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南寧市興桂路小學“興桂領讀者”閱讀課程的構建策略:基于“芬芳育人”文化理念,通過創(chuàng)造儀式感、日常滲透、細節(jié)管理營造廣泛閱讀的氛圍,創(chuàng)建師生、家長共讀、共寫的精神家園。
【關鍵詞】芬芳育人 興桂領讀者 閱讀課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5-0084-02
書籍是滋養(yǎng)生命的陽光,是精神的食糧。南寧市興桂路小學自2018年9月建校以來,努力打造以“興桂領讀者·晨讀”為核心的“興桂領讀者”芬芳閱讀課程。“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黃金階段”,此階段學生需要豐富、優(yōu)質的精神養(yǎng)料為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寧市興桂路小學秉承“品德好,本領強,勇創(chuàng)新”的育人宗旨,將閱讀作為主抓課程,打造“芬芳育人”的校園文化?!胺曳肌痹⒁饷篮玫牡滦谢蛎?,“興桂領讀者”閱讀課程的構建即以此為目標,達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和諧生命樣態(tài),創(chuàng)建師生、家長共讀、共寫的精神家園。
一、創(chuàng)造閱讀的儀式感
什么是儀式感?簡單地說,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興桂路小學通過每年“世界讀書日”打造“芬芳讀書節(jié)”,讓閱讀課程迸發(fā)的火花點亮學生的生命之光。
(一)“芬芳邀請函”——“我的推薦書”投票活動
各班通過班級讀書活動,讓學生介紹自己最喜愛的書籍,經班級共享后推選出一名學生撰寫書評,介紹推薦票數最多的書。全體師生、家長根據各班推薦的書籍,在微信公眾號票選最想見面的作家。而后學校通過“芬芳邀請函”向作家發(fā)出邀請,充分表達學生的意愿。學校通過網上投票系統促使學生更主動地認識與了解不同的書籍和作家,為“讀書節(jié)”充分預熱。
(二)“作家進校園”——與心愛作家的見面會
邀請孩子們心儀的作家進校園并不滿足于簽名售書、做講座的淺層次活動,而是以課程開發(fā)的方式,組織全校學生共讀特邀作家的系列作品,請作家和學生一起在“興桂領讀者·晨讀”上誦讀、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體驗、研討,放大作家進校園的效應。
(三)“跳蚤書市:芬芳少年的奇幻漂流”——夢想成真的那一天
在興桂路小學圖書跳蚤市場,學生不僅可以購買圖書,或者進行新書、舊書的交換,還可以盡情地進行閱讀展示、閱讀表達?!疤闀小崩?,學生、教師與家長盛裝打扮,每個人都可以體驗書中的角色。迎面而來的,有身穿黑袍、頭戴巫師帽的“哈利·波特”,有呆萌可愛的“葫蘆兄弟”……在這一刻,學生化身為書中自己最喜歡的人物。相信當學生在“跳蚤市場”遇到與書中有關甚至相同的人物,那種知音相逢的感覺更會激起彼此的共鳴。
(四)“芬芳閱讀秀”——感受閱讀的力量
學校每個學期以年級為單位進行約40分鐘的“芬芳閱讀秀”展示?!胺曳奸喿x秀”是各班將孩子讀書活動中的收獲,選擇適合舞臺展示的方式,由年級組統籌安排后,上報課程部,由課程部規(guī)劃時間,同年級全體師生家長在學校禮堂進行的舞臺展演。展演項目包括課本劇表演、詩歌聯誦、知識競賽等。“芬芳閱讀秀”作為“讀書節(jié)”的重要展示活動之一,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舞臺上,學生自信地展示著詩朗誦等,他們從中感受到閱讀帶給自己的強大力量。在“芬芳閱讀秀”活動中,學生有機會體驗編劇、導演、演員、主持人等角色。
二、將閱讀變成尋常事
深入的閱讀離不開平時大量的積累。如果說“讀書節(jié)”是閱讀課程中最明亮的火把,那么,平時潤物細無聲的日常讀書就是能量的儲存、精神的凝聚。我校致力于將閱讀變成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尋常事,讓閱讀像呼吸一樣,成為學生生命的本能。
(一)朝閱——靜心閱讀
學生每天走進校門、踏進教室,就會放下書包從班級“芬芳書柜”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有的學生甚至讀完了“芬芳書柜”所有的書,還帶來家里的存書與小伙伴交換閱讀。
(二)晨誦——有聲朗讀
