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凱 王香云 羅玉寅
313000 湖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盧凱、羅玉寅),神經(jīng)內(nèi)科(王香云)
研究發(fā)現(xiàn),干細胞治療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可能通過促進梗死周邊血管再生、減少心肌細胞死亡來發(fā)揮作用[1]。其中,骨髓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其易于獲得,免疫排斥較弱,已被廣泛用于研究[2]。但干細胞移植后存在凋亡快、歸巢率低等弊端,影響其療效。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干細胞可以分泌外泌體(exosome),它是一種有膜的納米囊泡,直徑30~100 nm左右。外泌體的分泌及其對受體細胞的生物學作用可能在MSCs的旁分泌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可能成為替代干細胞用于治療心肌梗死的新型生物制劑。外泌體可以減輕組織損傷、提高組織修復[3-4],這可能與它的內(nèi)含物有關。有報道顯示,外泌體包含如細胞因子、蛋白、脂質、mRNA、微小RNA(microRNA,miR)等多種細胞成分[5-8]。外泌體中有益成分越多其生物學作用可能越好,但其內(nèi)容物的分泌方式目前尚未明確。中性鞘磷脂酶2(neutral sphingomyelinase 2,nSMase2)參與外泌體的分泌過程,但缺氧條件下其對外泌體的影響尚未見報道,為此本研究首次探討缺氧條件下外泌體內(nèi)容物分泌的機制。
低溫超速離心機(美國,貝克曼);熒光定量PCR儀(美國,ABI);DMEM/F12培養(yǎng)基(Corning);胎牛血清(普飛生物);Matri-gel(BD);RNA提取:TRIzol(Life Technology);GW4869(美國,Sigma-Aldrich)。
取6周齡C57BL/6小鼠下肢長骨骨髓,采用全骨髓培養(yǎng),傳代至第3~4代的小鼠MSCs,采用流式細胞術鑒定細胞表型,包括CD31、CD29、CD34和CD44。
以第3~4代小鼠MSCs作為缺氧預處理對象,分為缺氧預處理組和常氧組,計數(shù)相同數(shù)量的細胞/培養(yǎng)皿,待細胞充分貼壁12 h后,觀察細胞狀態(tài),確認細胞狀態(tài)良好后去除細胞上清,更換為無血清培養(yǎng)基,將缺氧預處理組放置于缺氧培養(yǎng)箱(0.5% O2,5% CO2)48 h,常氧組置于常氧下(21% O2,5% CO2)48 h。抑制nSMase2采用在缺氧預處理組中加入濃度為10 μM GW4869的培養(yǎng)基。
同時收集缺氧預處理組和常氧組培養(yǎng)48 h后條件培養(yǎng)基(細胞上清),通過超速離心法獲得外泌體。具體步驟:細胞上清在4℃下多步驟離心:300 g離心10 min、2 000g離心10 min、12 000 g離心30 min,分別去除死細胞、細胞碎片和細胞微泡;收集上清后再使用100 kD超濾管濃縮細胞上清,4 000 g離心15 min;再次收集上清并在超速離心機上4℃ 100 000 g離心1 h,觀察沉淀,輕輕棄去上清,用PBS重懸沉淀;之后繼續(xù)以相同條件離心1 h;獲得的最終沉淀用50~100 μl PBS重懸,凍存于-80℃待用及后續(xù)鑒定、實驗。通過蛋白質印跡實驗(Western Blot)檢測外泌體表面標記,如CD63和Alix等。通過電鏡觀察外泌體的典型形態(tài)和粒徑大小,并用Zetaszier Nano-S90儀器再次驗證外泌體的粒徑大小。
參照文獻[9],采用8周齡雄性C57BL/6小鼠,開胸后結扎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實驗分為4組:對照組(Sham組),缺氧預處理來源外泌體組(ExoH組),常氧來源外泌體組(ExoN組)和PBS組。每組實驗小鼠20只,實驗按雙盲進行,結扎后即刻于周圍心肌組織中注射外泌體(約收集自2×107MSCs),PBS組注射相同劑量的PBS,分3點注射,10 μl/每點。于心肌梗死術后當天(0 d)、3 d、7 d、14 d和28 d,采用二維M型超聲心動圖對各組小鼠的心功能進行評價。
