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萍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啟動傾聽教學機制,教師從不同角度展開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傾聽的機會,勢必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音樂細胞。小學生音樂聽覺最為靈敏,教師要正視學生學習音樂的特點,及時啟動音樂傾聽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多元互動傾聽中成長學科認知。
關鍵詞:小學音樂;傾聽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3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6-0098-02
“音樂要用心靈去聽,用頭腦去感受?!边@是音樂大師貝多芬的名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音樂傾聽機會,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傾聽學習,勢必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傾聽音樂節(jié)奏、傾聽音樂旋律、傾聽音樂情緒、傾聽音樂音色、傾聽音樂主題,都能給學生帶來音樂學科的認知體驗,教師要抓住學生傾聽契機來展開教學探索,以提升學生傾聽學習的品質,促使學生順利地構建音樂學科的認知基礎。
一、找準傾聽切點,引領學生進入音樂世界
小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認知還比較膚淺,如果教師不能給出必要的引導,學生就只能聽聽“熱鬧”了。在音樂課堂教學啟動后,教師要借助多種媒體手段,為學生搜集、整合一些合適的音樂作品,并及時播放和引導,讓學生校準傾聽方向,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認知。音色、音準、音速,以及音樂旋律、情感維度、主題呈現(xiàn)等,都屬于音樂傾聽的內容,教師要給學生更多傾聽明示,并提出具體的傾聽學習目標,這樣才能確保音樂傾聽的高效性。
教師利用多種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音樂傾聽情境,可以成功地調動學生的音樂思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和習慣都有重要幫助。例如,教學蘇少版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時,教師先為學生展示一組圖片信息:“這是我國寶島臺灣的風景圖片,高山族人民就居住在這里,他們能歌善舞?!睂W生開始觀察圖片,對歌曲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教師繼續(xù)引導:“現(xiàn)在播放這首歌曲,注意傾聽歌曲情緒、歌曲表現(xiàn)的內容,準備參與班級集體討論?!睂W生自然地進入傾聽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歌曲播放過程中不時給出一些提示。課堂互動時,教師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讓學生說說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旋律有什么特點。學生展開了互動討論,很快就給出了個性化的認知見解:“這首歌曲表達歡快、自豪的情緒,其內容是贊美自己的家鄉(xiāng)?!苯處熢俅尾シ鸥枨?,要求學生展開模唱訓練,并輔以律動表演。學生一邊聆聽歌曲,一邊小聲哼唱,教師帶動學生用雙手擊掌進行律動伴奏,課堂學習氣氛變得濃厚起來。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傾聽機會,特別是集體討論和模唱訓練,都是圍繞傾聽展開的,能給學生提供更多音樂感知、體驗的機會。從學生的學習認知情況能夠看出,教師傾聽教學設計是比較成功的,能夠將學生順利帶入音樂世界之中,自然生成音樂認知基礎。教師主要從歌曲情緒、內容、旋律等角度展開教學布設,難度不高,為聆聽教學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提高傾聽頻度,幫助學生強化音樂體驗
面對音樂作品,需要反復傾聽,才能準確把握其豐富的內涵。而小學生音樂基礎有限,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傾聽機會,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傾聽訓練,這對全面提升學生音樂素質有一定的幫助。
教師在具體指導時,需要對學生的聆聽情況展開分析,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給出適當?shù)膬A聽啟示,這樣才能讓學生自然地形成正確的傾聽認知。多媒體設備的廣泛運用,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反復播放音樂作品,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傾聽體驗,對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有重要幫助。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示范演唱,也可以發(fā)動學生進行展示演唱,都能夠形成一些傾聽機會。特別是學生演唱,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觸動,其操作效果會更好。例如,教學《豐收之歌》這首歌曲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歌曲音頻材料,給學生布設傾聽任務:“這是一首丹麥歌曲,其音樂風格帶有域外特點,大家仔細聆聽,說說歌曲旋律有什么特點?!睂W生開始聆聽,并給出個性化認知見解:“面對豐收場面,應該是一片歡騰,應唱出歡樂的情緒,但這首歌曲不然,而是比較平穩(wěn)、悠長、柔和,表達的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苯處煂W生的聆聽情況進行點評,并邀請部分學生現(xiàn)場演唱,教師給予鋼琴伴奏。學生聽說有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傾聽意愿。教師展開傾聽布設:“歌曲中對豐收景象有直觀展示,你從聆聽中能夠感受到哪些音樂形象呢?你從歌詞中得到了哪些學習啟迪呢?如果讓你來創(chuàng)編集體舞,你有什么建設性的提議呢?”教師開始與學生合作展開示范演唱操作,課堂氣氛變得熱烈起來。學生傾聽的認真程度也明顯提高。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針對教師設計的問題展開了深入思考。有學生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果園、田野都呈現(xiàn)出歡樂的氣氛,我們仿佛看到了果實累累?!币灿袑W生說:“舞蹈編排要體現(xiàn)輕松、和諧、歡樂等主題,動作要舒緩,節(jié)奏要明快,如果設計成歌伴舞會更有感染力?!?/p>
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聆聽機會,成功地激活了學生的聆聽思維。特別是展示活動,學生更為敏感,紛紛在參與班級互動的過程中展示聆聽、思考成果,將聆聽教學推向了高潮。學生能夠結合歌曲聆聽參與教學設計,這個學習過程本身就是非常典型的,給學生帶來的學習體驗和感知是極為豐富的,助學作用也十分明顯。