興桂路小學的每個清晨,伴隨著空氣里的陣陣書香,每個“芬芳寶貝”都通過放聲誦讀一起打開“芬芳”的一天。有聲朗讀除了每天的早讀,還有經典文章的線上分享。每個班級在每個學年里都有一次機會,每名學生都有機會與教師、爸爸媽媽甚至關心自己的作家伯伯、區(qū)長阿姨、消防員叔叔等一起朗讀名家書籍、經典片段。隨著校門緩緩打開,廣播里響起了孩子、家長的陣陣讀書聲。
(三)午誦——“興桂領讀亭”里的親子共讀
興桂路小學教學樓前的操場上,有一個深受家長和學生喜愛的地方,那就是矗立于桂樹叢中的“興桂領讀亭”。家長在這里陪伴孩子,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停留,走進“領讀亭”一起朗讀名篇片段,用簡單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情愫,感受文字的力量。
(四)晚讀——融合口語交際的讀書分享
閱讀的本質是與作者、書中人物、其他讀者的交流。每周一晚上,各“芬芳班級”的微信群、QQ群“叮叮咚咚”地響起來。學校通過口語交際進一步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融合口語交際的讀書分享成為“芬芳學子”每周一晚上雷打不動的飯后節(jié)目。
三、體驗閱讀帶來的愉悅感
在書上圈點批注、寫摘要筆記、制作讀書卡、制作讀書小報等,是“芬芳學子”進行讀書實踐的良好路徑。從文本到實踐是引領學生進步的必由之路,學生堅持把碎片化思考進行有條理的梳理,也許見解、感悟就在讀書實踐這片土壤里生長出來了。
(一)制訂標準,以評促讀
我校通過“書香教師”“書香寶貝”“書香家庭”“書香教室”的評比促進閱讀,制訂具體的標準,明確保底閱讀量,以量變促成質變。學校以評促讀,保證家家有藏書,教室有藏書,師生每天讀書。
教師作為學生讀書的引路人,自己更應該是深入的領讀者。學校從建校伊始就堅持每月開辦一期“興桂領讀者·教師讀書”分享會。教師的讀書分享和指導學生展示的讀書成果正是書香教師重要的考評標準。
“書香寶貝”評比是學生最喜歡的競賽之一。學生通過積極的閱讀,將得到與心儀作家見面座談、參與閱讀互動的機會,此舉能激勵學生投入地讀書,積極撰寫書評,深入思考。
“書香家庭”評比能更好地引導家長參與到讀書活動中。親子共讀次數的考核也讓家長意識到父母與孩子一起讀書的重要性。學校圖書館不僅向孩子開放,也向家長開放。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指導親子共讀,讓家長陪伴孩子收獲、成長。
(二)課程整合,全面構建
閱讀的力量如同溪流緩慢而綿長,可一旦匯集成江河則勢不可當。我校將閱讀課程與“新生課程”“研學課程”和“社團課程”融合并進行拓展延伸,進一步構建立體、全面的閱讀系統。
在“新生課程——芬芳寶貝入學記”中,教師打破傳統的說教方式,通過共讀繪本、觀賞電影等方式,讓學生抒發(fā)情感,獲得共鳴,消除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心理與對學習的畏難情緒,順利開始小學階段的學習之旅。
在“芬芳研學課程”中,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適宜的場所開展閱讀活動。青秀山上,學生舉行“品蘭詩會”;園博園里,學生進行“《森林報》新編”活動;昆侖關前,學生開展“不曾忘記的歷史”詩朗誦……閱讀與研學實踐的高度契合,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給學習、生活帶來的改變。
“詩詞意境由我創(chuàng)造,共同唱響動聽童謠”,在每周四下午學校開展的“社團課程”中,教師另辟蹊徑,結合閱讀開展“詩詞貼畫”“小書蟲”“唱出你的故事”等社團活動。這些社團活動讓閱讀更接地氣、更有活力。
興桂路小學還廣納社會資源,牽手北師大,走進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上海市實驗小學等學校,實地考察學習,借鑒發(fā)達地區(qū)先進學校的經驗,完善閱讀課程;邀請“聲動南寧”閱讀會的志愿者,為師生提供幫助;每周一晚上,閱讀基地的教師范讀名篇佳作,對各班師生進行專業(yè)的朗讀指導……
我校通過營造廣泛閱讀的氛圍,把校園建設成具有濃郁書香的精神家園,讓學生愛上閱讀,享受讀書的樂趣。
注:本文系南寧市“特級教師專項”C類課題“興桂路小學‘興桂教育課程文化體系建構的研究”(課題編號:TJ2018C0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繡春(1979— ),女,廣西南寧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南寧市教學骨干,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