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明
摘要:我國當前正在進行教育改革的相關探索,初中語文教學要始終將新課改的要求作為需要堅持的首要原則,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型探索,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教師要想緊跟教育發(fā)展的潮流,就要不斷反思自己當前的工作,了解自身工作中不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方面,并及時調整,學會通過激勵教育幫助學生尋找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質量。
關鍵詞:激勵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引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明白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成功是刺激學生產(chǎn)生興奮的重要原因,而這種積極的情緒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初中的學生正值人生發(fā)展的青少年時期,具有好勝心強的特點,如果激勵教育運用得當,可以營造更為積極濃厚的課堂氛圍,因此激勵教育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教師也應該加強日常教學中激勵教育的研究與應用。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關于激勵教育的應用等問題。
一、激勵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全面實施的情形下,初中語文要根據(jù)其相關要求進行更為全面的改革。傳統(tǒng)教育中幾乎全部的教師都是一樣的嚴格,對學生即使欣賞,也很少會流露出喜愛的情感,稱贊更是少之又少,這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同時也會使學生因抵觸教師而對課堂產(chǎn)生莫名的恐慌或因此影響課堂學習氛圍等情況,這些都是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起來,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與效率,激勵教育就是其中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極其容易被周邊的環(huán)境所影響,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而激勵教育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語文這一學科的信心,有了學習的信心,學生才能夠對其感興趣,從而在班級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在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情況下將激勵手段應用到教學當中,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學生學習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激勵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建立激勵的教學理念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方面存在差異,初中語文教育相比小學語文教育更加注重語文知識與技能的應用,與此同時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認知。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繼續(xù)學習,培養(yǎng)自身教學能力,建立起完善的激勵教育機制,并嚴格遵守新課標細則中下發(fā)的一些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激勵教育真正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當中。通過贊揚、肯定學生來激勵學生學習,從而更好地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課堂上營造積極輕松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要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相關的課程培訓當中,學習激勵教育的精髓,并且跟隨教育發(fā)展的腳步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注意,在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時,要更加了解學生當前的實際學習情況,堅持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共同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注重提高語文教學備課質量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到激勵教育在教學當中的重要性,但同時也要清楚,這種教育方式只是教學的輔助,想要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課前教學設計。良好的課前設計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出符合其學習特點的課件,以此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基礎。教師要在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發(fā)揮教學手段的作用,了解學生的興趣,將其加工并帶入需要學習的內容當中,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人無論在哪個年齡段,總是更加喜歡有趣的人,也更喜歡聽到表揚的話,因此教師要學習一些更加幽默風趣的教學方法,并且學習如何夸獎學生,巧妙地激勵學生學習,多贊揚,少批評,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相關的語文學科也被我們從小當作最基礎的學習進行學習。在小學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記憶、學習大量的新字生詞,還要通過日常生活與教師普及去理解感受它們。到了初中,由于小學的積累,學生需要學習的生字逐漸變少,但是卻需要其對于文章與相關字詞的理解能力更上一層樓。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古板老舊的教學思想,認為“嚴師出高徒”,這使得師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很多的學生不敢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更為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例如在進行《皇帝的新裝》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選出幾位同學并根據(jù)課文內容分配角色,組織同學們進行當堂演出,通過演出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與含義,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對課文所蘊含的道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與記憶。
4.進行激勵教育實踐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辦法有一定的認知,分析當前教學方法中的問題并進行反思與策略思考,通過學習和培訓了解借鑒更加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從而在課堂中推行更加有效的教學辦法,培養(yǎng)更加高質量的人才。激勵教育是新課標細則中要求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就要學會靈活運用相關教學手段,不斷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并通過此類方式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比如在學習蒲松齡的《狼》時,教師可以將這篇文章的故事通過信息技術做成多媒體的動態(tài)課件,讓學生在觀看課件視頻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該課課文的了解。對于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教師要毫不吝惜自己的夸獎,對其進行激勵,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以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同時不斷內化學生在語文課程中學習的知識、文化和品質,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真正實現(xiàn)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
結語
實踐證明,激勵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激勵教育有正確的認知,并且能夠將其正確運用到課堂中,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更好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娜.實施激勵教育優(yōu)化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5(04):68.
[2]王月英.激勵原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