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 琴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存在著諸多風險,嚴重的會危及產婦的生命安全,如產后出血。產后出血是分娩嚴重并發(fā)癥,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有數(shù)據(jù)顯示,產后出血發(fā)病率在5%~10%,其中超過70%的孕產婦產后出血是因宮縮乏力。目前,臨床常常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中難治性產后出血。
介紹B-Lynch縫合術之前,我們首先來聊聊子宮。子宮是女性獨有的臟器,是產生月經(jīng)和孕育胎兒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處于膀胱和直腸之間,由子宮底、子宮體和子宮頸三部分組成。一般情況下,子宮的大小與年齡和生育相關,對于未生產者而言,其子宮長約7.5厘米,寬約5厘米,厚約3厘米。宮腔呈現(xiàn)倒置三角形,容量約5毫升,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厘米,峽部在妊娠期會逐漸擴展,臨產時可形成子宮下段。
一般來說,難治性產后出血是孕婦分娩期間的嚴重并發(fā)癥。臨床在對此類孕婦進行診治期間,主要通過減少創(chuàng)傷和無創(chuàng)止血的方法,盡可能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誘發(fā)產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和凝血功能障礙,其中子宮收縮乏力是引起產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在以往的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多采用藥物治療、手術止血、宮腔紗條填塞以及按摩子宮等方式止血。手術止血的方法也很多,包括子宮動脈栓塞、子宮動脈結扎以及子宮全切除術等。對于緊急狀態(tài)下的產后出血,臨床多采用傳統(tǒng)宮腔填塞紗布術止血,但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例如紗布填塞不均勻、填塞不緊等,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隱匿性出血和遲發(fā)性出血的發(fā)生概率,同時也因紗布填塞時間太長而大大增加了宮腔感染的概率,治療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醫(y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改良B-Lynch縫合術逐漸呈現(xiàn)在大眾的視野中,在現(xiàn)階段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被廣泛應用。改良B-Lynch縫合術屬于新型控制產后出血的縫合方法,主要是通過縱向機械壓迫、擠壓子宮壁血管來減少子宮壁弓狀血管的血流量,使得子宮血管局部血栓形成,繼而有效止血,與此同時,該項縫合方法有助于加快子宮收縮,改善子宮肌層缺血現(xiàn)象,使得血竇受壓,從而有效關閉血竇,起到止血的目的。
具體的手術步驟如下。醫(yī)生首先輕輕把產婦子宮拽出盆腔,雙手緊握、擠壓子宮,隨后選取合適的進針點,一般選取為子宮切口下方3厘米處偏右方位,待針穿過宮腔后,在子宮切口上方3厘米處偏右方位將針慢慢穿出。縫合時,應注意垂直子宮體,并按照由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垂直褥式縫合,切記不可穿過子宮內膜層。在子宮下端繞一圈縫合針,并在子宮后壁位置全層進針,注意由外到內、由右到左。隨后選取子宮切口3厘米處的左側方位進針,并在子宮底將縫合線繞一圈,垂直子宮體進行褥式縫合,注意順序也是由下而上,也不要穿過內膜層,另外在子宮切口3厘米左上位置將針穿出,并在子宮頸后打結。但是在縫合傷口時要注意將傷口兩側的皮膚拉攏過來進行縫合,張力不要太大,以此防止傷口開裂。
改良B-Lynch縫合術的具體優(yōu)勢如下:①改良B-Lynch縫合術可直接壓迫胎盤位于宮角的出血點和宮體,有效治療宮體出血。②改良B-Lynch縫合術可利用橫、縱向縫合線有效壓迫子宮前壁和子宮后壁,使得宮腔盡快閉合,有效壓迫子宮血管,從而減少出血量。③改良B-Lynch縫合術有助于擴大子宮下段的縫合范圍,降低前置胎盤誘發(fā)的子宮出血概率,止血效果顯著。
圖為改良B-Lynch縫合術手術操作步驟。
難治性產后出血嚴重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所以,孕產婦應注重定期進行產前檢查,懷孕期間忌煙酒,調整好自身情緒,不要太過緊張,分娩完成后要注意好好保養(yǎng)子宮,不要粗暴按摩子宮,尤其是對于高危出血人群,臨床醫(yī)護人員更應做好防范工作,保障產婦生命安全,提高產婦生活質量。
本文介紹了改良B-Lynch縫合術的操作步驟,相信大家已經(jīng)對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中難治性產后出血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希望每位孕產婦能夠重視自身的身體健康,孕期注意保養(yǎng),適當活動,增強自身抵抗力,健康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聽從醫(yī)囑,定期產檢。希望每位孕產婦都能夠身體健康,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