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婧怡
穿過時光隧道,我來到了百年后的2120年。此時,地球上的人口數(shù)量已增加到160多億。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海面上升,陸地面積大大縮小,許多沿海城市都被海水淹沒了,人類居住的空間已經(jīng)非常擁擠??上驳氖沁@時人類在月球上已經(jīng)建立了新的家園,有小部分人已移居月球;在火星上也建立了大氣防護罩籠罩下的第一座城堡,也有少部分人去了那里。此時人類已捕捉到了天外來客,證明宇宙中存在其它生命和地外文明,可以移居到他們那里去生活。但現(xiàn)在地球仍然是人類最理想的家園,并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我們到大城市去看看,這里以往由玻璃鑲嵌的房屋已全部融化了,用鋼筋水泥和瓷磚木材建造的樓房也成了廢墟。而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高聳入云的摩天大廈,由50多種金屬復(fù)合材料建造,最高達到4000多米,有800多層,以節(jié)省有限的陸地空間。其形狀各異,五花八門。有擎天柱式的,抬頭望去,直插云霄。這么高的樓可不用電梯了,而是利用天柱中的高空快速載運器,或是能在海陸空暢游的懸浮飛艇進出;有金字塔式的,又高又大,由許多立方體搭建而成,塔內(nèi)有很多通道通向每一層走廊;還有大樹式的,這類建筑看似比較低矮,但很龐大。整體酷似一棵巨樹,各條枝干則懸掛著一棟棟形似各種水果的樓房,參差不齊卻錯落有致,看上去搖搖欲墜,但不用擔(dān)心,樹干是由幾十種金屬合成的,非常堅固。各棟樓房之間還有似枝葉的巨大“蜘蛛網(wǎng)”,即起到固定支撐作用,又便于人們互通往來。這些都是占地少,多維度空間利用的建筑模式。
再到廣大的農(nóng)村看看,雖然也有不少村鎮(zhèn)建造了高樓,但更多的還是方便農(nóng)耕、散落在田間的村落。人們用一種極細的生物塑料纖維建造房子。有玻璃球房、多變立方體、格子框架式;有蜂巢、蟻穴、蠶繭式住宅;還有像蓮花、柿子、蘿卜、菜籃子的屋子,建筑風(fēng)格充滿田園味道。
仰望天空,你還可以看到利用太陽能和熱氣球驅(qū)動的能懸浮在空中的城堡,形似飛碟,可以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人們用簡易飛行器出入城堡。
瞭望大海,海面上漂浮著一座座海洋城市,每當(dāng)夜幕降臨,城市燈火輝煌,似星光在海面上搖曳。有無數(shù)個酷似大型巨輪和航空母艦的單獨人造島;有許多固定在海面上的水田式閣樓和橋架式水上長廊。海上城市利用太陽能和風(fēng)力發(fā)電,淡水來自海水淡化,可再生,零排放。未來,陸地縮小,這里就是人們居住的主要家園了。
還有人為躲避擁擠而喧鬧的人群,選擇入住地下“宮殿”和海底“龍宮”,那里的住宅更堅固、更豪華。
你看,現(xiàn)在的房屋建筑不僅建在地上,而且還能陸上行,空中飛,海里游,地下建!
我們美麗的家園,得益于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未來等待我們?nèi)ラ_發(fā)和建設(shè),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