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瑩 關 婷 張宏光 代巧云 張 月,3 胡序懷 楊 娟 焦楷磊馬 旭,3 趙 君*
1.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北京,100081);2.深圳市衛(wèi)生健康發(fā)展研究中心 ;3.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研究生院
體質指數(shù)(BMI)是國際上最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可靠指標。根據(jù)報道,我國18歲以上男性和女性中超重和肥胖率為42.00%,農村地區(qū)15~45歲女性體重過低率為6.00%[1]。孕前超重或肥胖會增加育齡女性無排卵、月經異常、生育力下降、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2-3],同樣體重過低至脂肪比例低于維持排卵的臨界量時也會導致女性不孕[4],影響其生殖健康。此外,有學者指出,甲狀腺功能異常會增加育齡女性自然流產、死產、后代神經智力發(fā)育障礙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風險[5]。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是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一項重要篩查指標[6],已納入育齡女性孕前健康檢查常規(guī)項目。研究發(fā)現(xiàn),成年人血清TSH水平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升高與BMI呈正相關,但是研究對象主要是國外中老年或圍絕經期婦女群體,樣本量也較小[7-8],且目前關于女性TSH水平升高與BMI過低的關聯(lián)性研究較少[9]。本文以備孕育齡女性為研究對象,開展TSH水平升高與BMI的關聯(lián)研究,為提高育齡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jù)。
本研究數(shù)據(jù)來源于國家免費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項目信息系統(tǒng),采用橫斷面調查方法,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參加國家免費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項目的育齡女性。納入標準:①年齡20~49歲;②體重、身高、TSH水平信息均完整。排除標準:①有腫瘤或結核病史者;②目前正在服用避孕藥、降壓藥、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甲狀腺功能治療藥、減肥藥等藥物者;③不吃肉、蛋或厭食蔬菜者;④婦科B超檢查已孕者;⑤TSH水平低于實驗室參考值范圍下限者。研究對象在簽訂知情同意書后,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醫(yī)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人口學特征、疾病史和飲食生活習慣等,按照項目技術規(guī)范對其行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婦科B超檢查。
根據(jù)BMI分為體重過低(<18.5kg/m2)、體重正常(18.5~23.9kg/m2)、超重/肥胖(≥24.0kg/m2)[10];將TSH水平高于當?shù)貙嶒炇覅⒖贾捣秶舷薅x為TSH水平升高。此外,將研究對象戶口所在省份為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者定義為戶口所在省份沿海[11];將煙草暴露定義為研究對象自報主動吸煙或偶爾/經常被動吸煙;將酒精攝入定義為研究對象自報偶爾/經常飲酒。將血壓分為正常(收縮壓<120mmHg且舒張壓<80mmHg)、正常高值[收縮壓≥12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mmHg~≤89mmHg]、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12]。將血糖分為正常(≥3.9~<6.1mmol/L)、低血糖(<3.9mmol/L)、空腹血糖受損(≥6.1~<7.0mmol/L)和糖尿病(≥7.0mmol/L)[13]。
采用R Studio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和構成比表示,組間差異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由于計量資料不滿足正態(tài)分布,故采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M(P25,P75)表示,組間差異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區(qū)間(95%CI)估計TSH水平升高對BMI的影響。所有檢驗采用雙側,檢驗水準α=0.05。
