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娥,劉琪亮 通信作者,邵海賓,李朝暉
(廣州市花都區(qū)婦幼保健院胡忠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800)
慢性牙周炎(CP)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其病程長、進展慢、發(fā)病率高,是最常見的一型牙周炎,約占牙周炎患者的95%[1]。根據(jù)牙周袋深度和牙槽骨吸收的程度,慢性牙周炎可分為輕、中、重度。重度牙周炎是指牙周炎發(fā)展到了晚期,出現(xiàn)較深的牙周袋,同時又大量的牙槽骨吸收,常伴有牙齒松動的現(xiàn)象。主要指標:牙周袋>6 mm,附著喪失>5 mm。X線片顯示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1/2[2]。目前,在口腔臨床中,單純牙周療法是重度牙周炎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但該單一療法無法徹底清除牙周組織感染,若操作不當,則會使患牙牙骨質受損而引起側副支根管開放,最終造成細菌侵入牙髓而延遲了牙周組織的恢復,所以,重度牙周炎單純使用牙周治療,其臨床效果并不理想[3]。如何用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療重度牙周炎成為口腔醫(yī)生思考問題。本次主要針對重度牙周炎患者采取牙周牙髓聯(lián)合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療的98例對象并實施詳細分組研究,總結如下。
納入本次研究的98例對象均選自我院口腔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療的重度牙周炎患者中,以數(shù)字隨機法將其分作兩組,各組49例。觀察組包括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齡處于37-71歲,平均(48.67±9.82)歲;對照組包括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齡處于36-70歲,平均(47.82±9.69)歲。納入標準:符合重度牙周炎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不愿參與研究的患者、存在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意識及交流障礙的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患者。本次研究已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兩組重度牙周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性別、年齡、病程)沒有顯著的差異,可以實施進一步對比,P>0.05。
超聲波潔牙機及配套工作尖(EMS公司,瑞士);牙周齦下刮治器(上海康橋公司,中國);手用不銹鋼k銼(Dentsply公司,美國);Propex根尖定位儀;機用鎳鈦器械MTWO(VDW,德國),ProTaper(Dentsply公司,美國),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SunstarINC公司,日本)等。
對照組患者進行單純的牙周治療,具體方法如下:用超聲波潔牙機對患者進行齦上潔治,牙周刮治器進行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療,將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注入其牙周袋內(nèi)。
觀察組給予牙周牙髓聯(lián)合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完善牙周基礎治療,對患牙進行局部麻醉后,常規(guī)開髓、拔髓,根管預備,一周后熱牙膠充填完成根管治療[4]。
記錄治療前以及治療后六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數(shù)(PL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等情況。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所獲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選擇“t”進行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觀察組患者菌斑指數(shù)、齦溝出血指數(shù)和牙周袋探診深度均低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指標比較()
重度牙周炎是一種炎性反應破壞性口腔疾病,主要因牙結石、創(chuàng)傷性咬合以及牙菌斑所致[5]。細菌是其發(fā)生的一個根本性原因,在多種細菌相互作用的情況,會對牙周組織造成間接或直接的損害,致使牙齦組織出現(xiàn)慢性炎癥或形成牙周袋。本癥早期癥狀不明顯,若形成牙周袋或者出現(xiàn)牙周溢膿的情況時,病情已處于比較嚴重的階段,此時,還會伴有牙齒松動的情況出現(xiàn),給人體口腔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6]。針對本癥以往臨床上大多采取單純性的牙周治療方式,主要借助根面平整術、齦下徹底刮治以及齦上潔治術來對牙齦表面的壞死骨質、牙結石以及菌斑進行清除,從而使患牙牙周狀態(tài)得以改善。但這種單純牙周治療方法本身屬于一種機械性的治療方法,很容易對牙齦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傷,對牙周組織的愈合極為不利,與此同時,該治療方法在抗感染方面效果不盡理想,且無法干凈的清除牙齦組織周圍的細菌,以上原因導致該療法整體療效過低[7]。本研究采用牙周牙髓聯(lián)合治療的方案,探討重度牙周炎的治療方案,觀察組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數(shù)(PL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牙周牙髓聯(lián)合治療重度牙周炎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劉金厚[8]等的研究也取得了相似的臨床效果。我們分析原因如下:牙髓牙周聯(lián)合療法在基于常規(guī)牙周療法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傷消除、分散牙合力以及建立協(xié)調的牙合關系來達到對患牙移位和松動等癥狀的改善效果,減少附著喪失,降低牙齦炎癥發(fā)生幾率,與此同時,完善的根管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根尖部的細菌感染,防止逆行性牙髓炎發(fā)生,并促進牙周病變組織早日得到愈合[9]。
綜上所述,針對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牙周牙髓聯(lián)合治療的方式,較單純牙周療法,具有更好的療效,且安全性較高,還能控制并發(fā)癥,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