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川
【摘要】隨著社會進步與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不斷向前推進,素質教育日益深入開展,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發(fā)揮出至關重要作用。然而,在多種因素影響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并不理想,基于此,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結合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的分析,探討了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以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教育中不單單傳授學生豐富的知識,更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可以知道,其中所蘊藏的法律常識與道德常識非常豐富,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以此促進學生的道德水平與綜合素質提升?;诖?,要在全面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問題基礎上,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此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存在的問題
目前來看,在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了諸多方面的問題,具體而言,包括了以下幾點內容:
首先,教學內容單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屬于一種通用教材,主要是根據新課程標準所編寫的,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與教學內容存在關系。當前,教師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而忽視深入地挖掘有關的內容,教學內容極為單一,影響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
其次,落后的教學方式,不同于語文外等學科,《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這就要求教師根據道德與法治學科特點,選用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驗教學方式。然而,實際情況是,在傳統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束縛下,當前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多的教學方式,而情境教學法以及小組討論等往往被教師所忽略,教師講,學生聽教學課堂,難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而這時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相背離的。
最后,忽視加強學法指導。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以及思想品質,依托于各類實踐平臺,在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以及實踐能力,在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入背景下,小學教學活動中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大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然而由于教師忽視對學生進行正確學習方式的指導,學生的學習效率長期難以得到提升。
二、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開始之前,首要任務是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教學目的,并通過設計各種活動,以此實現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我是小學生啦”這一部分內容時,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剛剛進入到小學,校園環(huán)境,教師與同學都是陌生的,一時間極容易出現不適應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校園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將這一堂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學生之間相互認識,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每個學生先進行自我介紹,在此之后可以開展傳遞黑板這個小游戲,當黑板傳遞到某個向學生手中后,該名學生就要站起喊出自己的名字,這個愉快的游戲活動之中,學生之間的了解進一步增進??傊?,制定教學目標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開始之前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為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二)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大多是枯燥且無趣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的應用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所以,教師要重視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貼近學生的生活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更加易于學生的接受與理解,以此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整理內務時,并不是直接向學生講解衣服以及床鋪的折疊方式,而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整理好自己書包,其中,對于整理速度快且整潔的同學,要進行必要的獎勵。除此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作息時間規(guī)劃表格,并督促學生要按照規(guī)劃認真執(zhí)行,通過開展生活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按照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積極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進行自身角色轉變,由以往的教學主導者轉變?yōu)榻虒W引導者組織者與促進者,給予每個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
比如,在學習“我和我的家”這一部分內容時候,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向學生播放動聽的歌曲,如,可愛的家,讓愛住我家,在歡快的樂曲之中,讓學生感受家的含義,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繪制一幅全家福,發(fā)揮出每個學生的特長,比如,有的學生繪畫能力強,有的學生的字寫得非常好,有的學生擅長于填充顏色等,在學生共同努力下完成一幅全家福,既強化了學生的知識內容理解,又很好地發(fā)揮出每個學生特長,讓學生的才會得以展現出來。
(四)打造生活化課堂,豐富教學內容
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之中,必須要重視與生活的結合,通過進行生活化情境的模擬,強化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并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以此實現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
比如,在學習“我們不亂扔”這部分內容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向學生播放公園、小區(qū)以及菜場公共場所的圖片以及影響資料,引導學生要愛惜公共環(huán)境,引發(fā)學生的公德心,使學生自覺地將拉近丟進垃圾桶,實現對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又比如,在學習我們小聲點這一部分內容時候,可以向學生播放課堂內大聲喧嘩,下課打鬧等視頻,讓自己感受到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并向學生提出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引導學生下課后不打鬧,關門要輕聲,公共場合不喧嘩等,由此讓學生形成文明守禮的習慣,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提升
(五)課后作業(yè)實踐化
課后作業(yè)是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以往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以抄寫作業(yè)為主,為了提升課后作業(yè)的效果,要根據《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的特點,布置實踐化的課后作業(yè)。比如,在學習了“說聲謝謝”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布置這樣一道課后作業(yè),每個學生回家之后 和自己的父母說一聲謝謝,為了表達感謝的誠意,可以動手收集材料并制作禮物,感恩父母為自己辛苦的付出,在保證了教學效果同時,促進了家庭的和諧。
(六)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
教學考核與評價屬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重要環(huán)節(jié),積極正面的評價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重要幫助,當前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主以學生成績?yōu)槲ㄒ恢笜?,難以實現對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因此,為了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必須要重視對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yè)完成度等納入到考核范圍中,以此保證考核評價的全面性。此外,在每個學期末可以引導學生總計自己的學習成果,哪些是需要進一步改進的,采用新型考核制度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檢測,由此促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人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對學生今后成長與發(fā)展都是有益的。所以,作為教師要高度重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通過多種方式的應用,全面地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朱路.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20,11:24-25.
[2]李萬鵬.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0,16:37-38.
[3]張中華.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13:1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