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文
〔摘要〕心靈圖卡是一種心理投射工具,故事隱喻是一種心理表達的方法,將心靈圖卡與故事隱喻結(jié)合起來開展高中個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活動以及心理主題式教學,均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本文通過實際案例探討了心靈圖卡故事隱喻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然后又探討了運用心靈圖卡故事隱喻開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心靈圖卡;故事隱喻;教育教學;高中
一、引言
(一)心靈圖卡
心靈圖卡是一種心理投射工具,是一種藝術表達的形式。心靈圖卡以自然界的各種動物為主要內(nèi)容,配合相應的文字對圖片進行象征性或描述性釋義,引發(fā)觀察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踐中,心靈圖卡可以作為一種常規(guī)的輔助工具。目前,筆者所在學校主要使用的是左宏梅老師及其團隊開發(fā)的心靈圖卡,分為關系類、行為類、品質(zhì)類、情緒情感類和其他類,共計110張圖卡[1]。心靈圖卡在使用中可描述關鍵詞,也可關注圖卡本身的畫面。畫面中的每種動物都有一個狀態(tài),可以看作是某種人格特質(zhì)、某種心理狀態(tài)的投射,具體以來訪者自己的解讀和感受為主。圖片和文字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
(二)故事隱喻
故事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隱喻一詞意為“傳遞”,即將真實的事物用映射、模擬的方式傳達出來。隱喻作為有意識和無意識思維過程的自動產(chǎn)物,對于探索個人內(nèi)在意義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它強調(diào)當事人內(nèi)在療愈潛能的開發(fā)和互動的治療關系,通過隱喻故事來進行投射或映射[2]。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聽故事時,人對故事本身產(chǎn)生反應的是左腦,即意識層面;對故事的結(jié)構、節(jié)奏、語調(diào)和內(nèi)隱情緒等進行反應的則是右腦,即潛意識層面。雖然來訪者的意識在積極聆聽故事內(nèi)容,但潛意識也同時接收到大量的隱喻信息。如果故事結(jié)構與來訪者的困境相似,治療師在故事里加入激勵、重新架構、同理的元素,有可能會幫助來訪者產(chǎn)生新的領悟,并從困境中找到出路。
(三)運用心靈圖卡故事隱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
將心靈圖卡與故事隱喻結(jié)合起來,引導學生抽取圖卡,編寫生命故事,生生、師生一同分享和闡釋,就成為一種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具有以下優(yōu)勢:
1.有效減少學生的阻抗,打開溝通的渠道
在心理咨詢中,心理老師常發(fā)現(xiàn),當咨詢到某個進度時,來訪者會突然沉默,咨詢停滯。這時如果能恰當?shù)剡\用心靈圖卡,就能擴大對話的范圍,并增加了自由表達的機會。作為表達的媒介,心靈圖卡以自主選擇的方式呈現(xiàn)給來訪者,有助于調(diào)動其行動力,減輕防御,打開來訪者表達和溝通的渠道,促進心理咨詢的有效進行。還可以快速聚焦問題,推進輔導進程。
2.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獲得深刻的心理體驗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運用心靈圖卡開展心理主題活動是一種有效的形式,學生參與度會更高。學生在參與中獲得自主思考,并在分享討論中獲得深刻的心理體驗。
3.促進學生的深層表達和覺知領悟
在心理活動中,一些難以在課堂上完成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可以借助心靈圖卡故事隱喻完成,參與者根據(jù)所抽到的字卡和圖卡的結(jié)合,訴說自己或痛楚或歡愉的故事和心情。透過圖卡與內(nèi)在的自己做聯(lián)結(jié),回歸到感性,一旦與自己真實的感受聯(lián)結(jié),心理教育的作用便會自然產(chǎn)生。
4.便于教師開展心理案例的反思及材料的保存
運用心靈圖卡可以更便捷地進行個體咨詢案例的記錄及心理主題活動的素材的保存,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開展后期心理個案的跟蹤,及獲得心理活動效果的反饋。
二、心靈圖卡故事隱喻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實例
(一)心靈圖卡故事隱喻在個體輔導中的運用
在一對一的心理咨詢與輔導中運用心理圖卡故事隱喻,能增強學生的自我感悟力,也可以在個體咨詢中作為評估咨詢效果的方式。
案例1:新疆內(nèi)高班預科學生阿麗(化名),女,16歲,入內(nèi)高班后學習生活不適應,感覺不受老師關注,人際關系不良。來心理室咨詢?nèi)?,第三次結(jié)束前,心理老師讓來訪者用心靈圖卡對自己的咨詢收獲進行梳理,以促進來訪者的積極意象外化與成長歷程回顧。
教師引導:請回顧你咨詢前的狀態(tài)是怎樣的,抽取一張圖卡代表;你期待未來通過努力你的變化是什么,再抽取一張圖卡;在實現(xiàn)轉(zhuǎn)變的過程中,你需要做出哪些行動?可以抽取多張圖卡。請按照你抽到的圖卡的順序,編一個屬于自己的成長故事。該生依次抽取的圖卡為:孤獨、對峙(現(xiàn)狀)—蛻變、共存(期待)—等待、溝通,及寬容、溫馨(能量及行動)。該生編寫故事如下:
孤獨刺猬的蛻變
