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紅
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黨組織最廣泛、最可靠的力量基礎,同時,群眾的經驗和智慧也是黨組織最豐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群眾路線是我黨在工作實踐中發(fā)展并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構建基層黨組織群眾路線長效機制,對防范黨脫離群眾的危險、維護國家長治久安關系重大。
一、 建立基層黨組織群眾路線長效機制的重要性
十九大報告提出“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群眾路線是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脫離群眾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危險。因此,堅持走群眾路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就顯得尤為迫切。
堅持黨的群眾觀點是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衡量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其是否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共產黨員的工作和行動,都必須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為目標。作為基層黨組織,如果不能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不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會失去生命力,更不能保持先進性。黨員干部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堅持為人民服務,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才能實實在在做好群眾工作;只有深入群眾,傾聽群眾意見,向群眾學習,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我們的工作和決策更加符合實際,符合群眾的利益和需要。因此,不管形勢和任務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基層黨組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變。只有掌握和實踐群眾觀點,才能真正體現(xiàn)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基層黨組織應當發(fā)揮優(yōu)勢,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消除脫離群眾的危險,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基層黨組織群眾路線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1.立場不堅定。體現(xiàn)在部分基層黨組織干部沒有搞清楚“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一些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淡薄,群眾觀念薄弱,走群眾路線的立場不堅定,在基層黨組織工作中,走形式、亂作為的情形時有出現(xiàn)。黨員干部,必須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辦實事,切記把自己置于群眾之上,把聯(lián)系區(qū)中工作搞成“作秀工程”,忘記了群眾工作的宗旨和目標,最終導致個人利益置于群眾利益之上。
2.對群眾缺乏感情。現(xiàn)在通信快捷、交通便利,但部分干部與群眾溝通的難度反而增加了,做聯(lián)系群眾工作的能力下降了。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干部對群眾缺乏感情,沒有把群眾的利益當做是自己的利益,對群眾的需求漠不關心,調研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不關心群眾路線工作的效果和質量,沒有切實維護群眾合法利益。
3.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群眾工作是一項復雜且艱巨的工作,如果拿出官僚做派,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不善于運用說服、教育、引導、服務、協(xié)商等辦法和手段做群眾工作,而是用手中的權利去壓制群眾,勢必損害黨群關系,影響黨組織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更不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三、構建基層黨組織群眾路線長效機制
群眾路線既是我們黨以人為本理念的外化,也是一種工作方法。為了使群眾路線在實踐中能夠得到有效貫徹,還需要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使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具有可操作機制。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理念和方法具體化,從而構建一個可操作性強的常態(tài)化運行機制系統(tǒng)。
1.加強教育機制建設,構筑群眾路線理論和思想基礎。增強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的“群眾觀”,首先要構建理論和思想政治基礎。只有思想認識提升,才能形成長久的行動力,從而在實踐中有效貫徹群眾路線?;鶎狱h組織理論基礎的構建,除了依靠黨員干部的自我提升,在組織層面還必須建立健全教育培訓機制,進行經常性的黨性鍛煉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的熏陶,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為常態(tài)化的制度安排。一要建立健全黨員干部長效性學習機制?;鶎狱h組織要加強對黨員的培訓,組織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我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牢固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通過學習使黨員干部充分認識到堅持黨的群眾觀點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思想基礎。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對于黨的干部來說,是一個根本的立場問題,黨性問題。二是建立黨員長效溝通機制。通過定期談心談話了解黨員思想動態(tài),通過黨日活動等基層黨組織活動加強黨員溝通。同時,民主生活會應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圍繞從各部門和廣大員工中征集來的意見和建議,領導班子成員深入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從而通過基層黨組織各項活動達到樹立廣大黨員“群眾觀”的目的,建立可操作的長效溝通教育機制。
