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芹
一篇優(yōu)質的習作不僅需要語言準確清晰、表意流暢,結構完整規(guī)范、符合要求,思維也要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基于具體問題做深入細致的論述,有效表達與闡明文章的核心主題和觀點。因此,在作文教學時,教師應當更多地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多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寫作要求,有助于文章主題和核心觀點的形成,而且可以輔助學生有效組織構建文章的結構,組織、推敲語言。因此,教師可以多嘗試以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展開寫作訓練,這對學生作文能力和作文質量的提升都會很有幫助。
一、利用發(fā)散思維確立文章主題
首先,教師要訓練學生利用發(fā)散思維來確立文章主題,這是寫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決定整篇文章質量的因素。教師要讓學生在審題立意時始終保持思維的清晰,充分讀懂材料,有效剖析文章主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快速活躍思維,展開有效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從相應主題出發(fā)組織構建寫作思路,找到寫作的基本方向,并且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主題思想。整個過程都是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體現(xiàn)。學生如果具備很好的思維發(fā)散能力,不僅在審題時思路會更加清晰,也能更好地確立文章主題,讓作文過程更為順暢。
比如,作文主題為“被需要的心態(tài)”,要求學生結合“被需要”的主題寫作。結合這個題目,教師應當讓學生的思維快速活躍起來,可以將“被需要是××”或者“××需要××”等作為思維發(fā)散的基礎。教師要讓學生調動思維,找到思維角度和構思方向。比如,“被需要是對個人價值的肯定、被需要是展現(xiàn)才能的機會、被需要是服務他人的基礎”或者“家庭需要愛、社會需要和諧、生態(tài)需要保護”等。隨后,要引導學生選定自己的主題,思考結合這個主題應當如何進一步展開論述,形成初步的寫作框架。在整個思考分析過程中,發(fā)散思維幫助學生有效審題立意,讓學生的作文有一個好的開端。
二、利用發(fā)散思維組織文章結構
在明確了文章的寫作主題后,隨之需要組織文章的結構。這個過程對于有些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大家很可能不知道如何組織文章結構,不能建立有效的文本框架。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發(fā)散思維,找到想要表達的內容,明確文章的寫作方向,然后一點點組織與構建文章框架。教師可以在平時的作文課堂上多進行相應的訓練,鍛煉學生的思維,組織文章結構。
以“冬天”主題作文教學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組織文章結構時,可以讓大家由淺入深地思考。首先,可以讓學生從“冬天的植物、冬天的風、冬天的雪”等層面展開思考,確定文章的整體框架。隨后,可以讓學生結合這幾個具體的方向發(fā)散思維,比如,從“冬天的植物”可以想到“蠟梅怒放、松柏傲霜雪”;從“冬天的風”可以想到“北風呼嘯、寒風刺骨”;從“冬天的雪”可以想到“白雪皚皚、冰天雪地”等等。這樣文章的結構就變得清晰而完整,這是一篇優(yōu)質習作產生的基礎。
三、利用發(fā)散思維活用修辭
很多學生在寫作時都不知道如何有效組織語言,作文語言的貧乏和單調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積累,并且要進行各類課外延伸閱讀。想讓學生更好地組織應用語言,恰當運用修辭,教師可以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鍛煉他們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和表達能力。
語言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積累,教師可以先從課堂上的閱讀教學出發(fā),在講到一些語言精美的文章時不僅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還要讓學生模仿其中的語言表達方法和技巧,鍛煉學生的思維。比如,《荷塘月色》的語言上十分優(yōu)美,并且有很多精美的修辭,比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句話中就使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這種修辭方法通過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教師要讓學生利用發(fā)散思維仔細思考這種表達方法,還可以組織學生“仿寫”,提高運用修辭的能力,這會給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帶來很多助益。
以發(fā)散思維作為向導來進行寫作教學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能夠推動學生寫作能力和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思維發(fā)散確立文章的主題,組織文章的結構,此外,具體表達時也可以發(fā)散思維,用更多精美的修辭來點綴文章,提升文章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