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一梅
【摘 要】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寫下水文是語文教師的職業(yè)要求,既能提升教師自身語文素養(yǎng),又能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啟迪學生寫作靈感,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關鍵詞】 小學 ?作文教學 ?下水文 ?作用
看到我在寫下水作文,便有老師說:“現(xiàn)在哪還需要寫下水文呀,網(wǎng)絡很方便,要什么文章都有?!睂Υ宋也桓移埻?。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下水作文的重要性。
一、下水作文,是語文教師的職業(yè)要求
說、學、逗、唱是相聲演員的功課,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的功底,而“三筆一畫”和下水作文就是教師的基本功?!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作為語文教師就必須具備這幾種能力,而通過下水作文的寫作實踐,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武鳳霞老師在《語文老師要寫點東西》一文中指出“寫作應該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一個教學生語言文字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是語言文字的主人”?!拔覀兪墙毯⒆訉W習語言文字、用語言文字記錄生活表達思想的人”。所以,語文教師首先就應該是一個會寫文章的人。一個寫不好文章的語文教師,如何用自己的語言魅力去感染、啟迪學生?如何用自己的寫作體驗去指導、領航學生?既然進了教師隊伍,加入語文教師的行列,寫下水文,就應該是我們的基本功;寫點東西,就應該成為我們的日常生活。
二、下水作文,是提升教師素養(yǎng)的路徑
低段老師常說:“我們只懂得拼音字母、組詞造句了?!币蜉^少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久而久之自己也懈怠了。我很慶幸能堅持高年段語文教學、能與學生一起作文,并總結出“多閱讀,多積累,多揣摩,多練筆,多修改”的讀寫心得。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廣泛有效的閱讀,博采眾長,可以間接獲得生活素材,學習他人的寫作技巧,彌補自身的不足。
清代學者唐彪說過“讀十篇不如做一篇”,強調的是實踐。常寫常用,熟能生巧,寫起來就不難?!拔恼虏粎挵倩馗摹?,強調的是修改。練筆之后反復修改,使文章逐步完善,使寫作水平不斷提升。
師生一起養(yǎng)成“五多”的良好習慣,文章便會漸漸達到“構思精巧、行文流暢、文筆生花”。
三、下水作文,是學生習作的示范引領
1. 下水作文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
“哎,又是作文!”見到作文題學生往往是一個頭兩個大,不知從何下手。
學生習作是從模仿開始的,作文課需要示范引領:“這篇作文不好寫,看一看老師寫的吧!”“單說不練假把式”,教師口頭上講千萬次,不如下水示范一次效果好。從二年級的看圖寫話幾十個字到三年級三百字一篇作文,跨度不小,容易產(chǎn)生畏懼心理,教師出示下水文給學生提供模仿的例文,就能給學生予啟發(fā)和鼓舞,能降低寫作難度,克服畏難情緒。
2. 下水作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一次作文課,寫的是關于母愛的話題,學生認為是彈老調,沒新意,沒什么可寫的。我靈機一動:“這樣吧,我們一起寫,寫好后你們先點評我的,怎么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叫好,不一會兒教室里安靜得只剩下筆尖觸碰紙張的聲音。那次習作效果特別好。我寫的是《菜盤里不見了媽媽的頭發(fā)絲》。學生閱讀后很詫異,點評說:“這也能寫?這么小的事,我怎么沒注意到呢?”是啊,這一次“下水”不僅讓學生明白了善于觀察生活,從小處著眼,就能見微知著,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币寣W生樂于動筆,必須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教師下水作文就是激將法之一。習作課上,每當我說:“來,讓我們一起寫吧!”學生都會興趣倍增,摩拳擦掌,欲與老師試比高。
3. 下水作文能夠啟迪學生的寫作靈感
沈從文在教授寫作課時,每布置一個習作題,自己就從不同的角度寫幾篇,貼在教室的墻上。這不就是下水作文嗎?
有一段時間,學生因“開頭難”而苦惱,連續(xù)幾次作文都用了類似的開頭,如“打開記憶之閘,往事如流水般涓涓流淌,有的事已經(jīng)被歲月的塵土埋葬,但有一件事像埋藏在歲月塵土中的金子閃閃發(fā)光……”這樣的語言雖有詩意,但老生常談,生搬硬套,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后,我除了以課文為例指導學生外,還就之前寫的下水文《菜盤里不見了媽媽的頭發(fā)絲》寫了好幾個不同的開頭。1:“‘媽——,菜里有一根頭發(fā),讓人怎么吃呀!對門的女孩大叫道?!币詫﹂T女孩的喊叫為開頭,引起作者對往日生活的回憶。2:“那天,我躡手躡腳地推開廚房門,想給媽媽一個驚喜,卻看到媽媽一身奇怪的裝扮:頭戴浴帽,身穿雨衣!見我進去,媽媽手忙腳亂地解除自己的裝備。怎么回事呢?我得探個究竟?!币耘既话l(fā)現(xiàn)的一個奇怪現(xiàn)象為開頭,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欲望。3:“離開家,在寄宿制學校讀書,端起那份菜,我常會想起菜盤中媽媽不小心掉進去的頭發(fā)絲。”以對母親的思念來引出下文。張貼出來,讓學生點評。學生一下子就明白:原來文章開頭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切合主題,不落俗套,就是一個好的開頭。
“下水文”是為學生習作引路的,教師在寫作時應廣拓思路,為學生提供可借鑒的寫法及素材,啟迪他們的寫作靈感,拓寬他們的選材空間,點燃他們的寫作欲望。
投石問路探深淺,下水示范知易難。語文教師要筆耕不輟,充分發(fā)揮下水文的作用,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作文教學,師生攜手在作文之路上走得更遠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武鳳霞.語文教師要寫點東西[J].小學語文教學,2017,000(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