三、創(chuàng)新傾聽分析,促使學生建立音樂認知
音樂教學要圍繞固定的音樂作品展開教學,教師要對音樂作品展開深度解析,對作品的個性特點有綜合了解,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最為得當?shù)膬A聽引導,讓學生在多元傾聽中建立學習認知。在具體操作中,教師不妨給學生設計一些思考問題,以引發(fā)學生熱議,讓學生邊聽邊議,或者讓學生在傾聽中質疑,都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機會。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音樂傾聽思考,往往能夠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而教師給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形成嶄新的學習成長點。
《捉泥鰍》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學生對這樣的歌曲有特殊情結,因為歌曲不僅旋律靈動,其描寫的內容場面也具有典型性。學生對此有更高接受度,這也為教師開展教學設計和調度創(chuàng)造了條件。教師先引導學生誦讀歌詞,并給出引導:“這首歌曲很有生活情趣,我們不妨利用一定的節(jié)奏來朗讀歌詞,歌曲中的‘了要讀成liao音?!睂W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誦讀操作,對歌曲內容有了一定認知。在歌曲解讀時,教師先利用大屏幕投放歌譜,要求學生找出相同的樂句。教師視唱歌曲,讓學生傾聽,并小聲視唱,注意音高要保持一致:這首歌曲屬于四四拍,聆聽時,你能夠找出節(jié)拍強弱規(guī)律嗎?教師開始視唱歌曲,學生大多情不自禁地跟隨教師唱,課堂學習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在課堂展示階段,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節(jié)拍強弱來設計身勢律動,學生在音樂背景聲中展開討論,并很快就給出了設計方案。教師對學生的傾聽表現(xiàn)給出積極評價。為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傾聽機會,教師再次展開教學設計:“與同桌合作,設計不同形式的表演方案。”學生積極行動起來,課堂學習進入了另一種情境之中。
教師讓學生先誦讀歌詞,創(chuàng)設了更為豐富的聆聽機會。教師示范演唱,給學生設計了聆聽任務,要求學生展開視唱,并設計表演方案,這些都需要在聆聽的基礎上展開實踐操作。學生對歌曲的理解需要從多個角度滲透,教師通過歌曲視唱分析來展開教學,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感知,有利于學生在多重學習討論之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四、啟動傾聽活動,輔助學生形塑音樂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們的音樂教育,既不是培養(yǎng)作曲家,也不是培養(yǎng)演奏家,而主要是培養(yǎng)合格的聽眾?!痹谝魳方虒W中,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布設一些傾聽活動,以成功地調動學生的音樂敏感。聽說結合、聽唱互動、聽演展示、聽思訓練等,都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感知和體驗機會,學生以聽為主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訓練,自然能夠生成豐富的音樂成長契機。學生對一些音樂活動有特殊參與興趣,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訴求展開教學布設,能夠成功地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創(chuàng)設聆聽活動時,教師要對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篩選,這樣才能形成最為貼近的活動設計,以提升活動品質。例如,教學《水草舞》這首樂曲時,教師先進行鋼琴獨奏,給學生設計了聆聽任務:“這首樂曲吸收了民間音調,旋律輕柔,給人以清秀之美,邊傾聽樂曲邊展開思考,我們應該設計什么樣的舞蹈才能演繹出樂曲的豐富內涵呢?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編設計,經過小組篩選,選擇一個方案展開課堂演繹,準備參加班級演繹比賽活動?!睂W生聽說要自行創(chuàng)編舞蹈,還要在班級之中演繹,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熱情。學生開始了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展開班級巡視,并對學生的設計進行輔導,給學生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特別是在學習小組行動時,教師與學生展開直接對話,讓學生結合作品特點進行排練操作。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考,教師利用多媒體反復播放樂曲,讓學生隨時傾聽旋律。在課堂展示階段,學生都顯得特別興奮,教師讓學生以小組抽簽的形式決定出場次序。學生在課堂演繹中都能夠表現(xiàn)出團隊意識,教師針對學生的演繹情況給出點評,課堂演繹獲得圓滿成功。
教師為學生布設自編自演的舞蹈任務,成功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學生從反復聆聽之中建立了音樂感知,為舞蹈創(chuàng)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及時跟進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明確的方向。學生在課堂演繹中形成了豐富的認知體驗,教師給予更多指導和幫助,促使學生在音樂聆聽之中接受心靈的洗禮。聆聽活動形式豐富多元,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舞蹈創(chuàng)編及演繹活動,符合學生的學習訴求,具有很高切合性。
找準音樂傾聽切入點、提高音樂傾聽頻度、創(chuàng)新音樂傾聽分析、啟動音樂傾聽活動,都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音樂元素,對學生的心理形成重要沖擊。教師要正視音樂傾聽的滲透作用,通過多種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音樂傾聽的機會,讓學生自然地進入音樂傾聽環(huán)節(jié),讓音樂課充滿靈性和亮點,促進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林 梅.小學音樂課堂傾聽習慣培養(yǎng)探析[J].北方音樂,2017(5):36-38.
[2]周 穎.多元滲透,傾聽學生心中音樂回響——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實踐探微[J].名師在線,2018(7):57.
[3]范小平.注重傾聽 感受音樂——音樂課堂學生傾聽習慣培養(yǎng)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