鄉(xiāng)》、《社戲》、《孔乙己》,高中教材僅有《祝?!芬黄???v觀這些小說作品,除卻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他人物命名大致有三種:
1.輩分式命名,如魯四老爺?!棒敗笔切?,四是家族排行,老爺是舊時對官吏或有權勢的人的稱呼。輩分式命名體現(xiàn)了人物家族排序和身份地位,魯四老爺這類人物是大多年長,思想迂腐固化,是封建大家族中的掌權人,也是封建禮教思想的化身。
2.綽號式命名,如孔乙己?!耙驗樗湛?,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庇行諢o名,看起來極其潦草隨意的命名,其實折射了人物的極其卑微。這類人社會地位地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他們不僅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同時又是這一社會制度忠實的維護者。
3.依附式命名,是一種依附于一定對象的取名方式。這類人物沒有自己的姓氏,大多采用夫家姓,加上排行,如四嬸,柳媽,楊二嫂等?;蛘咧苯庸谏险煞蛐彰?,如祥林嫂。在父權、夫權、族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婦女理所當然的被墊在了封建社會的最底層。
二、祥林嫂名字背后的深層意蘊
1.大概姓衛(wèi),有姓無名 ——封建父權下,不被祝福與期待的生命
祥林嫂,從命名方式上來看,是一種典型的依附式命名。祥林嫂并沒有自己的名字,至于姓什么也只是人們的推測——“沒問她姓什么,但中人是衛(wèi)家山人,即說是鄰居,那大概也就姓衛(wèi)了”。作為童養(yǎng)媳,祥林嫂早早就被視為“商品”賣掉,恐怕家人無暇命名,又或者因為年齡尚小,祥林嫂對其本名記憶稀薄。無論是哪種情況,個體特定的辨識符號的缺失,也意味著祥林嫂作為獨立個體人格的缺失。正是這種名姓的不為人所知,才正從本質(zhì)上揭示出父權時代,舊社會婦女地位的低下,“祥林嫂”似乎從一出生便是不被祝福與期待的生命。
2.去以父姓,冠上夫名 ——封建夫權下,活在男權陰影里的生命
封建時代的婦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童養(yǎng)媳一刀斬斷了“祥林嫂”與父權家族的聯(lián)系。祥林嫂之所以還有個名字——“祥林嫂”,也是沾了她死去的丈夫——“祥林”的光。魯鎮(zhèn)的人們并不在意祥林嫂姓誰名何,人們承認的是“祥林嫂”這個作為男性身份附庸存在的稱呼與身份,哪怕這個男性已經(jīng)不復存在。
“祥林”是《祝?!分形ㄒ痪邆涿值娜宋?。從小說中得知,祥林是以打柴為生,比祥林嫂小十歲。雖然不幸早逝,但他的出生是帶著父母無盡的期盼與祝福的?!跋榱帧?,應有“吉祥如林”之意,也反映了家庭取名時寄予的美好愿望。但事實卻正相反,吉祥美好的名字并沒有帶來相應的好運,十六歲的祥林死在一個充滿希望與生機的季節(jié)里——春天。連帶名字跟著沾光的“祥林嫂”也成為沒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已逝,祥林嫂還得頂著祥林的身份繼續(xù)生存,并且地時時遭受來自世俗的厭棄,魯四老爺?shù)谝淮沃浪枪褘D的身份便皺眉以示厭惡。
3.再嫁夫死,名字固化——觀念固化下,死于封建禮教的生命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p>
賀老六和阿毛相繼去世去,祥林嫂再次重回魯鎮(zhèn)做工。她雖已改嫁賀老六,可是人們高度默契地“仍然”叫她祥林嫂。
一個”仍然”,一個固化的“祥林嫂”實際上是魯鎮(zhèn)人們“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思想固化的體現(xiàn)。
四嬸曾追問衛(wèi)老婆子說道:“祥林嫂竟肯依……”
柳媽在與祥林嫂談話中,也問道,“你那時怎么后來竟依了呢?”
夫權要求寡婦守節(jié),不僅四嬸,柳媽不認可寡婦再嫁,就連同祥林嫂自身也一樣,所以她才逃出婆家,所以她才一頭撞在香案角上。一個恪守封建禮教的人最后竟然被遵循的禮教吞噬了。
小說還寫到了族權,在丈夫已死的情況下,族權重新占據(jù)上風。祥林死后,在利益的驅(qū)使下,婆婆把祥林嫂賣了,給自己的第二個兒子賺結婚禮金。當婆婆公然來綁人時,作為封建禮教的化身——魯四老爺也僅僅因為少了一個青壯勞動力和傷了自家面子說了句:“可惡!然而……”即便交了好運嫁了沒有婆婆的賀老六,最后卻被大伯收了房子。
“鎮(zhèn)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diào)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 但笑容卻冷冷的了。”祥林嫂兩次不幸的婚姻,都并非出于自身所愿,如此悲慘坎坷的人生境遇不僅沒有得到人們的同情與憐憫,甚至被當成傷風敗俗的典型,實屬荒唐!
縱觀祥林嫂的一生,僅憑勞動力去獲得卑微的生存要求,卻自始至終沒有自主權。就連同她的名字一樣,她不能決定自己名字,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一聲聲放下吧,祥林嫂;一句句聲調(diào)冰冷的祥林嫂,魯鎮(zhèn)的人們無不在向祥林嫂展示他們道德上的優(yōu)越感。而祥林嫂被這一聲聲沒有情感,沒有溫度的呼喚逼入生命的絕境。
小結:一個出生就不被祝福與期待的生命,一個出嫁夫死,活在沒有春天的生命,一個順從封建禮教卻最后被封建禮教吞噬的生命。一個封建時代的底層女子,在父權,夫權,族權的壓迫下,她只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卑微而弱小的名字——“祥林嫂”。在魯迅的匠心之下,祥林嫂已不再是一個人物簡單的符號代稱,而是具備一定文化意蘊的形象指代。
【參考文獻】
[1]程玖.斑斕多趣 寄旨良遠——魯迅小說中人物的命名藝術[J].學語文,2002(01):14.
[2]陳星際.魯迅小說人物命名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2006(4):6-9
[3]許申國.為什么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J];文學教育(下);2010年07期
[4]明智.《祝?!返臉祟}及人物命名藝術探微[J].學語文,2011(04):26-27.
[5]劉保慶.魯迅小說中人物取名的現(xiàn)代意義[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6(0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