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
1954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司法部長喬治·布勞蒂加姆簽署了一份文件,代表州政府從官方層面,確認當時在美國民間廣為流傳的都市傳說“十條誡令”,是一件真實存在的事情。
60多年后,這份文件的影響仍然深遠,并且不僅僅局限于美國。在中國,當你打開搜索引擎,檢索“十條誡令”這組關鍵詞,很容易找到關于“十條誡令”的大量討論與傳聞。
具體“十條誡令”是什么,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決定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用他們的電影、音樂和playboy雜志等文化產品給中國的青少年洗腦,讓他們沉迷于腐朽的資產階級生活,聲色犬馬、不務正業(yè),從而達到美帝和平演變的陰謀。
尤其是近兩年,隨著輿論對影視行業(yè)從業(yè)者的不滿日漸興盛,“十條誡令”的熱度在中文社交網絡中的熱度再次提高:你看,為什么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為什么小孩子都去追星,不想當科學家了?都是西方人搞的鬼嘛!
但問題恰恰出在這里。誠然,大家為祖國的花朵殫精竭慮的心情是好的,但問題是:十條誡令是假的。
1946年,二戰(zhàn)已經結束,隨著丘吉爾“鐵幕演說”的發(fā)表,美國和蘇聯這對曾經并肩作戰(zhàn)的盟友逐漸開始從面和心不和變成了哪哪都不和,一場關于意識形態(tài)的“新型戰(zhàn)爭”(也就是冷戰(zhàn))即將席卷全球,并在宣傳陣地上率先出現硝煙。
1946年2月,美國一家期刊率先刊登了“十條誡令”,據該刊說“十條誡令”最初是1919年在德國發(fā)現的,作者是德國共產黨,十條誡令的目的是共產黨要用共產主義文化來腐蝕資產階級,從而發(fā)動革命而創(chuàng)造的陰謀。
結合開頭提到的政府文件,也就是說“十條誡令”是官方層面認可的“敵對行為”,“十誡”最初的說法應該是共產黨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武器,不是資本主義用來和平演變的武器。
甚至有沒有“十條誡令”都沒有定論。在文件簽署后的幾十年里,不斷有嚴謹的考據黨去尋找所謂1919年刊登“十誡”的德國報紙,至今仍然也沒有找到“十誡”的內容。也就是說,所謂的“十誡”大概是資本主義陣營用來污蔑共產主義而編造的謠言。
當然,沒人能具體地說清楚“十條誡令”是怎么經過多輪反轉,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陰謀論”的。但“陰謀論”為什么能夠擁有這樣打破時空的生命力,為什么能夠被中文互聯網世界快速吸納,為什么沒有像迷信一樣被現代科學的發(fā)展打斷,仍然找得到全新的生存方式?這顯然是更值得我們關心的話題。
疫情期間最受歡迎的內容類型有哪些?很遺憾,“陰謀論”一定名列前茅,并且無論身份、學歷、經濟、區(qū)域,在你的朋友圈里一定不乏其身影。當然,國外的互聯網世界也沒閑著。關于病毒是人工制造的陰謀論大肆傳播,甚至還有美國人相信比爾·蓋茨支持了病毒的研發(fā)。
這些陰謀論謠言已經被很多媒體批判,更是引起了科學界的強烈譴責:各國科學家在《柳葉刀》上發(fā)表聯合聲明,駁斥陰謀論,并對中國的科研和醫(yī)務工作者予以支持和贊揚。
其實,邏輯清晰、具備常識的人都會對這種陰謀論不屑一顧,但從數據來看,類似的陰謀論在人群中無論是傳播性還是接受度都非常之高。
為何人們會對如此經不起推敲的陰謀論這么輕易地就全盤接受、深信不疑呢?陰謀論是何時出現的?事實可能很殘酷:打人類文明誕生的時候起,陰謀論就已經被刻在了我們的基因中,并且擁有了很多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雛形”。
