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素和實施主體,其整體素質能力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文章分析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提升的必要性,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的構成,并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的現(xiàn)狀,在基礎上提出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有效途徑,期望對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深入開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學校黨組織必須緊緊抓在手上,精心培養(yǎng)和組織一支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隊伍”。這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高低的影響,為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高等教育最終目標,高校必須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整體素質能力的提升,使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能夠有效應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嚴峻的工作形勢。
一、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培養(yǎng)高校學生思政素養(yǎng)的客觀需要
當前,國際社會動蕩不安,國內社會呈現(xiàn)出思潮多元化的現(xiàn)狀,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動態(tài)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阻礙著高校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在此嚴峻的形勢下,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提升自身素質能力,積極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始終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政素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高校育人目標[1]。
(二)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客觀需要
在我國大力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的毛入學率逐年升高,學生的素質水平隨之呈現(xiàn)出多層次、異質化的特點,對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不斷提升素質能力,主動承擔起育人職責,運用自身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從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的構成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包括專業(yè)思政課教師與思政輔導員兩類群體,這兩類工作群體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所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有所不同,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一)專業(yè)思政課教師的素質能力構成
專業(yè)思政課教師要具備教育能力、科研能力、人格魅力和道德修養(yǎng),其中教育能力與科研能力是核心素質能力,人格魅力是為人師表的必要方面,道德修養(yǎng)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具體包括:教育能力,思政課教師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法,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能夠保證思政課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思政課教師要學貫中西,拓展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心理學等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知識,擁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能夠客觀全面分析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情況;人格魅力,思政課教師要有誨人不倦、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開拓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品質,使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道德修養(yǎng),思政教師要具備誠實守信、公正廉潔、表里如一、奉獻社會的高尚道德品質。
(二)思政輔導員的素質能力構成
思政輔導員要具備思政教育能力、新媒體運用能力、學生事務管理能力、學生學習指導能力、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能力、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危機事件應對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和研究實踐能力。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輔導的思政教育能力是核心素質能力,要求思政輔導員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做好學生思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本道德規(guī)范教育等工作,在素質能力上達到政治性與時代性統(tǒng)一、專業(yè)性與職業(yè)性統(tǒng)一、主導性與主動性統(tǒng)一的要求[2]。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的現(xiàn)狀
(一)核心能力不足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能力為思政教育能力,但是部分工作者安于現(xiàn)狀,不重視個人學習、個人研修、個人踐行,使得思政教育能力停滯不前,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對于專業(yè)思政課教師而言,他們雖然擁有扎實的學科支撐和專業(yè)知識,能夠保證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質量,但是卻在思政教育水平上有所差異。部分教師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實踐行動,造成思政教育仍停留在理論灌輸層面,削弱了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3]。
(二)發(fā)展能力不足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發(fā)展能力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自我提升能力和研究能力不足兩個方面,受思政教育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隊伍人員配置有限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很難分配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術研究,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之下,思政教育工作者缺少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熱點、難點、敏感點問題的專研主動性,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很難針對新情況快速做出應對措施,易延誤思政教育的最佳時機,或者出現(xiàn)盲目應付工作的情況。
(三)業(yè)務能力不足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業(yè)務能力不足,具體體現(xiàn)在新媒體運用方面的素養(yǎng)能力欠缺,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者難以做到思政教育工作的與時俱進。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高校學生易受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干擾,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產生動搖。尤其對于部分思政素養(yǎng)薄弱的學生而言,當他們接觸到網絡中帶有政治意圖的負面信息之后,會產生價值觀扭曲,對社會主義事業(yè)失去理想信念,這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急需面對和解決的新難題[4]。但是,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媒體運用能力嚴重不足,尚未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運用新媒體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等占領網絡思政教育高地。
四、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的途徑