實驗按雙盲進行,收集心肌梗死后28 d各組小鼠的心臟,用甲醛固定、石蠟包埋,用于后續(xù)病理切片。梗死面積評估:以結扎線以下500 μm,對后續(xù)的組織切片用Masson’s trichrome染色來顯示心肌梗死面積,并用Image-pro Plus軟件分析每個心臟切面的梗死區(qū)域及整個左心室面積,將梗死區(qū)域面積除以整個左心室面積即可得出心肌梗死百分比。
在鋪有BD matrigel的96孔板上接種相同細胞數(shù)的HUVECSs,處理分為3組:ExoH組、ExoN組和DMEM/F12組。每隔1~2 h在相差顯微鏡下觀察管腔形成的情況并拍照記錄,最后統(tǒng)計管腔長度。
H9c2凋亡實驗(TUNEL實驗)在6孔板上進行,將H9c2細胞以1×105/孔接種,根據(jù)實驗分組處理24 h,根據(jù)TUNEL試劑盒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凋亡細胞數(shù),最后計算凋亡率。
傳代至第4代的小鼠MSCs通過流式細胞術鑒定,其結果為CD29、CD44陽性,CD31、CD34陰性。在電鏡下觀察到的外泌體形態(tài)類似杯狀結構,直徑約100 nm(圖1A);Western Blot檢測顯示,外泌體表面相關標記物CD63、Alix均陽性(圖1B);此外,通過動態(tài)光散射(DLS)分析外泌體的粒徑大小,直徑亦在100 nm左右,與電鏡結果基本相同。
A:電鏡下顯示外泌體形態(tài)類似杯狀結構(箭頭所示);B:Western Blot檢測結果
在小鼠心肌梗死后7、14和28 d,ExoH組小鼠心功能較ExoN組、PBS組均有明顯改善,其中28 d時ExoH組小鼠射血分數(shù)顯著高于ExoN組(44.12%±8.12%比20.73±7.32%,n=20,t=11.95,P<0.05,圖2A),并且28 d組織學分析表明ExoH能顯著減少心肌梗死后瘢痕面積(各組梗死面積百分比:PBS組55.42%±4.32%,ExoN組44.62%±4.21%,ExoH組34.15%±5.32%,n=8,P<0.05,圖2B)。
A:心肌梗死后各組小鼠心功能比較(n=20),與ExoN組比較,aP<0.05,與PBS組比較,bP<0.01;B:心臟組織Masson’s trichrome染色結果顯示,ExoH能顯著減少心肌梗死后瘢痕面積
與常氧下比較,缺氧預處理后,MSCs中的nSMase2的表達明顯升高,nSMase2蛋白水平升高約1.5倍,而mRNA水平升高約5.4倍,n=10,P<0.05(圖3A)。我們已知Hif-1α可在缺氧狀態(tài)下被激活并參與重要調(diào)控。為進一步研究nSMase2與Hif-1α的關系,我們采用DMOG,一種HIF-1α羥化酶抑制劑,避免Hif-1α在常氧下分解。研究發(fā)現(xiàn),加入DMOG后的MSCs中nSMase2和HIF-1α表達一致性增加,nSMase2和HIF-1α分別升高2.1倍和2.5倍,n=8,P<0.05(圖3B),因此考慮nSMase2可能是由HIF-1α調(diào)控的。
A:缺氧增加nSMase2的表達;B:DMOG增加HIF-1α和nSMase2的表達
為進一步明確nSMase2對ExoH的影響,研究引入了GW4869,一種nSMase2抑制劑,同時提取缺氧預處理下加入GW4869的外泌體(ExoH+GW)。研究發(fā)現(xiàn),與ExoN比較,ExoH具有更好的促血管新生能力,但加入GW4869后其作用明顯減弱(圖4)。
A:HUVECs管腔形成試驗顯示,ExoH對管腔形成的作用顯著;B:HUVECs管腔形成試驗分析顯示,aP<0.05,bP<0.05,cP<0.01(n=10)
為進一步探討nSMase2對ExoH心肌細胞抗凋亡能力的影響,我們對比了ExoN、ExoH和ExoH+GW在H2O2誘導的心肌細胞凋亡實驗中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與ExoN比較,ExoH具有更好的心肌細胞抗凋亡作用,但ExoH+GW的抗凋亡作用有所減弱,各組凋亡細胞百分比:Medium組30.21%±10.25%,ExoN組19.56%±6.78%,ExoH組12.34%±4.32%,ExoH+GW組24.56%±9.78%,n=8,P<0.05(圖5)。
