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瓊
【摘要】對學生錯誤的言行進行批評是一項復(fù)雜的工作,既要掌握批評的尺度,也要注意批評的對象,既要注意批評的場合,也要掌握好批評的時間,既要考慮批評的語言,同時也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批評學生的錯誤言行是一門藝術(shù),要想取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需要老師的寬容、耐心和愛心。
【關(guān)鍵詞】程度;對象;場合;時間;語言;方式
作為教育者每天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有勤奮好學的,有乖巧聽話的,有默默無聞的,但也有懶惰的,違紀的……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焙脤W生也有不足,而后進生則更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行為,對后進生的缺點和錯誤進行批評,是教師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研究、教育、幫助后進生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后進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復(fù)雜多變的,外表看似傲慢驕橫,心理卻存在自卑,甚至自暴自棄;有些學生犯了錯誤表面上看是滿不在乎或是故意犯錯誤引起老師的注意,其實其內(nèi)心是要求進步的,他們對優(yōu)生常常表現(xiàn)出“岐視”,但心里會泛起羨慕之情;他們受到諷刺打擊和孤立時,會產(chǎn)生極度的怨恨和憤怒,有時甚至會不顧一切,企圖報復(fù);當他們稍有進步受到表揚時,又會興奮不已,躍躍欲試。因為不能約束自己,往往經(jīng)常反復(fù),當學生重復(fù)犯錯誤的時候,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內(nèi)心都是復(fù)雜的,有懊悔、自責、自卑、患得患失、僥幸……有“破罐子破摔”,有渴望得到別人原諒,再給自己改正的機會,等等,總之,他們的心情是矛盾和痛苦的。
可見,批評學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講究科學和藝術(shù),否則,被批評的學生不僅不接受批評,反而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后進生中的多數(shù)是希望看到光明,得到溫暖和幫助的,需要老師作艱苦的個別教育工作,拉他們一把,把他們引向正道,尤其是當他們犯了錯誤時,老師對他們的批評教育更要講究藝術(shù)。以下幾個因素在批評教育學生時需我們認真審度:
一、注意批評的程度
這是教師需要處理好的首要問題。對學生嚴重的錯誤行為進行批評時不能輕描淡寫,而對他們一些輕微的失誤則不能小題大做。如,對學生的嚴重錯誤只輕描淡寫的批評,則不足以引起他們的警覺,會產(chǎn)生僥幸心理甚至鋌而走險;反之,如果對一些輕微的缺點或失誤進行暴風驟雨般的批評,則會造成學生膽小怕事自卑懦弱。
二、注意批評的對象
小周成績在班上偏后,平時表現(xiàn)比較耿直,有時暴躁,也喜歡幫老師干活,比如,主動擦黑板、拿教具之類。有次,一連幾天不交數(shù)學作業(yè),無精打采,上課打瞌睡,數(shù)學老師叫醒他并點名進行批評,誰知他突然暴跳如雷,與老師頂撞起來,歇斯底里地叫:“我就不做,怎么的?我不想讀書了!我要去跳樓!”然后奔出教室,老師只好停下課急忙去追他,這么大的響動也驚動了校長,校長截住他,并把他抱住,想讓他冷靜,但他根本冷靜不下來,還對校長拳打腳踢,揚言“不想活”。班主任趕來后,拉住他的手離開人群,來到校園的一棵大樹下,取出紙巾幫他抹去眼淚鼻涕,讓他先做幾下深呼吸,然后再向班主任講遇到了什么情況,小周平時對班主任是挺信任的。原來他父母最近在鬧離婚,導(dǎo)致他很彷徨,情緒很低落無心向?qū)W,甚至不想活了。班主任了解情況后,對癥下藥,因勢利導(dǎo),與家長溝通處理好了這件事。
現(xiàn)在有些學生心理比較脆弱,不時有學生走極端的報導(dǎo),像上面提到的小周這樣的事一旦處理不好,后果不堪設(shè)想。生活中有一類這樣的學生,他們情感豐富、精力充沛、敢作敢為、遇事不思考、頭腦不冷靜、性格粗暴、易沖動。對容易感情用事的情緒易變型的學生,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場合,正面的引導(dǎo),和風細雨式的談話,以朋友的姿態(tài)使其心平氣和,即所謂的以柔克剛,如果以硬碰硬,往往會“正正得負”,收到的效果將與教育者的意愿相反;而對那些自尊心強,性格內(nèi)向又敏感的學生,對他們的批評可輕些,甚至點到為止;又如對那些能力低弱型的學生,他們希望教師真誠的愛護,需要推心置腹地談話,鼓勵他們樹立信心,鼓起勇氣與錯誤行為進行斗爭。
三、注意批評的場合
批評學生,有針對個別的,有針對全班的。在施行批評時,是針對個體還是整體,也是一個應(yīng)該引起教師重視的問題。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教師在批評某個學生時,往往把其他人甚至全班學生不分青紅皂白統(tǒng)統(tǒng)附帶訓(xùn)斥一頓,令其他學生也會蒙受著“不白之冤”;而在批評全體學生時,又偏愛“抓典型”,大有“殺一儆百”之勢。這樣的批評方法是不恰當?shù)?。因一人的過錯而批評全體,會使全班學生人人自危;而在對大多數(shù)甚至全體學生普遍存在的缺點或錯誤進行批評時抓一兩個“典型”,會使成為“典型”的學生認為老師針對他們,對他們有成見。這輕則影響教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重則可能導(dǎo)致個別學生走向極端,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如果一兩個學生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老師只在班上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而不痛不癢地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會讓犯錯誤的學生心存僥幸,或者錯誤地認為老師對他們格外“開恩”,下次又會重犯。