(一)鼓勵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終身學習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增強自我學習、研修深造的內驅力,不斷充實、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提高自身理論素養(yǎng),從而推進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素質能力穩(wěn)步提升[5]。在個人研修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從以下方面開展理論學習:其一,夯實學科基礎。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準確區(qū)分核心學科、外圍學科和對象學科,深入學習和掌握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為順利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打下基礎。核心學科以思政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學為主,外圍學科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對象學科以大學生所要學習的相關課程為主。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掌握上述多學科知識,擴大自身知識體系的廣度,提高自身理論知識素養(yǎng)。同時,思政教育工作者還要推進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深入專研某一學科領域或某些學科領域,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個人專長,延伸專業(yè)知識體系的深度。其二,拓展基礎理論。在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備學科支撐的前提下,要圍繞學科理論體系,拓寬自身的知識口徑,使自身成為知識廣博的教育工作者,能夠成為教育學者和專家,不斷提升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素質能力。其三,提高文化素養(yǎng)。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在專業(yè)知識建設的同時,還要重視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學習文學、音樂、書法、美術等方面的知識,增強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推動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實踐創(chuàng)新
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項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證思政教育工作始終以理論知識為根基、指導和依據,使教育工作緊密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特點,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要深入分析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將掌握的理論知識大膽應用到工作實踐中去,使理論轉化為實踐的依據,積極推進思政教育工作實踐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斷提升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素質能力。思政教育工作隊伍要重視工作實踐中的經驗積累,敢于打破傳統(tǒng)思政教育模式的束縛,積極引入新型的教育手段和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增強思政教育工作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思政教育工作的實踐創(chuàng)新過程實質上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確認、理解和更新其核心素質能力的過程,能夠幫助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晰地審視自我,明確自身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倒逼自己不斷學習思政理論知識及其邊緣學科知識,步入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素質能力螺旋上升階段[6]。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更要重視核心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掌握網絡新媒體平臺的應用方法,將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網絡平臺作為思政工作重要陣地,通過網絡平臺掌握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思想狀況,對學生進行有關病毒防治專題的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而不斷提升思政工作隊伍應對突發(fā)事件的素質能力,從而更好地達到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組織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培訓
高校要制定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培訓計劃,將培訓計劃貫穿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全過程之中,促使思政教育工作隊伍通過參與各個階段的培訓,不斷提升素質和能力,更好的完成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任務。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培訓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職前培訓。培訓內容以思政教育理論學習為主,使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備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論知識;二是入職培訓。培訓內容以學科知識、職業(yè)規(guī)范、職業(yè)要求學習為主,引導思政工作者實現(xiàn)專業(yè)性與職業(yè)性統(tǒng)一;三是在職培訓。培訓形式包括政策學習、理論學習、學術研究、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著重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傳播與引導能力、活動組織能力、課程教學能力、心理咨詢輔導能力、科技創(chuàng)新指導能力、多媒體應用能力、學生發(fā)展指導能力等,從而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能力[7]。
(四)建立思政教育工作考核機制
高校要針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實際工作情況建立起公開動態(tài)的考核機制,通過工作考核,使思政教育工作者明確自身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效能上的不足,進而幫助思政教育工作者明確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方向,促使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不斷提升素質能力。思政教育工作考核機制的實踐策略如下:其一,明確考核標準。高校要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選取考核指標,對思政工作者的業(yè)務知識、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廉潔從教、工作添堵等情況進行客觀評價。考核指標可結合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構建起科學、合理、全面的指標體系,以有效反映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質能力水平。其二,規(guī)范考核程序,高校要定期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考核評價,采取實地考核的方式,了解被考核對象的綜合表現(xiàn),獲取真實的考核資料。在考核之后,要及時在校內公布考核結果,并將考核材料提交到人事部門存檔,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職務晉升、評優(yōu)、行政處分的重要依據,建立起考核結果與獎懲激勵措施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能力的積極性。
五、結語
高校要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素質能力的提升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點,通過開展終身學習、推動實踐創(chuàng)新、組織業(yè)務培訓、建立考核機構等途徑,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能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效開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新時代下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接班人的培養(yǎng)要求。
參考文獻
[1] 楊雪芬.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0):95-96.
[2] 何瑞芝.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才智,2018(5):41-42.
[3] 謝健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研究[J].科技風,2019(6):104-105.
[4] 姚科宇.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問題與工作技巧分析[J].智庫時代,2019(6):84-85.
[5] 郭佳琪.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素質能力的提升[J].文教資料,2019(5):128-129.
[6] 陳正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2):78-79.
[7] 胡恒釗,文麗娟.“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研究[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8(12):82-83.
作者簡介:劉志強(1990- ),男,山西大同人,法學碩士,浙江傳媒學院電視藝術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