A:TUNNEL染色結果,黃色箭頭所示即凋亡的心肌細胞;B:Cleaved-caspase 3蛋白印跡檢測結果,ExoH組的凋亡明顯減少
miR-210是一種缺氧調(diào)控的miRNA,由HIF-1α特異性調(diào)控[10],具有促血管新生[11-13]、抗凋亡[12,14]等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缺氧預處理后miR-210在細胞上清及外泌體的表達均顯著上升,分別約為4.8倍和4.5倍,但加入GW4869后明顯降低,分別降低至約0.48倍和0.45倍(n=8,P<0.05)。由此推測,nSMase2調(diào)控miR-210經(jīng)外泌體的轉運。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外泌體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并且ExoH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改善明顯。同時發(fā)現(xiàn),缺氧預處理的MSCs中nSMase2的表達升高,其可能是由HIF-1α調(diào)控的。并且還發(fā)現(xiàn),nSMase2的升高與ExoH的生物學作用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綜上可能存在HIF-1α-nSMase2-Exo生物學作用改變的調(diào)控信號通路。
最近研究發(fā)現(xiàn),nSMase2可能參與外泌體的形成、釋放及miRNA、mRNA、蛋白等經(jīng)外泌體包裝及轉運的過程[13,15],但是否對缺氧預處理來源的外泌體有影響未見報道。為進一步探討nSMase2的作用,我們比較了缺氧調(diào)控的miRNA的改變,如miR-210,其是一種缺氧調(diào)控的miRNA,在缺氧狀態(tài)下的細胞或組織中廣泛表達[16-17],具有可以調(diào)節(jié)細胞周期[18-19]、促血管再生、有利于DNA損傷后修復[20-21]、改善線粒體代謝[22-23]、增強細胞抗凋亡能力等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缺氧預處理后MSCs分泌的miR-210在條件上清和外泌體中均顯著上升,但加入GW4869抑制nSMase2后,細胞條件上清和外泌體中miR-210的表達水平均顯著下降。由此推測,nSMase2對ExoH可能通過影響外泌體內(nèi)有益miRNA的含量來發(fā)揮生物學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缺氧預處理條件下MSCs中miR-210等有益因子表達升高,同時nSMase2的表達亦提升,其可能是由Hif-1α調(diào)控的。缺氧預處理骨髓MSCs來源的外泌體擁有更好的心臟保護能力,表現(xiàn)在體內(nèi)實驗中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心功能,體外實驗中具有更好的促管腔形成、增加心肌細胞抗凋亡能力等方面。可能的原因是在缺氧預處理條件下,MSCs中miR-210等有益因子的表達增加,同時nSMase2的表達增加有利于miR-210等有益因子經(jīng)外泌體的包裹及釋放來發(fā)揮生物學作用。本研究也證實了缺氧預處理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方式,可提升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對心肌梗死動物模型的生物療效,可為今后用于優(yōu)化外泌體替代治療療效的一種方法,但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樣本量少及檢測的微小RNA相對單一,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
利益沖突: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