有時,個別學生的錯誤行為可能會發(fā)展成為普遍現(xiàn)象,為了防微杜漸,在班中批評時未必要指名道姓,這并不意味著就是批評全體,而是為了保護被批評的學生的自尊心,這既能使被批評的學生心中有數(shù),受到教育,改正錯誤,又教育了全體。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不留情面地點名批評,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僵局。如果學生又特別愛面子要強當場與老師頂撞,會令老師難以下臺,其他學生也會陪著“受罪”。
四、注意批評的時機
對涉及安全或危害明顯的錯誤行為絕不能姑息,必須及時制止和糾正并進行嚴厲的批評,過時才處理,時過境遷,學生對錯誤的認識已經(jīng)淡化,必定不重視對錯誤的認識,教育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了。而對于涉及思想和感情等問題則可找適宜的機會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行引導(dǎo)和教育;對證據(jù)充分,事實清楚的錯誤可及時批評,對證據(jù)不足,事實尚未清楚的錯誤應(yīng)當查清楚后再作處理。老師批評學生的錯誤時最好不要把學生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混為一談,有在其傷口上撒鹽之嫌。這容易使被批評者產(chǎn)生老師故意“找茬兒”的錯覺,或者有認為自己已經(jīng)是一無是處之感,不利于被批評者改正錯誤。
五、注意批評的語言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它警示作為老師,批評學生時切忌挖苦、諷刺、揭短,語言一定要慎之又慎。語言得當,事半功倍,語言失當,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獲或者前功盡棄。學生有些行為是可以通過一些激勵的語言促進其內(nèi)化的。比如,有些學生寫字馬虎潦草,老師并沒有直截了當?shù)刂v“看你這作業(yè)亂七八糟的,罰寫十遍”,而是在黑板模仿其字體,讓其他同學辨認,然后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的老師的小學老師當年看到老師這樣的‘書法作品時,贊揚你們的老師一定能成為書法家的‘優(yōu)秀反面教材,從此我一改故態(tài),一絲不茍地寫字了,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寫好的!是不是?”學生會很樂意接受的。又比如因上一節(jié)是體育課,學生因足球場貪玩而遲到,本應(yīng)受到批評的,正在上課老師卻說“不好意思,老師比你來早了!”一句看似玩笑的話,會讓學生覺得不好意思,下次一定不會遲到了。再如,學生故意在教室亂丟垃圾,用“罰你打掃教室衛(wèi)生”進行教育,不如改一種說法是:“一位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肯定不會這么干的,給你一次做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的機會?!庇貌煌恼Z言表達方式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妙趣橫生的語言令人回味無窮,作為教育者,應(yīng)講究點語言藝術(shù)。在批評過程中,使用能引人深思的有啟發(fā)性的故事、語意雙關(guān)的詞語、貼切的比喻等等,使批評在和風細雨般的氣氛中進行,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六、注意批評的方式
對上課時有不少學生坐得東倒西歪又東張西望時,如果只批評某些學生坐不端正上課不專心聽講的話,遠遠不如表揚某某學生坐得非常端正非常專心聽課的效果好,這樣的做法屢試屢爽。作文課,一名學生趴在桌子遲遲不動筆,同桌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向筆者告狀:“老師,他趴在桌子上很久了,什么也沒做?!惫P者說:“寫作文需要打腹稿的,他正在認地進行構(gòu)思,別擔心,他馬上就會動筆的?!辈挥谜f,這位學生懷著感激的心情立即開始了寫作文。遇到學生無助或者處境尷尬時,老師應(yīng)避免嚴厲訓(xùn)斥或粗暴指責,用寬容的態(tài)度給學生一個臺階,變批評為鼓勵,學生自然心生感激,就會朝著老師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教育者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教育學生公平公正,對事不對人,既要原則也要講究語言藝術(shù),同時也要提高個人修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魅力?!坝H其師信其道”,老師有威望,學生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
教師批評學生的本意是愛護學生。我們對后進生進行個別教育的時候,必須透過缺點錯誤看長處優(yōu)點;批評學生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消極因素轉(zhuǎn)變成積極因素,取長補短,點燃其心中的希望,引導(dǎo)他們對前途充滿信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