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現(xiàn)勇
摘 要: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和學生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開展體能訓練的主動性不強,體能訓練的針對性較差。針對中職學校體能訓練的這些現(xiàn)實狀況,體能訓練需要把握針對性原則、目的性原則、主動性原則。需要提高學生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創(chuàng)新體能訓練方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關鍵詞:體育教學;中職生;體能訓練
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是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可塑性較強,開展體能訓練能夠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身心素質,為其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1]但是,根據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對青少年體質監(jiān)測的情況看,青少年體質還普遍存在“軟”“硬”“笨”“暈”的現(xiàn)象,“軟”就是“骨頭軟”;“硬”就是“肌肉硬”;“笨”就是“動作笨”;“暈”就是“平衡性差”。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和學生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開展體能訓練的主動性不強,體能訓練的針對性較差。按照《學生軍事訓練大綱》和《兵役法》要求,我們學校每年對新生都要進行軍訓,筆者對新生軍訓情況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總體耐力、上肢力量、下肢爆發(fā)力比較弱,身體協(xié)調性比較差。在為期兩周的軍訓中,雖然訓練強度并不大,但是還是有一些學生出現(xiàn)站立不穩(wěn)、暈倒、甚至中暑等問題。針對中職學校體能訓練的這些現(xiàn)實狀況,探討體能訓練的原則與方法,對于訓練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體能,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職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意義
“在體育運動中,人體表現(xiàn)出來的所有動作都是在長期練習衍生出來的復雜行為?!盵2]因此,中職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具有重要的意義。
1.體能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毅力。
改革開放之后,人民生活質量迅速提高,學生的營養(yǎng)條件迅速改善,學生的身高、體重方面有明顯提升。但是,家長對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yǎng),卻沒有改革開放前重視了,導致孩子意志力和體能都很差。一些任課教師反映,上課時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機、說話等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這些其實都是缺乏毅力的表現(xiàn)。[3]針對這種現(xiàn)狀,對中職生進行體能訓練,不僅能夠提升高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和體能、體質,而且能夠錘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
2.體能訓練能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鮮明的個性。
《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影響個體發(fā)展的因素中,遺傳是基礎,環(huán)境是關鍵,教育是主導,主觀能動性是動力。[4]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受教育情況、人際關系等各不相同,所以,學生客觀上存在個性差異。學生的這些差異,決定了學生的體能基礎的差異,使每一個學生喜歡運動形式呈現(xiàn)不同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喜愛的運動,選擇不同的體能訓練形式,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5]
3.體能訓練能夠有利于提高學生智力水平。
制定出中職生感興趣的體能訓練方案,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體能訓,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提高反應能力,鍛煉思維的靈敏性,使大腦更加靈活[6],看待問題更加全面和辯證,在形成敏捷的反應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有效促進中職生智力發(fā)展。
二、中職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學情的了解,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掌握學生對體能訓練的需求,因人而異,因專業(yè)而異,進行體能訓練,調動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積極性。
2.目的性原則。
根據中職體育教學大綱要求,明確體能訓練的具體任務,并根據針專業(yè)體育生和非體育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不同體能訓練。特別是對于后者,體能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水平。
3.主動性原則。
《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此,在中職生體能訓練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體育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對體能訓練的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自覺的訓練意識,積極學習掌握體能訓練技巧。
三、中職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方法
1.提高學生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
心理學認為,觀念決定行動。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未來職業(yè)發(fā)展中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素質技能,更加需要優(yōu)良的體能,才能更好地勝任工作,從而促進學生由體能訓練興趣向習慣的轉化,將終身運動的觀念自覺主動落實到日常的體能訓練中。
2.創(chuàng)新體能訓練方式。
我們在教學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一提到體能訓練,很多學生都不感興趣。這是因為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訓練壓力。為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訓練方式。比如,在籃球等團體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不用以往的訓練方式,而用以賽代練的方式,直接引導學生參加比賽,這樣的訓練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欲望,會起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3.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是保證體能訓練落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訓練成果進行定性與定量的評價,并把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的評價方式直接根據學生的訓練成果給出一個指標,更加清晰明了,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捷.中職體育體能訓練教學研究[J].林區(qū)教學,2020(05):15.
[2]唐以孝.體能教學訓練模式融入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應用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08):20.
[3]杜娟.基于體育教學談對中職學生進行體能訓練[J].現(xiàn)代交際,2019(10):15.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劉樂安.雷浩高職院校開展職業(yè)實用性體育教學初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2):166.
[6]石向實.心理咨詢的原理與方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