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課改的實施,對小學語文習作指導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就是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根據(jù)目前的習作指導情況來看,并不樂觀,存在如教師在習作指導教學中偏離了教學實際,點評的方式缺乏一定的指導性,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等一系列問題。對此,教師需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寫作的質(zhì)量和效率,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質(zhì)的提升,也為小學生今后的語文習作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六年級;語文習作;策略
按照當前的情況來看,在我國小學六年級的習作指導教學中,教師并未重視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一味采取“填鴨式”“滿堂灌”等教學方式,學生覺得習作學習具有一定的壓力與難度,從而產(chǎn)生抵觸情緒[1]。從習作教學本身來看,習作教學可以很好地反映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他們的語文思維能力。所以,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習作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不再害怕習作,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文章,而不是“嫁接式”作文。
一、語文習作指導的現(xiàn)狀
1.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小學語文習作指導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但根據(jù)目前的習作指導情況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是以傳統(tǒng)教學方法為主,在課堂中只是一味地講解知識和讓學生模仿訓練。在講解完寫作的方式與技巧后,教師便給學生指定寫作的模式,導致學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無法進行拓展,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寫作的效率與質(zhì)量也難以獲得提高。
2.習作指導未結(jié)合生活實際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習作指導時都是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規(guī)定進行講解的。同時,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指導方式都是一模一樣的,加上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在教學時很少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來進行習作練習,從而導致學生偏離了生活實際,寫出來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缺乏感情,毫無吸引力。
3.習作點評缺乏指導性
習作點評在習作指導中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但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對習作的點評并不重視。根據(jù)目前的情況來看,教師點評的都是那些優(yōu)秀的作文。在習作點評課上,教師一般是對優(yōu)秀作文中優(yōu)秀的地方進行簡單的解說,或者將學生的作文進行分類,再從中選擇幾篇比較典型的作文進行點評。這樣會造成學生在教師點評結(jié)束后,依然不知道該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對教師的點評也是一知半解。
4.習作的點評不恰當
大多數(shù)教師給學生的作文評語是“全文用詞比較通順”“文章具有真情實感”等,這些評語對學生提高習作水平并不能起到任何的實際作用。另外,教師在給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并沒有結(jié)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去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而是通常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要求學生。也正是因為這些不恰當?shù)脑u語或點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違背了新課改對小學六年級學生習作的教學要求。
5.基礎知識不夠扎實
要想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就必須有豐富的詞匯儲備。但根據(jù)現(xiàn)在的習作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的字詞、成語、句子等都嚴重缺乏,從而導致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難以準確表達心中所想或無從下手。
二、新課改下小學六年級語文習作指導的具體策略
1.結(jié)合自然,感受真實
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進行習作指導時會讓學生去積累、抄寫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并讓學生將之融入習作中。雖然這也算是一種習作的指導方法,但長此以往學生會習慣性地借助他人的詞句,這樣會導致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缺乏自己的想法和真情實感,質(zhì)量也會大打折扣,內(nèi)容也會非??斩?。根據(jù)這一情況,教師可帶領學生去大自然中感受真實存在的景物,將看到的景物以及自己的感受以寫作的方式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寫出來的文章可能不會特別吸引人,但卻充滿了學生的真實感受,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所以,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前可以帶領學生去校外看看風景,并在學生觀看風景的過程中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積累習作素材。若是沒有時間組織學生觀景,教師便可提前給學生布置接觸自然的習作任務,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觀察到大自然中的美麗景色,還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例如,教師在教學描寫景物的文章時,便可采取上述方式,帶學生走向大自然,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觀察大自然的美景。如定點觀察法,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固定的地方,變換多個角度、方向?qū)拔镞M行觀察,然后再讓學生將自己所看到的景物進行詳細的記錄,這種定點觀察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將景物描寫得更加詳細,同時具有獨特的魅力。再如移步換景法,教師讓學生進入大自然中,以走動的方式來觀察遠近不同距離的景物,從多個視角觀察同一個景物,進而將其描寫下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調(diào)動多種感官進行描寫,如用眼睛去看大自然的景色,用耳朵去聽大自然的聲音,用鼻子去聞大自然的味道,利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來的文章更具有真情實感。其實無論采取哪種方式去觀察和寫作,只要是自己經(jīng)歷、看到和感受到的,都可以寫出好文章。
2.結(jié)合生活,積累素材
生活中每天都會發(fā)生不同的事情、不一樣的故事,生活每天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更新。這樣看來,生活不就是一個隱藏的習作素材庫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普遍偏小,寫作水平并不高。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習作指導。如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進行習作指導教學,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的作文才能更好地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出來。當然,要想讓學生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很好地表達出來,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認真體會生活中的一些人與事[2]。另外,教師還需要傳授學生一些寫作方面的技巧,讓學生能夠?qū)懗雠c生活實際相符合的文章。
例如,在進行《讓生活更美好》這篇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有用的素材,如校園中的某一處景物,家庭中發(fā)生的事情,社會的點點滴滴,四季的變化等,這些都可以運用到寫作中去。教師在引導學生搜集素材時,要告訴學生不能只用眼睛去觀察,還需要用心去體會,這樣才能在作文中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另外,教師要告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最好選擇自己比較有感受且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寫作,將自己所看到的、經(jīng)歷的事情寫下來,從而寫出一篇好作文。
3.結(jié)合教材,深入拓展
杜甫曾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寫出好作文,便需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訓練。眾所周知,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要想給學生較好的寫作指導,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開展拓展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非常多的優(yōu)秀課文,這些都是編者精心挑選的,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那么,如何結(jié)合教材指導學生寫作呢?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探索教材中的寫作方式,進行仿寫、續(xù)寫、縮寫等。同時,挑選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近的課外閱讀資料進行對比閱讀,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自然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
4.結(jié)合其他學科,豐富寫作形式
將各學科相融合,具體來說便是將美術(shù)、體育、音樂、科學、勞技等學科與習作教學結(jié)合起來,從而豐富習作練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將不同學科中的學習經(jīng)歷用筆記錄下來。如學生在美術(shù)課上學會了畫山水畫,教師便可讓學生將自己畫畫的過程、困難和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學生在勞技課上知道了怎么樣去縫書包、釘扣子,教師便可讓學生將自己跟著教師學習的過程以及縫好之后的心情寫下來;學生在音樂課上學會了一首歌曲,教師便可讓學生將歌曲的曲調(diào),自己唱出來的感覺等描寫出來;還有體育課上,學生為之付出的汗水、時間等,教師便可讓學生以寫作的形式記錄下來[3]。
5.完善鼓勵機制
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出學生的問題,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意識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作文評價中,基本上都是教師一人進行評價,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取教師的點評。這種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評價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小組評價,最后再由教師進行評價和總結(jié),這樣能夠讓學生有參與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另外,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評價過程中不能只是批評,還需要有適當?shù)墓膭?,說話需要有藝術(shù),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也才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鼓勵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還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喜歡表達的寫作習慣。
結(jié) 語
從小學六年級學生寫作的情況來看,內(nèi)容空洞、缺乏寫作技巧、詞匯量匱乏等都是他們無法提高寫作質(zhì)量的主要原因。所以,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需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創(chuàng)新指導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讓他們不再抵觸寫作,甚至喜歡上寫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段盛玉.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指導方法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19(18):31.
[2]劉鳳英,于 欣. 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6):105-108.
[3]李 燕.“化”教無形,步步精心——評吳勇老師執(zhí)教的習作指導課“我的動物朋友”[J].語文教學通訊,2017(36):41-42.
作者簡介:玉桂夫(1972— ),男,壯族,廣西河池人,一級教師,本科,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