小刺猬麗麗一直是一個受人關注的女孩,可來到內(nèi)高班后,她覺得很孤獨,在新的環(huán)境,沒有人關注她。她對新的環(huán)境充滿未知,對周圍的人也充滿防御。沒有人知道她內(nèi)心的孤獨和焦慮。她看不慣周邊的同學,看不慣身邊人的種種行為,也常常因為直接的言語沖突得罪身邊的人。后來大家都對她敬而遠之,沒有人敢靠近她。其實她內(nèi)心渴望朋友,渴望有理解她的人,也渴望老師多一點關注。后來,小刺猬麗麗漸漸明白了,如果她想重拾自信,想更好地適應新環(huán)境,她得付出努力。改變不了環(huán)境,就改變自己。慢慢地,她學會了去包容身邊的同學,學會了有效的溝通,遇到矛盾和分歧時,學會溫馨的提示。她知道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她愿意慢慢等待,等待自己的成長,也等待身邊同學的成長。漸漸地,小刺猬麗麗蛻變成一個自信的女孩,她能與人和睦相處。在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下努力奮進,終于贏得老師的肯定和關注。
在本案例中運用心靈圖卡故事隱喻,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領悟力。學生在敘述完故事后,已經(jīng)明確了自己的行動目標,臉上露出愉快的笑容。心理老師也得到了咨詢效果的反饋。
案例2:高三音樂藝考生小迪(化名),男,18歲,在音樂術科高考前注意力不集中,煩躁。感覺音樂術科成績沒有起色,狀態(tài)不好。感覺上課聽不懂時,后面也不聽了,覺得自己很頹廢。心理老師第一次了解來訪者的基本信息后,便運用心靈圖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
教師引導:請查看圖卡的畫面及字面信息,找到能表達你此時此刻心情或困擾的圖卡并描述出來,不限張數(shù)。借助你抽到的圖卡描述一個關于自己的故事。該生依次抽取圖卡為:抉擇—沉淀—成形。該生編寫故事如下:
抉擇
目前的小迪學習狀態(tài)很差,在心里猶豫到底要不要復讀。他知道,如果復讀,明年充滿未知;不復讀的話,今年高考又信心不足,由此他感到心煩意亂。他覺得當下最好的做法應該是靜下心來領悟思考,將一切雜念拋開,沉淀下來。他對自己說,不要急,慢慢來;該來的總會來,不如把自己能做的做好;至于結(jié)果,不用去考慮,那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他希望高考后的結(jié)果能給自己帶來驚喜,相信自己高考一定會成功。他對自己說:為了自己成為音樂大師的夢想,加油!
小迪描述后,心理老師更加明晰了來訪者的心理狀況,在下面的咨詢中,協(xié)助他表達和理清情緒,調(diào)整認知,達到認識和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心靈圖卡故事隱喻在團體活動中的運用
運用心靈圖卡開展團體心理活動,可以打破學生不便說、不敢說的困境。增加學生語言和內(nèi)在表達的更多可能性,讓團體氛圍變得輕松愉快。
案例3:在高一新一屆心理協(xié)會第二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認識之旅”中,心理教師將學生分成8人一組,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圖卡選擇任務,任務一:你給人的印象常常是怎樣的,請抽取一張圖卡代表;任務二:你不為人知的一面是什么樣的,請抽取一張圖卡;任務三:你期待未來自己的某方面的改變是什么,請抽取一張圖卡。請按照抽取的圖卡內(nèi)容編寫一個心靈成長故事。某學生抽取的圖卡依次為:友善—敏感—反觀,編寫故事如下:
你不需要完美
在森林中,有一對浣熊,他們非常向往鳥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不必擔心陸地上的天敵,可是他們命中注定沒有在空中飛翔的能力。所以他們只能在陸地上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甚至對于風吹草動都一驚一乍。他們一有空,便在一起喝水,一邊喝一邊抱怨老天賦予自己的不足與天敵的完美。后來有一天,他們像往常一樣喝水,突然,老虎來了,他們趕緊躲起來。還未走遠,他們聽到了老虎的嘆息聲,他們很好奇地回頭看了看,只見老虎盯著自己水中的倒影,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天賦與獵物的完美。他們聽了之后懂得了,強者也有不足之處。從此,他們快樂地生活,不再抱怨。
在編寫故事后,小組成員之間交流分享,讓組員之間深入認識彼此,達到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課后教師將學生的成長故事加以整理,促進對學生個性的進一步了解。
案例4:在高一文科班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團隊熔煉”中,心理老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心中默默祈禱,想想自己的生活、學習、交友等方面遇到的坎坷、困惑,然后每個同學從心理老師手上盲抽一張圖卡。(抽到后先不看,將圖卡反扣在桌面上)當小組所有同學抽完后,全體同學一起喊1、2、3,然后同時打開。學生在小組中分享對自己抽到的圖卡的感受及圖卡和自己生活的聯(lián)接。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將本組抽到的圖卡編成一個故事,大家一起分享。第一組成員抽到的圖卡依次為甜蜜、孤獨、懷念、微笑、享受、歡笑、相遇、依靠。小組成員打亂圖卡順序后,編寫故事如下:
你的青春你做主
小姑娘走進高中,來到期待已久的新校園,你卻仍在懷念童年的歡笑,久久不愿面對現(xiàn)實。你已經(jīng)長大了,不是嗎?不再是那個依偎在媽媽胸口的小寶寶,也不再是那個扎著小辮子的小姑娘。你知道嗎?成長的過程注定有煩惱,你一直訴說的內(nèi)心孤獨就是成長的過程。小姑娘,我相信你會慢慢找到新的依靠。在新的環(huán)境中,你與你的同學相遇相知,在參與集體活動中,一起歡笑流淚。不時回想,也會感覺到一絲絲甜蜜吧,相信你的臉上會漸漸多一些微笑。你的青春你做主,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吧!
