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坤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教育各個學科也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將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為學生營造生動愉悅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理解所學課文內涵的同時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信息技術;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4C-0096-02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年齡偏小,性格極其活潑,喜歡探究新鮮事物。語文教師設計教學方案時應滿足學生主體需求,嘗試站在學生角度分析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為課堂增添趣味性,啟發(fā)學生思維,全面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鼓勵學生在探索知識中形成強烈的情感體驗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一、巧妙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閱讀情境
閱讀能夠幫助人拓展知識和陶冶情操,更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的學科,其課程目標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列為重點內容,而閱讀能力則涉及檢索、分析、理解、歸納總結等各種能力。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無疑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將其與閱讀教學有效融合,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在滿足學習需求的同時增強其閱讀能力。語文教師可借助文字、圖像、聲音以及動畫等多種信息技術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使其產生探究知識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以《草原》一文為例,教材課文插圖過于簡單,無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廣闊壯麗的草原美景和清新寧靜的草原天空。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借助互聯(lián)網搜集與草原有關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之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與他人分享,這種不僅能促使學生從整體角度感悟草原獨特秀麗的風景,更能讓學生較好地品味文本語言,讓學生對草原特有的風景等產生較為深刻的印象,瞬間活躍學生思維。在了解了神奇美麗的大草原和其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時,能夠在欣賞神奇秀美的風光中學會運用自身語言描述,此時教師引入文本內容必然能收獲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妙借助信息技術,引入翻轉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是當前教育領域常見的教學形式,教師所制作的視頻要凸顯精致、短小等特征,能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制作的視頻時間一般集中在5~10分鐘,此類視頻模式也被稱為慕課或微課。
語文教師制作視頻時要明確閱讀教學目標,緊抓課文重難點,視頻以明快、簡潔為主,無需出現(xiàn)教師身影,只出現(xiàn)板書和聲音即可。完成制作后可將視頻分享到微信或班級QQ群當中。學生在閱讀中也可提問,教師可以及時通過群聊答疑,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局限性。微視頻中還要體現(xiàn)閱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要求方面包括富有感情、自然流暢且清晰準確;技巧方面包括重音、語調、停練、語速等,清晰簡潔的視頻畫面搭配清晰流暢的語言講解,能夠使學生更快地掌握閱讀技巧。與此同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學情選取相應的閱讀文本讓學生自主閱讀,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針對性。
以《慈母情深》一文為例,教師在正式授課前為學生布置以下任務:先讓學生朗誦詩歌《母親的牽掛》并分享讀后感。之后,教師在黑板上寫課文標題并運用紅色粉筆凸顯“深”字,再緊緊圍繞“深”提出相關問題:“慈母情深究竟有多深?”“慈母情深如何體現(xiàn)深?”“作者如何對讀者表達?”學生先自主思考上述問題,之后在課堂上與教師以及同學討論解決問題。同時,教師為學生布置了解課文重難點知識任務,即緊抓課文關鍵詞,闡述課文大意,通過品讀課文深入體會慈母情深。最后,運用微視頻為學生提供閱讀提示,學生默讀課文后再做批示。而微視頻提出的閱讀提示有以下幾條:“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貧寒的家境?”“對文中哪些描寫母親的語句產生了深刻印象?”“是否對作者描寫產生同感?”
從上述教學中可以看出,將翻轉課堂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學習效率。事實上,基于翻轉課堂下的閱讀教學需要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因此,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以合作形式分析問題。學生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會先預習課文,歸納總結疑惑問題,最后師生與生生互幫互助解決難題。
再以《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為例,教師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目的在于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身學習體系,達到深入理解課文內涵的目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需要學會列出小標題,厘清文章脈絡與結構。教師在學生閱讀預習后可提出以下問題:“課文按照哪種順序描寫?”“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能將課文分為幾部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相互幫助,將所學知識內容內化為自身學習體系,提高了閱讀學習的質量。
三、巧妙借助信息技術,提升群文閱讀質量
群文閱讀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型教學方式,能有效改變傳統(tǒng)單一、沉悶的課堂氣氛,更是對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的補充,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能掌握知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中可將信息技術與群文閱讀相結合,改變教師先讓學生閱讀全文,之后講解重點詞匯、語句和中心思想,學生被動聽講的現(xiàn)狀。調動學生參與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和思維,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實現(xiàn)全方位、多層次和原生態(tài)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始終圍繞教材內容,選取風格相似的課文展開閱讀活動,在體現(xiàn)語文教材完整性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群文閱讀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例如,教材中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古詩三首》《聽聽,秋的聲音》《秋天的雨》等文章,從文本標題中可看出,文本內容講述的是秋天景色,作者采取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自身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小學生進入中高年級后已了解了寫景類文章的寫作,但卻沒有深入地理解寫景類文章寫作技巧。語文教師可將上述課文歸納成群文體系并展開閱讀教學,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寫景類寫作手法等知識,對此,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了解寫作方式。為深化學生對上述文章的理解,教師可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和秋天景色有關的圖片和視頻,并搭配舒緩優(yōu)雅的音樂,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以情動人是閱讀教學目標之一,群文閱讀即引導學生參與同一作者或不同作者思想感情活動過程。在群文閱讀中借助信息技術可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這種推測性想象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以《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為例,由于小學生對該階段歷史沒有足夠的了解,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xiàn)“火燒圓明園”的圖片,之后引導學生推測想象相關內容與問題,其中涵蓋當時清王朝輝煌的皇家園林文化,這一把熊熊烈火也反映了八國聯(lián)軍對東方文化的嫉妒又無法得到而將其毀滅的心理,是中國的屈辱性歷史事件。緊接著語文教師為學生呈現(xiàn)“火燒圓明園”視頻,并在此基礎上加入《七子之歌》與《強盜世界》文章,以這兩篇文章為課文的背景資料,學生通過閱讀可充分了解當時背景下的戰(zhàn)爭歷史,增強情感體驗。
四、結束語
總之,蓬勃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注入全新的活力,語文學科和信息技術相整合,能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占據(jù)課堂主要地位的局面,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最終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何施.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合探討[J].新校園,2018,(9).
[2]孟源泉.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多彩閱讀教學情景[J].吉林教育,2017,(42).
[3]張秀玲.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
[4]白炳仁.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
[5]李小苗,寇大波.淺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J].小學教學研究,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