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生
摘? 要:中職電工電子是中職學科基礎中的基礎,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以及未來的就業(y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職技術教師不僅應重視此部分內容的教學,而且應注重運用多元的方式進行授課,并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讓學生在電工電子的課堂中學到知識,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增強。本文注重從實踐教學以及以生為本兩個角度進行闡釋,,運用信息技術、合作教學以及自主探究三種教學方式,進行簡要介紹。
關鍵詞:中職教學;電工電子;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在現階段的中職電工電子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未改變原有的授課觀念,仍舊從傳統的教學方式入手,牢牢把握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并未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自主學習空間,導致部分學生采用機械記憶的方式,進行電工電子的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電工電子知識的融會貫通,而且還阻礙學生學習思維的靈活性。為此,中職電工電子教師應意識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問題,并學習新型的教學理念,學習新型的授課方式,消除學生對電工電子學習的“審美疲勞”,提升他們的學習新鮮感,增強學生的電工電子學習能力。
一、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習模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力
信息技術在改變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現階段中職電工電子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本章注重從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習模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入手,注重信息技術教學的交互性,達到提升中職電工電子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中職電工電子技術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結合本書的內容,打造專門的電工電子學習網站,并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模塊,讓學生結合個人的實際需要,比如,學生的興趣、學習的重難點等等,讓學生針對性地學習,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創(chuàng)設學習模塊。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社會發(fā)展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還包括課本的內容布置,設置相應的電工電子學習模塊,滿足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需要。在本文的論述過程中,教師將電工電子知識創(chuàng)設成以下幾個模塊:電的認識與安全用電模塊、認識直流電路模塊、觀察電容器的充、放電現象模塊、觀察電磁感應現象模塊、認識單向正弦交流電路模塊、認識三相交流電路模塊、認識非正弦周期電路模塊。第二點,構建交互模式。本文中的交互式模式重點從以下兩方面著力。第一方面,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性。教師在此網站上,構建學習留言板,鼓勵學生交流學習收獲以及學習困惑,針對學生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在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的過程中,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第二方面,知識運用的互動性。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考察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掌握能力,并通過相應的測試系統,讓發(fā)現學生在電工電子學習方面存在的漏洞,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第三點,展示成果。通過開展為期半年的模塊學習,教師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已經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并在課上積極地發(fā)言,從而促進整體電工電子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使用合作教學,構建交流平臺,提升學生團結協作力
中職電工電子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讓學生之間進行通力合作,促進相關實驗的完成,增強學生的實驗設計和探究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提升整體的合作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電器的串并聯”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并引導學生使用簡易的工具,開展此部分內容的實踐和操作,促進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劃分小組。在小組劃分的過程中,教師注重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第二點,提供實驗工具。為了簡化此次試驗,提升整體的實驗教學效率,教師準備如下的實驗工具:電源表、電壓表、小燈泡、開關以及若干導線,并提出如下的問題:在串并聯電路中,如何測量兩種電路的電壓規(guī)律,并說明具體的操作過程。第三點,適時引導。教師時時關注學生的討論動態(tài),并適時地對卡殼小組,進行啟發(fā)性的引導,讓學生的實驗探究更具有方向性,促進整體合作教學質量的提升。第四點,展示成果。通過和學生的交流以及對學生的引導,教師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基本掌握了以下兩點知識:第一點知識,在并聯電路中,各支路電壓相等;第二點知識,在串聯電路中個支路電壓之和等于總電壓。通過運用合作教學的方式,教師為每一位學生設置相應的小組合作職務,并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更為積極地投入到相應的合作實驗中,增強他們的問題探究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三、巧用翻轉課堂,構建時空環(huán)境,增強學生問題探究力
中職電工電子教師可以運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充當“小教師”,展示他們的學習思路以及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為重要的是中職電工電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地進行引導,加深學生對電工電子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授“變壓器”這部分知識時,教師運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探究,促進學生問題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從以下幾部分著手。第一部分,設置問題。(1)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變壓器的常見類型有哪些?(3)變壓器的用途是什么?(4)變壓器的構成有哪些?第二部分,實施溝通。教師運用現代通訊技術和學生溝通,并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注重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適當地引導這部分學生,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延展。第三部分,開展交流。由于此部分內容較為簡單,教師發(fā)現大部分學生掌握此部分知識,而學生問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在提升中職電工電子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地立足現階段教學發(fā)展趨勢,立足教學目標,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運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電工電子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美榮.多元課堂教學模式探討——以電工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7(29)
[2] 喬夢婷.多元課堂在電子電工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