(三)心靈圖卡故事隱喻在主題教學中的運用
案例5:在高二年級生涯教育系列課程之一“我的未來不是夢”課程工作階段,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圖卡選擇任務?;顒?:請選擇一張圖卡代表現(xiàn)在的你?;顒?:請選擇一張圖卡代表未來的你?;顒?:在從現(xiàn)在到未來的過程中,你的能量是什么?請用一張圖卡代表。請根據(jù)以上三張圖卡,編寫你的生命成長故事。
學生A選取的圖卡依次為:隱藏—依靠—追尋,編寫故事如下:
貓和熊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奇的貓,疾病使它雙眼失明,同時也賦予它更機敏的感受力。它有頑強生存的信念,但它孤獨,希望尋回親人,找到種族。殊不知,它是一只活了888年的貓,期間經(jīng)歷了火山爆發(fā)、地殼移動,地球發(fā)生了諸多變化。有一天它遇到了一群又白又胖的熊,善良的熊與貓為伴。突然熊們偶遇危險,貓用神力救了它們,它們因此緊緊依靠在一起,一代一代經(jīng)歷生死輪回。直到時間的盡頭,貓都帶領著熊去更多的地方。
學生B選取圖卡依次為:汲取—翱翔—專注,編寫故事如下:
到達希望的彼岸
過去的自己,沒有目標,就像行走在茫茫沙漠中,沒有方向,我只有迷惘和無助。現(xiàn)在的自己,不愿意再這么頹廢,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似乎離我很遠,但又像一伸手就能碰到。為了一步步朝它走去,為了撥開迷霧,走向那一片綠洲,我在不斷汲取知識。我的心靈就像是一棵干枯的草變得充滿生機一樣,逐漸豐滿起來。一次次的跌倒,身上布滿傷痕,在無數(shù)次的絕望之中,帶給我力量的,只有那亙古不變的目標。我逐漸變得專注起來,希望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望著蔚藍的天空,我相信,未來的我將會羽翼豐滿,在天空上自由地翱翔,直到到達彼岸。
學生在生命成長故事的隱喻及訴說中,探索和開啟新的人生之旅,促進自我激勵和自我覺察。
三、運用心靈圖卡故事隱喻開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 根據(jù)主題及類型靈活選擇
心靈圖卡故事隱喻是一種有效的活動形式和方法,但不是任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主題及類型都可以使用的。用得恰當,可以促進教育教學的效果;用得不當,便是畫蛇添足。一般情況下,在個體心理輔導中,主要可用于考試焦慮、個人成長、自我意識以及人際困擾方面的問題解決。根據(jù)個體咨詢和輔導的情況有的放矢地使用,以促進個體輔導的進程,加強來訪者的自我覺知和領悟,并有助于了解咨詢輔導的效果。在心理教學及活動方面,主要可用于親子關系、個人成長等類型的主題。
(二)充分圍繞教育教學目標
任何一種教育教學輔助工具的使用,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標。為了用而用,難以取得相應的效果。心靈圖卡故事隱喻應與教學目標及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用在活動熱身階段,可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調(diào)節(jié)課堂氛圍;用在團體工作階段,可以促進學生自我深思;用在活動結(jié)束部分,可以升華主題。充分圍繞教育教學目標運用,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
心靈圖卡是一種工具,故事隱喻是一種方法。教師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心靈成長故事的編寫。在使用中,教師應注重引導過渡語的自然順暢和內(nèi)容的層層遞進。通過引導提出遞進性的問題,注重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充分發(fā)揮心靈圖卡覺知自我、審視自我、挖掘自我的功能。讓學生把圖卡與自身生活學習實際結(jié)合起來,進行思考和領悟,答案就隱藏在自己編寫的故事中。
參考文獻
[1]左宏梅.心靈圖卡——遇見內(nèi)在的自己[M].太原:山西出版?zhèn)髅郊瘓F 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 ,2015.
[2]何苗苗.隱喻治療在中國的適用性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78-80.
[3]王海英.用心靈圖卡打開心扉——記一次初始訪談[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4):29-31.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江門,529000)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