本研究納入的256 675例育齡女性年齡中位數(shù)為28歲,其中TSH水平正常和升高者分別為247 972例(96.6%)和8703例(3.4%)。體重正常、過低、超重/肥胖者分別為174 494例(68.0%)、51 412例(20.0%)、30 769例(12.0%)。年齡、戶口性質、戶口所在省份沿海、民族、文化程度、職業(yè)、煙草暴露、酒精攝入、血壓、空腹血糖、血紅蛋白、TSH水平在不同體重組的構成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不同BMI組基本特征比較
調整年齡(連續(xù)、戶口性質、戶口所在省份沿海、民族、文化程度、職業(yè)、煙草暴露、酒精攝入、血壓、空腹血糖、血紅蛋白等因素后,與TSH水平正常組相比,TSH水平升高組育齡女性發(fā)生超重/肥胖的風險升高29%(OR=1.29,95%CI 1.20~1.38),發(fā)生體重過低的風險降低13%(OR=0.87,95%CI 0.82~0.93)。 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與TSH水平正常組相比,TSH水平升高組育齡女性發(fā)生超重/肥胖的風險增加34%(OR=1.34,95%CI 1.26~1.42),而發(fā)生體重過低的風險則降低16%(OR=0.84,95%CI 0.79~0.88)。
本研究對在深圳市參加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的育齡女性進行TSH水平升高與BMI的關聯(lián)性分析,結果顯示,在納入研究的256 675例育齡女性中體重過低率和超重/肥胖率分別為20.0%和12.0%,與深圳市既往報道的結果相似[14],但與國外報道的結果存在差異,這可能由于國內外對超重和肥胖的判斷標準不一致所致[15]。
目前,國內外對于女性TSH水平升高與BMI的關聯(lián)性研究主要集中在TSH水平升高與超重或肥胖的相關性方面,且研究結果基本一致。Asvold等[7]通過挪威一項22 662名40歲以上女性的隊列研究發(fā)現(xiàn),與TSH水平正常組(TSH≥0.50~≤3.50mU/L)相比,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組(TSH≥3.60~≤4.00mU/L)和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組(TSH>4.00mU/L)女性BMI更大,肥胖(BMI≥30.00 kg/m2)率更高。Knudsen等[8]通過4082例18~65歲丹麥女性的一項橫斷面研究發(fā)現(xiàn),與TSH水平正常組(TSH≥0.40~≤3.60mU/L)相比,TSH水平升高組女性(TSH>3.60mU/L),肥胖(BMI≥30.00 kg/m2)發(fā)生風險更高,且TSH水平與BMI呈正相關;辛麗紅等[16]在822例20~75歲的研究對象中發(fā)現(xiàn),與TSH正常組(TSH≥0.27~≤4.20mU/L)比較,TSH水平升高組(TSH>4.20mU/L)肥胖發(fā)生風險增加90.10%,TSH水平與BMI呈正相關。但是,國內外對于TSH水平升高與BMI過低的關聯(lián)性研究少有報道。Xu等[9]通過一項16 975例18~80歲成人隊列發(fā)現(xiàn),TSH水平在正常范圍內(TSH≥0.35~≤4.94mU/L)升高與體重過低(BMI<18.5kg/m2)的沒有關聯(lián)。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大多數(shù)關于女性TSH水平升高與BMI的關聯(lián)性研究,研究對象主要是中老年或圍絕經期婦女群體,以年輕育齡女性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很少,而本研究人群主體為年齡結構較為年輕(20~35歲占87.11%)的計劃妊娠婦女,這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該研究領域的不足。
TSH水平升高與BMI關聯(lián)的機制尚不明確。多數(shù)學者認為,TSH通過脂肪組織中的受體TSHR誘導前脂肪組織分化為脂肪細胞,促進脂肪形成[17-18]。Lu等[17]通過將小鼠隨機分成高脂肪組和對照組,分別喂食含有20%脂肪的高脂飲食和含有4%脂肪的對照飲食,喂養(yǎng)14周后,采集小鼠內臟組織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高脂飲食喂養(yǎng)的肥胖小鼠平均甲狀腺激素受體(TSHR)水平顯著增加,表明TSHR在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Rahbar等[19]提出,TSH通過直接作用于脂肪細胞來釋放瘦素,而瘦素水平升高可能誘導胰島素抵抗,從而導致肥胖的發(fā)生。
本研究是一項在年輕育齡女性為主體的人群中開展的較大樣本的橫斷面研究,發(fā)現(xiàn)育齡女性TSH水平升高與BMI呈顯著性正相關,提示將育齡女性孕前TSH水平控制在適當范圍,可降低超重/肥胖的發(fā)生風險,同時降低不良妊娠結局及妊娠期疾病的發(fā)生風險。但是,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本研究為橫斷面分析,不可直接做TSH水平升高與BMI的因果推斷,二是本研究人群來自深圳市單一地區(qū),樣本具有局限性,結論外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