2.建立健全群眾意見溝通長效機制,深入群眾虛心聽取意見。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必須要做到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與當前問題聯(lián)系起來,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洞察力和領導力,才能解決實際問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能夠取得讓群眾滿意成效的關鍵在于實際效果如何。教育和實踐是開展好活動的兩個并行的車輪,只有尊重實踐、注重實干、講求實效的優(yōu)良作風,才能提高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一是建立黨員干部調查研究工作機制?;鶎狱h組織要建立走訪群眾和了解民意的調查研究工作機制,調研工作為領導干部聯(lián)系基層、聯(lián)系群眾提供了保障。長效機制中應明確調研的次數、每次調研的天數,防止部分領導干部為了應付而突擊調研或形式化調研。二是建立群眾參與黨員會議的具體規(guī)定。充分發(fā)動群眾參與黨員會議,發(fā)揮群眾在黨內決策中的作用。除了黨內保密會議之外,其他各種議題的會議和部分活動,應吸收一部分群眾列席,特別是利益相關的部分群眾,征詢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既可以使決策更切合民意,也可以提升黨群關系。三是建立黨員與困難群眾的幫扶機制。加強困難群眾的關心關愛和幫扶工作,定期走訪困難群眾,幫助群眾解決生活、醫(yī)療、教育等各方面的實際困難,有條件可結成幫扶對子,使每位困難群眾都能感受到黨的溫暖。
3.建立完善獎懲機制,對群眾路線工作進行科學考評。一是建立獎優(yōu)懲劣機制。對于黨員干部中群眾意識淡薄、黨性觀念薄弱的情況,要建立懲罰機制,對于懶散的不良工作作風和官僚主義作風,應當在萌芽狀態(tài)就及時進行制止和批評教育,對工作出現(xiàn)問題的黨員干部要依紀嚴懲,有嚴重違規(guī)違紀問題的干部應作免職處理。同時,對于在聯(lián)系群眾工作中表現(xiàn)突出、作風樸實、成果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應當予以激勵,通過獎懲機制打造基層黨組織務實的群眾路線作風。二是完善科學考核評價機制??荚u原則應當以日??疾?、定期檢查和年度分析相結合。日??己酥校h支部應通過黨員談話和征詢群眾意見,掌握本組織黨員有關群眾工作的思想和工作狀況。對黨員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指出,幫助其克服改正。重問題,要及時向黨委匯報。定期檢查中,黨組織應定期檢查黨員聯(lián)系群眾工作效果并進行通報。年度分析中,黨組織每年度至少對本組織黨員聯(lián)系群眾的工作情況進行一次全面分析,找出傾向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工作。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指標,盡量做到指標可量化,保證考評工作的科學性、客觀性,用考評體系推動群眾滿意度的提升。
4.建立健全監(jiān)督機制,促進基層黨員干部聯(lián)系群眾提質增效。監(jiān)督,顧名思義是在各種制度健全的情況下,對工作具體執(zhí)行者,執(zhí)行過程中和結果的一種檢驗,目的是使其執(zhí)行結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它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劍,也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才能使基層黨組織群眾工作長效機制的質量和效果都得到提升。一是建立群眾監(jiān)督機制。聯(lián)系群眾需要踏實的工作作風,如果黨員干部搞形式主義、走過場,將會嚴重脫離實際,不僅沒有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還加重了基層工作負擔,引起黨群關系矛盾。因此,要克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就要積極開展群眾監(jiān)督工作,讓群眾能夠充分行使控告權、揭發(fā)權和監(jiān)督評判的權利。只有讓群眾有評判的權利,才能真正發(fā)揮聯(lián)系群眾監(jiān)督機制的作用,發(fā)揮群眾路線工作的作用。二是建立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工作考察機制?;鶎狱h組織就要建立組織、媒體、群眾等多渠道跟蹤機制,才能更好地防治聯(lián)系群眾工作中出現(xiàn)的形式主義、走馬觀花現(xiàn)象,形成科學、動態(tài)的監(jiān)督系統(tǒng),提高聯(lián)系群眾工作的透明度,從而從體制機制上減少群眾工作中的不作為和走形式。
構建基層黨組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可以使群眾路線在實踐中得到更為有效的貫徹,使“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理念具體化、可操作化?;鶎狱h組織要提升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到建立基層黨組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長效機制的重要性,切實增強理論學習和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服務人民群眾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神華國際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