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摘要】“問題是語文學習的心臟?!苯處熢诮虒W中要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樂于提問。學生只有在不斷思考中才能有所進步、有所發(fā)展。本文從消除學生的害怕情結,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認真對待學生的每次提問,及時發(fā)現(xiàn)教育的新契機;指向學生思維,有效提問,指導學生提問的方法和技巧三個方面闡釋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以達到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問題意識;思維能力
一、課堂再現(xiàn)
不久前,筆者給學生上了一堂語文課《景陽岡》。宋同學剛剛朗讀完課文的第九段,就有同學站起來評論:“我覺得宋同學讀得很流利、大聲,但是語速有點快。”筆者點了點頭,對她的點評作了肯定。馬上,宋同學站起來反駁道:“我有不同的看法,既然這一段是描寫老虎對武松的兇猛進攻,那么武松打虎的場面應該是驚心動魄的。我覺得這段應該讀快一些?!?/p>
筆者一愣,沒想到學生會提出這樣種看法。于是,筆者微笑著說道:“你是個很有見解的孩子,你的看法很有價值。同學們,下面請認真聽老師來讀這段。比較一下老師和宋同學,誰讀得更好吧!”
“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身下來,把哨棒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邊……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p>
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評論道:“老師讀得更好,因為,老師重點讀出了老虎進攻的動作‘一撲、一掀、一剪和武松的機智應對‘三閃,把這種緊張的氣氛表現(xiàn)了出來。”還有學生補充道:“老師在讀這些動詞時不光讀得比較重,而且比較快?!惫P者順勢引導道:“剛剛宋同學讀這段比較快,老師讀得也比較快,為什么兩個人讀的效果卻不同呢?”只見小嶼站起來,若有所思地回答:“老師的朗讀注重了情感表達,而不是機械地讀快所有語句,而是有側重地讀快某些重點詞語和句子?!毙$鹘又f:“老師的朗讀注重了句子內部以及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停頓,這樣的朗讀更富有節(jié)奏感?!?/p>
他們倆這么一說,筆者適時進行了總結:“要想讀好文章,我們不光要掌握朗讀技巧,如控制語速、掌握節(jié)奏、突出字詞,更要融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讀。下面請同學們抓住句段中的重點動詞,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下這段話,把武松與老虎搏斗時驚心動魄的場景帶到老師的面前吧?!?/p>
師生通過共同努力,終于克服了這個難題。大家有滋有味地朗讀著這段話,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一種解決了問題的幸福感。
二、理論分析
在筆者的課堂教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師生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在課堂上,筆者積極引導學生多動腦、思考問題,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筆者是怎么做的呢?
1.消除學生的害怕情結,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種“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狀態(tài),沒有掌握提問的方法和技巧,常常產生害怕的心理,一是怕提出的問題不成問題,被同學笑話;二是怕提的問題不好,遭到教師批評。因此,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首先要消除學生的害怕情結,鼓勵他們大膽提問。
在教學中,筆者通常采用這樣的方式來鼓勵學生提問:每次語文課上提問題或者回答問題的學生加一分,加了五分的同學可以換一面紅旗,紅旗可以用來免除懲罰或者換小禮品,沒有回答問題的同學,課下到課代表處通讀一篇課文。
筆者除了用這種獎罰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提問外,在教學一些需要精讀的課文時,筆者還要求每名學生在預習時把不懂的問題寫在預習本上,然后針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課堂上討論。學生討論完問題后,再評選出全班“最有價值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漸漸意識到什么是有價值的問題,提問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另外,筆者還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提問,如在課前引導學生對標題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筆者會把時間交給學生。例如,筆者通常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學完這篇課文,你收獲了些什么?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要提出來?在學完《將相和》這篇文章時,小嶼就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戰(zhàn)國時期,秦國采用張儀的‘遠交近攻策略企圖吞并各國,為什么當時的楚國、趙國、魏國和韓國,不能聯(lián)合起來對付秦國?”語文教師除了備好課本外,還應該多讀課外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做好學生的人生導師、能量的補充劑。
2.認真對待學生的每次提問,及時發(fā)現(xiàn)教育的新契機
在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提問,還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提問,運用教學策略,化問題為教學新契機。
教育的對象是具有思維能力的學生?!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因此教師必須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式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積累教學經驗。
上學期,筆者給學生講授了《去年的樹》這篇課文,帶領學生感悟了這篇文章的情感。當筆者準備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寫法——用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時,一位學生打斷了筆者:“老師,課文中說‘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為什么課文中用‘她,而不用‘它?”筆者想了想,微笑著對她說:“你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吧。”陳同學首先站了起來,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這里應該用‘它,因為鳥兒是動物,而不是人?!标懲瑢W把手舉得高高的,站起來,自信地反駁道:“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鳥兒與大樹的友誼,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鳥兒比作一個人來寫?!惫P者適時糾正:“把物當作人來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和心理,這種修辭手法叫作什么?”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道:“擬人?!惫P者順勢引導:“那么文中除了‘她這處細節(jié),還可以從哪里看出這篇文章使用了擬人手法。”馬上,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整篇文章是通過鳥兒與大樹、大門、小女孩的對話來寫的。
筆者適時做了總結:“同學們說得很好,‘她是一種擬人的手法,用在這里更生動、貼切,也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珍惜友誼的贊美。整篇文章是通過對話方式推進故事情節(jié)的,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大膽采用這種寫法。”
相對解決既定問題,課堂教學采用程式化模式,學生從文本出發(f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提出來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更具有探究價值。教師要認真對待學生的每個問題,發(fā)現(xiàn)教育線索,及時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提問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3.指向學生思維,有效提問,指導學生提問的方法和技巧
優(yōu)秀的教師不但要以學生的問題為教學點,靈活調整教學思路,還要針對具體課文,有效提問,指導學生提問的方法和技巧。
但是,目前語文課堂教學最常見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抓重點字詞,引導學生體會句子情感,提一系列瑣碎的問題分析課文的主要內容。所提的問題大多是:“這個自然段寫了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是從哪些字詞體會到的?”等。筆者覺得這些問題指向課文內容的分析,答案多是固定的、僵化的,對學生思考的深入、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幫助不大。
筆者曾聽一位有經驗的教師執(zhí)教《草船借箭》一課。這位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主人公形象時,沒有提問“你覺得諸葛亮、魯肅、周瑜是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語句、字詞看出來的?”諸如此類的問題,而是精心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本篇文章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你覺得哪個人物刻畫得最生動,能不能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理由?”這個問題極具開放性與批判性,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展開深層次思考,并且個性化地闡釋了自己的觀點。另外,這位教師還提示學生結合課文,說明理由,有效指導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最早提出“發(fā)現(xiàn)教學法”,所謂“發(fā)現(xiàn)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通過對一些事實和問題的獨立探究、積極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并掌握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筆者認為這種“發(fā)現(xiàn)教學法”,能夠讓課堂提問從低水平的知識類、理解類向高水平的評價類轉變,能夠變答案的單一性為多樣性。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益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問題是撬動思維的杠桿。”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應該問自己,這個問題能不能達成教學目標、有沒有圍繞學情提問,以及這些問題的探討能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皢栴}是語文學習的心臟。”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樂于提問。學生只有在不斷思考中才能有所進步、有所發(fā)展。
【參考文獻】
周榮婷.有效提問,讓學習“真的”發(fā)生——例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7(04):25-27.
薛莉,李春苗.有學生提問的語文課堂才精彩[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7(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