比如神話。我們還在山洞中穴居的祖先,在面對地震、洪水、火山噴發(fā)等自然現象的時候,就將其歸咎于神仙發(fā)怒,所以降罪人間,這基本上已經具備了“陰謀論”的核心要素——用自己能夠理解的知識積累,去解釋未知的領域,最終得到一個邏輯似乎能夠自洽的故事。
所以雖然人類的科技和文明日新月異地發(fā)展,但依托于人性——忠誠、欺騙、善良、邪惡一陰謀論幾乎有天然的土壤,并在每個時代都獲得了相應的傳播基礎,進而演化出符合時代環(huán)境特征的新陰謀論。
不過陰謀論似乎也不僅僅是“智商稅”,專門收割知識積累有限、與時代脫節(jié)的韭菜們。事實上,即使是“知識分子”,也很容易成為“陰謀論”的受害者,甚至是傳播者。
最被我們熟知的例子發(fā)生在2012年,彼時高曉松視頻的《曉說》剛剛上線,恰逢歐洲杯,他就講了一期足球,大意是:所有的足球比賽都是博彩公司暗中操控的,比分已經提前定好,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場場表演而已。
而這段視頻在六年后的俄羅斯世界杯期間,星火燎原一般地在互聯網上大肆傳播,很多對足球不了解的人瞬間被“帶跑了節(jié)奏”,成為了忠實的足球陰謀論信徒,開始了對足球(尤其是足彩)粉絲們無盡的調侃。
其實只要對相關領域有所研究的人,都會發(fā)現這些陰謀論完全站不住腳。比如阿波羅登月造假的事,如果這真是假的,連老百姓都看出來了,為啥冷戰(zhàn)期間天天盼著美國人吃癟倒霉的蘇聯人,從來沒有戳穿死對頭的謊言,反而一度加大航天投入,也要往月球上跑呢?
再比如世界杯由博彩公司操控的陰謀論,對足球和博彩了解的人都知道,博彩公司只要設定好賠率,從中抽成,就可以穩(wěn)賺不賠,犯得上冒天險去控制比賽嗎?而且足球因為比賽參與人數多,越多的變量加入。結果就越難控制,所以比賽結果與紙面實力不一致甚至相反,那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
那為什么陰謀論還如此有市場?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對未知的環(huán)境始終有一種恐懼和厭惡的態(tài)度,充滿了不安。為了規(guī)避風險,我們必須要用曾有的經驗和直覺解釋這種未知,從而將其納入到已知的范疇,進行預測和控制。
比如原始人不知道電離子、潮汐效應和地殼運動,但面對雷電、洪水、地震這種時不時發(fā)生的事該怎么解釋呢?
正如上文所說——用自己能夠理解的知識積累,去解釋未知的領域,最終得到一個邏輯似乎能夠自洽的故事,這是人性決定的局限性——老祖宗就用自己往上面套:肯定有那么一群和人一樣擁有七情六欲,但掌握超級武器、法力無邊的神仙組織在背后搞事情,人要是把他們惹急了,就會召喚雷電劈你、放洪水淹你、火山噴發(fā)燒死你??傊?,這都是神仙組織的陰謀。
東西方的歷史上都記載了大洪水,但在傳說中都被看做是神仙在背后搞鬼,西方的幕后boss是耶和華。東方是共工。
2018世界杯期間,高曉松的這期節(jié)目幾乎成為了陰謀論者的圣經。
而如今,雖然我們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已經達到了另一個維度,但術業(yè)有專攻。在人類腦容量和有效時間的雙重限制下,即便你是某一領域的大牛,而在另外的領域可能也只不過是一個小白,從而讓信息差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必然”。
所以建筑大師可能會相信秋褲陰謀論,物理教授也可能被賣保健品的忽悠瘸了,老百姓們會相信皇帝用的是“金鋤頭”。
所以面對一個未知的領域,陰謀論還是能夠很快地占領智商高地。再加上新媒體手段的二次加工和包裝,“迷信要是披上科學的外衣,使科學都沾上了一股妖氣”。
