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強
急性腹痛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病情具有病因眾多、發(fā)病急、疾病進展快、病情重等特點,不僅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更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消化內科的診治過程中,醫(yī)生需高度重視急性腹痛患者,盡快明確病因,同時憑借掌握的專業(yè)診斷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疾病作出明確診斷,避免出現(xiàn)誤診、漏診,為疾病的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jù).? 急腹癥是消化內科的常見危急病癥,其診斷和治療的及時性和規(guī)范性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故應重視急腹癥的早期診斷,并對癥治療,對因預防,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早期診斷分析
急腹癥起病急,病情危重,需要及早診斷,及時治療,以免因繁瑣的輔助檢查而延誤病情,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消化內科診斷急腹癥時一般先根據(jù)臨床癥狀及體征進行初步篩選,將腹痛前有發(fā)熱出汗、大便異常、嘔吐、腹脹等先驅癥狀者判斷為內科急腹癥;然后根據(jù)腹痛起始和明顯部位確定病位,如轉移性右下腹痛者考慮闌尾病變,腹痛起始并局限于臍周或上腹者考慮回腸、網膜病變;接著根據(jù)腹痛性質推斷具體疾病,如持續(xù)性銳痛考慮腹膜炎,陣發(fā)性絞痛考慮腸道、膽道梗阻或擴張,強烈、持續(xù)絞痛考慮腸扭轉或破裂,無定向劇烈疼痛考慮代謝障礙和中毒;最后根據(jù)患者體位推測病因,如取側臥屈曲且安靜厭動的腹膜炎多為臟器穿孔、破裂所致,輾轉反側且吵鬧抱腹的腹膜炎多為膽絞痛、膽道蛔蟲所致,取膝胸臥位或俯臥位時腹痛減輕的腹膜炎多為急性胰腺炎所致,但不能僅憑疼痛程度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初診后先對癥做緊急處理,緩解病人的痛苦,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然后再逐步完善血液、超聲和CT檢查等輔助檢查,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治療。
2.對癥治療分析
消化內科急腹癥患者的病情有輕重之分,腹痛較輕且無絞窄性腸梗阻和腹膜炎等危急表現(xiàn)者一般先進行保守治療,禁食水后進行胃腸減壓,并根據(jù)營養(yǎng)和水、電解質平衡情況的評估結果和炎癥進展進行腸外營養(yǎng)、補液和持續(xù)抗感染治療,還可以通過辨證口服中藥湯劑或中藥灌腸進行中醫(yī)治療,最后通過生命體征變化和治療3天后的輔助檢查結果評估病情轉歸,明確下一步治療計劃。出現(xiàn)明顯中毒、感染癥狀和先兆休克、休克表現(xiàn)者則及時進行手術或其他介入治療,但為了降低感染風險,縮小創(chuàng)口,避免留下明顯瘢痕,并減小對胃腸道的干擾,以便術后盡早進食,多提倡腹腔鏡下輔助治療。
3.對因預防分析
消化內科急腹癥的病因繁雜,包括感染、炎癥、穿孔、梗阻和絞窄等多種病理分型,常見的有腹膜炎、腸炎、膽囊炎、闌尾炎、胃腸穿孔、腸梗阻、膽道梗阻、腸扭轉、腸缺血等,危險因素遍及心理、飲食、生活、氣候和保健等各個方面,故應提醒老年人等急腹癥高發(fā)人群保持心理衛(wèi)生,注意調整心態(tài),及時消除悲觀、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注意飲食得當,定時定量,均衡營養(yǎng),避免飲酒和暴飲暴食;勞逸結合,規(guī)律作息,防止疲勞過度;戶外活動時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冷熱刺激,適應天氣變化;定期體驗,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查、防、治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