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婭娜 劉新玲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日趨成為國家和社會的關注點。將心理咨詢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僅有利于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而且可以更好地認識大學生的思想變化。文章從二者結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入手,進而分析其結合的必要性,立足于二者的結合路徑進行探析,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詢;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在多個場合被明確提出,將心理健康納入了國家治理體系之中也成為應時之舉。黨的十八大提出我國進入新時代,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和思想也會呈現(xiàn)出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中不乏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良的思想,因此,不僅需要高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成長是否健康,從而要求高校要將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聯(lián)系起來加強和改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結合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的結合中存在某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首先,從心理咨詢本身的發(fā)展而言:心理咨詢在我國發(fā)展時間較短,本身理論和方法上存在不足,加之相關方面的人才欠缺。心理咨詢始于上世紀80年代,并不斷呈現(xiàn)發(fā)展壯大之勢,但我國心理咨詢行業(yè)的相關從業(yè)人員存在專業(yè)水平參差不齊,專業(yè)認識性不足等問題。在高校的心理咨詢的人才配備方面也存在有同樣的問題。就目前來看,兩支隊伍在人員構成上交叉重合甚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等人員來負責。心理咨詢隊伍往往是由專職的心理咨詢教師,心理學教師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組成,隊伍中存在部分人員不具備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的問題。其次,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咨詢工作的實施力度存在差距。在某種程度上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論是在時間還是在物力上投入力度相對較大,如大學生日常開展德育活動,開設專門的公共課程,開辦講座等。而心理咨詢工作卻不具備這樣的特點,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詢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存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建設缺乏重視,經(jīng)費投資少,辦公條件差,設備陳舊未能得到及時更新,高水平的專業(yè)人員缺乏等問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結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雖然在學科范疇等多個方面存在不同,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可以契合。在高校中,二者相結合發(fā)展可以促進學生朝更加有力的方向發(fā)展,也為二者在高校工作中的結合運用提供了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存在一致性
從概念上進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規(guī)范,不僅使其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還包括對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質進行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質。當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是為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引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最終外化于行。
心理咨詢則屬于心理科學范疇,主要指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方法,通過自身所學的心理知識和心理技巧及手段對求助者進行指導,解決其在心理上出現(xiàn)的困惑和問題,最終目的是促進其心理狀況和態(tài)度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咨詢發(fā)軔與西方,而且最初并非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心理學在存在交叉領域,并且隨著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戰(zhàn)必須需要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加以解決從而逐步將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運用于實際的高校工作需要當中。
從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概念出發(fā)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有著共同點。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目的具有一致性。盡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理咨詢則是在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范疇內建立起來的,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詢都力圖通過本學科中的手段和方法促使對象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健康和全面發(fā)展的人。第二,教育功能具有互補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采用訪談等方法來了解受教育對象的心理狀況,思想觀念等,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側重于宏觀的指導。心理咨詢常常采用傾聽,疏導等方法,針對的是個別人的問題,引導其走出思想上的偏差,更注重的微觀引導。第三,方法手段具有交融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常常采用說服教育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心理咨詢的方法的相互借鑒。
(二)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社會現(xiàn)實需要所決定
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應當樹立正確的意識,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依然存在問題。第一,大學生尚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心智發(fā)展尚處于不成熟的階段需要對其加強思想及心理方面的指導。第二,從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影響來進行分析,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不斷發(fā)展加快了信息的傳播,其中不良的社會信息和錯誤的社會思潮與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fā)生沖突。思想正處于活躍階段的大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的碰撞,在價值觀念上極易出現(xiàn)矛盾和混亂影響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僅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在思想層面上要引導,更要注重在細節(jié)方面為大學生提供及時的心理疏導,指引大學生正確看待人生。
此外,二者的結合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將心理疏導的概念列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并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在某種意義上,心理疏導是一種狹義的心理咨詢概念,將心理疏導納入思想政治工作范圍實際上就是要將心理咨詢的方法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面對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對心理方面的人文關懷和疏導不斷受到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及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了心理咨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要求要加強相關的隊伍建設,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梢?,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態(tài)成為時代發(fā)展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
(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不足
盡管一直在倡導和追求新的教學方法,力圖將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的轉化,但是目標的實現(xiàn)仍然需要過程,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新的問題。首先,從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而言,盡管提倡和不斷努力踐行"因材施教"的原則,但是依然受到統(tǒng)一教學標準設定,這會在某種程度上忽視學生的差異性,忽視大學生在心理水平和思想層次上的差異性。其次,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絕大部分仍然采用的班級制,班級輔導員或授課教師并不能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對學生的近況也不能做出及時準確的了解,這也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個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需要心理咨詢作為一個有益補充。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結合的路徑
基于以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在多個方面都可以互補,將之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會對大學生產(chǎn)生更加有效的效果。
(一)高校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部門輔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論層面為學生提供科學正確的指導,但對于某些個人心理層面出現(xiàn)問題的指導不到位,需要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來進行指導保證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如,在引導大學生對待戀愛問題時,思想政治教育更側重于整體的戀愛觀方面的指導。對于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說,在情感受到創(chuàng)傷時可能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相對較弱,需要專門的具有心理學方面的老師進行疏導,最終讓學生走出陰影。第一,高校要引進心理學方面的專門人才,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給同學進行專業(yè)的指導。再者,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影響下充分發(fā)揮心理咨詢的作用,開通有關心理咨詢的線上平臺,方便學生的詢問。許多高校都設置有心理咨詢方面的微信公眾號,定期更新內容,發(fā)布相關信息,并且開通有網(wǎng)上預約功能,方便學生使用。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與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二)高校建立完整的心理檔案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參考資料
當前,我國致力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及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注重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因此,在重視學信檔案的建立的同時,要建立完備的心理檔案,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一個參考材料。第一,定期規(guī)定學生進行心理測評,將其結果放入心理檔案中。目前各所高校在新生入學及每個學期都要求學生進行心理測評,將測試結果進行科學分析,作為衡量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之一。第二,對于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要進行跟蹤并建立專門的檔案,在保密原則的指導下,借助不同的心理問題,不同的案例來豐富檔案,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發(fā)展動態(tài),還可以為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研究素材。
(三)思政教師要加強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學習借鑒心理咨詢的原則和方法。首先,要主動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其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融入心理咨詢的某些原則。如交友原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運用不僅可以促進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且有助于進行新型課堂教學。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尋求幫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與學生接觸多,對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相對來說較為了解。首先,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對于心理咨詢有正確的理解,認識到心理咨詢的重要性,目的是讓學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或者問題時能夠主動尋求心理學老師的幫助,要正確認識到心理咨詢并不代表有心理或者精神疾病。其次,思政教學工作者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轉化,不僅僅是在理論上為學生進行指導,更要注重觀察學生的思想。
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品質的發(fā)展從不同的層面,運用各自不盡相同的方法發(fā)揮著都促進作用以達到共同的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且二者不可相互替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從理論層面來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心理咨詢從心理層面注重個人的健康發(fā)展。在實際工作中,二者的結合出現(xiàn)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發(fā)展中不斷磨合,創(chuàng)新,共同為培養(yǎng)新時代的有為青年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2]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2017-10-18.
[4] 張耀燦等.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6] 佘雙好.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模式的運行機制探討[J].高校輔導員,2017(6).
[7] 佘雙好.思想政治教育人員何以能夠從事心理咨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10).
[8] 周婧.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服務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