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琴芳
多年的農(nóng)村低年級語文教學讓我意識到,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發(fā)展較好。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說話并非簡單的事。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師、同學面前講話,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有的緊張得結結巴巴,要寫幾句話更是難上加難。這就需要教師的培養(yǎng)和幫助,給予一定引導。下面結合課文閱讀、課外閱讀、口語交際課、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督促寫話5個方面,圍繞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的教學策略展開探討,以切實提高孩子們的說、寫能力。
上海市特級教師徐永森認為:“根據(jù)當前的社會需要,小學語文的終結點,表現(xiàn)于‘說與‘寫的表達能力上。”說話和寫話是學生表達能力的兩個方面。而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人們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要讓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提高表達能力,對小學生而言,主要在兩個方面: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這兩個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說”是基礎,“寫”是延伸。小學低年級學生一般口頭表達能相對要強一些,書面表達涉及文字、語法、標點、基本句式等諸多方面知識,所以困難一些。因此,開展寫話訓練還是應從口頭表達著手,通過口頭表達來提高學生的條理性,詞匯的豐富性,敘述的完整性、具體性、生動性,句式選用的準確性。在學生能說會說的基礎上,再把這些付諸筆端,讓“說”更完整,這樣訓練便形成了坡度,讓學生感到不太困難,不致于使學生在寫話訓練的一開始就對寫話失去興趣。實踐再次證明,從說到寫,說了再寫是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的必要步驟。我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一、結合課文閱讀開展說話寫話訓練
閱讀課文是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說話寫話訓練要結合平時的課文教學展開。
1.照樣仿寫。低年級課文句式簡單,句子優(yōu)美。佳句佳段在課文中最有特色,最適合進行語言訓練。如學習《陳毅探母》,讓學生仿寫“陳毅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例如,下課了,同學們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再如,《小池塘》的第二自然段是排比句,讓學生學后說幾個這樣的比喻句。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興趣、想象和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2.展開想象,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擴充情節(jié)。把課文中寫得比較概括簡略的情節(jié)擴充一下。如《小松樹和大松樹》中“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它心里怎么想的,如果你是小松樹,你想對誰說,說什么?”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擴充情節(jié)說一段話,這個過程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想象與擴充是一種與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的新型說話訓練方法。
3.以讀練說。讀也是練說的有效手段之一,經(jīng)常讓學生上臺讀報、讀課文能使學生口頭語言更規(guī)范,更富有色彩。筆者經(jīng)常在練習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上臺表演,以動作神態(tài)促進語言訓練,積極防止口頭語言的干澀與呆板。講讀課文時,對于那些故事情節(jié)比較強、語言比較生動的課文,我有意識地讓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和復述,并經(jīng)常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要求盡量復述出語言優(yōu)美的精采片斷。這樣既讀了書,又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幫助學生吸收并掌握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將書本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二、利用口語交際課加強說寫話訓練
蘇教版教材編排了一系列的口語交際練習。練習時我要求學生聲音要響亮,態(tài)度要大方,要有條理。讓平時講話干脆、利落的學生先說,然后啟發(fā)、調動不會說、不敢講的學生,動員他們說。聲音小的,我鼓勵他放大聲音重說一遍。第二遍明顯就比第一遍聲音響亮了,態(tài)度也大方了。這樣,膽小的也敢說了,一個帶動一個,課堂的發(fā)言逐漸踴躍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再緊緊抓住“看圖說話”等機會讓學生練說,全班同學的說話水平便逐步提高了。
接下來訓練學生學會說完整話。在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會說完整的話。低年級的孩子不懂語法,教師不能過早地向他們講語法,我就讓他們在課堂上大量地反復練習,并放手讓學生評議。教會學生說一句開始的話和一句結束的話。如針對“春天來了”說一句開始的話:“春姑娘來了。”說一句結束的話:“春天真美呀!我喜歡春天?!苯?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普遍提高了,個別同學能自己編兒歌、講故事,還真有些“出口成章”的味兒。
三、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說話寫話訓練
圖片能展示一定的生活場景,比較容易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因此利用圖片開展說話、寫話訓練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要求低年級學生在看圖觀察中說一兩句話到寫一段話,然后把說的內(nèi)容寫下來。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了解圖的順序和著重點。如在《小貓釣魚》看圖寫話時,教師可指導學生觀察圖中有哪些小動物,在說話時要求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來說,然后根據(jù)圖意抓住圖中的動物說,學生先說后寫,部分學生不僅能抓住重點、條理清楚,而且還能加上對天氣、景物等的描述。
四、結合課外閱讀,促進說話、寫話訓練
低年級學生特別愛聽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橫生、富有兒童生活情趣的童話故事,他們更是百聽不厭。其實從廣義上說,故事也是一種情境,生動的敘述也能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情境氛圍。筆者經(jīng)常給學生講童話故事,讓他們聽一些兒童故事的錄音磁帶,講故事時筆者力求做到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并配以適當?shù)膭幼?、神態(tài),讓學生進入角色,邊聽邊思考,使故事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聽錄音時,讓學生根據(jù)富有表情的聲音、動人的音樂去想象生動的畫面和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體會它豐富的內(nèi)涵,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聽雖然是一種被動接受信息的過程,但由于聽本身已調動了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上課時讓某一位同學復述給大家聽;定期組織故事會,每次故事會結束評出5名最佳語言表達者,對大膽講故事的同學給予獎勵。這樣,日復一日,聽與說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充分訓練。
五、督促寫話,交流反饋
寫話時,會寫的、學過的字一定要使用漢字,不會寫的字則用拼音代替。這種拼音夾漢字,漢字帶拼音的方式學生們很喜歡,寫話的勁頭很大,不但鞏固了所學拼音和漢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養(yǎng)成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學過查字法后,讓學生自己借助字典這個無聲的老師來幫忙。這樣,學生的句子不再都是拼音,也有信心把想說的話寫下來了。教師還讓學生寫后在小組里交流,互讀互改,檢查錯別字和多字漏字、語法及標點等。再由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上講臺匯報。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書面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