其實所有陰謀論的故事都挺好看。
比如《貨幣戰(zhàn)爭》,就是個挺有意思的小說;再比如小時候大家都看過的那種《世界未解之謎》,雖然很扯,但讀起來也很有意思。
陰謀論的流行也可能讓某些人受益。
比如《貨幣戰(zhàn)爭》的主角羅斯柴爾德家族,書中說他們手眼通天、無所不為,但就是這么個連肯尼迪都說斃就斃了的狠角色,居然讓一個中國作者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家族秘辛掀了個底兒掉。作者宋鴻兵至今還活得好好的,足以說明其作品的扯淡性。
但被污蔑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成了這場陰謀論的贏家之一,原本有些許沒落的家族,一下子在中國老太太摸電門——抖起來了。
2010年,該家族手中的拉菲紅酒在中國的售價達到了頂峰,3瓶1869年的拉菲被中國人拍到了150多萬元一瓶的高價,就連并不稀有的2009年拉菲的期貨,也被拍到了4萬多元一瓶。
據倫敦的葡萄酒交易所Liv-ex說,好年份的拉菲紅酒比其他一級酒莊的價格要高出130%。
不知道這些與其在《貨幣戰(zhàn)爭》后的名聲大噪有多少關系。
同樣,《世界未解之謎》里的陰謀論也讓很多人莫名其妙地受益。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百慕大三角。
據說經過百慕大的飛機、輪船、潛艇都會突然消失不見,連殘骸都找不到。更聳人聽聞的是,若干年后,某些消失在百慕大的輪船會突然現身,而船員各個都和當初失蹤時一樣,沒有衰老。
于是,各種超自然的設想聚集在了這片小島附近,什么四維空間、平行宇宙、時空之門一類的,當然,美帝依舊脫不了干系,有人說他們在海下搞什么秘密武器。
之后有學者特意寫書辟謠,拿數據證明,在這片區(qū)域發(fā)生空難、海難的數量并不比別的海域更多。
但枯燥的科學事實必定沒有陰謀論刺激,于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無數閱讀了《百慕大三角未解之謎》的西方游客都奔著這個恐怖的所在去一探究竟。
結果就是,百慕大的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
而且人類對未知的恐懼,也讓我們的祖先在進化過程中躲過了不少明槍暗箭,最終得以繁衍生息到今天。
但是,我們依然要旗幟鮮明地反對陰謀論。
當我們總是用主觀的經驗去解釋并不熟悉的領域時,就會沉溺于自己的舒適區(qū)間,失去探索和求知的動力。
相信陰謀論,會讓我們故步自封,在自己已知的經驗中來回打轉,而不會再有進步和突破。
另外,陰謀論是無法證偽的,這就會損害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陰謀論者往往有一個自己的邏輯閉環(huán),不管你用多么清晰的邏輯、多么確鑿的證據,在他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前提下,總會找到一個你無法證明的點,去論證其陰謀成立的合理性。
《我愛我家》里宋丹丹曾經說過一句話:你們是沒那么說,但誰保證你沒那么想?。?/p>
此時,誰又能證明自己真沒那么想呢?
過度篤信陰謀論還會切實地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比如美國一些反疫苗團體認為疫苗接種是政府的陰謀,所以反對兒童接種疫苗,導致2018年麻疹病例增長了48%。
顯然,疫苗陰謀論的危害已經到了草菅人命的程度了。
當然了,反對陰謀論并非是讓大家變成傻白甜,別人說什么信什么,批判性思維和質疑精神永遠是這個社會文明中寶貴的特質。
總之,希望大家擦亮雙眼,在傻白甜和陰謀論者之間,找到一個理性質疑者的道路。
(晚秋薦自科技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