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華
【摘 要】 在語文教學當中,神話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其具有十分豐富的想象力,對于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小學生本來好奇心就很強,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對學生展開神話內(nèi)容的教學,可以使神話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與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發(fā)生化學反應,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深化;思維發(fā)展
猜想是想象力的一種表達,是指大腦針對文本材料的理解和處理,進行猜測和推斷,最終做出判斷。學生猜想的過程就是對文本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和重新構建,從而有效地提高想象力,將文本當中的世界逐漸轉化為自我的內(nèi)心世界。
一、猜想構圖,還原情節(jié)的畫面場景
神話故事具有其獨特的敘述方式,神話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故事內(nèi)容和情節(jié)。一般而言,神話故事的敘事結構和方式比較簡單,主要是根據(jù)事件的發(fā)展情況進行描述。以神話《盤古開天地》為例,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引導學生對這一課題進行猜想,從而分析這一神話的故事線,包括盤古為什么要開天地?開天地的具體過程有哪幾步?開天地最后的結果如何?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導小學生列標題的方式來理清文章的脈絡:開天辟地——頂天立地——化生萬物。此外,還可以通過對關鍵詞的概括掌握神話內(nèi)容。在神話教學當中,對故事情節(jié)框架的梳理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決定著學生對于神話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程度。
神話的文本記錄來源于古代人民的口耳相傳,因此在小學神話的教學當中,教師更是需要做到對神話故事骨架的清晰搭建,需要為其填充文字描述,使其更加豐滿鮮活。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不同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有著較大的差異,對于優(yōu)等生而言,在沒有教師的點撥之下,學生就可以生動形象地講述神話故事;而對于中等生而言,基本上只會對神話故事進行復述;差等生就只能使用干巴巴的語言描述故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在教學過程當中以抑揚頓挫的語氣來引導學生深刻地理解神話故事。例如,“盤古醒來了,睜眼一看,周圍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黑乎乎的一片”是怎樣的空間呢?你的想象中是怎樣的情況呢?有學生回應道:像晚上漆黑的天空;像是泡滿茶葉的茶水……學生在想象過程當中,對于“混沌”這個詞的理解就更加直觀具體了,之后對于故事的講述也會更加富有活力。再比如,在化生萬物這一段落,教師則可以將其變?yōu)橐环鶆討B(tài)的畫面,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猜想重構時,也就找到了文本情境的切入點。學生對于自然界萬物以及盤古身軀的對應關系充分理解的同時,可以全身心地進入一個內(nèi)心的文本世界,將自己的實際生活與神話故事相互融合。
學生對神話的猜想構圖的方式多種多樣,那么對于神話的演繹方式必然也會更加多樣化。學生的猜想過程是動態(tài)的、有色彩的,因此對于文本信息的加工也會更加豐富,對故事的講述也會更加形象、生動、活潑。
二、猜想內(nèi)心,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
神話故事主要是圍繞“神”這個角色來講述的,我國古代人民將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探索都通過“神”的描述而表現(xiàn)出來,神的身上具有中華民族崇高的優(yōu)秀品質(zhì),執(zhí)著無私、勇敢奉獻,例如追日夸父、補天女媧、開天辟地的盤古等,都是我們應該歌頌贊美的榜樣。但是在實際的神話教學當中,學生會更多地將教學重點集中在“神奇”這一點上,而忽視了神身上的種種優(yōu)秀品質(zhì),例如,盤古體態(tài)的神奇,有的學生在理解的過程當中只會對神的形象停留在“奇”的一面,對于神身上“圣”的一面卻沒有深刻領悟。當然,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引之下看到盤古意志堅定、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無法突破文字的限制,學生對人物缺乏立體化的理解。因此,教師的引導方式就顯得異常重要。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走進神的內(nèi)心世界,引發(fā)學生共情,進而使學生對于神的形象的理解更加立體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文本當中的關鍵句子展開追問。例如,“巨人見身邊有一把斧頭,就拿起斧頭,對著眼前的黑暗劈過去?!苯處熖釂枺骸盀槭裁幢P古見到了一絲微光就掄起了斧頭向前劈呢?此刻盤古會怎么想呢?”學生開始對盤古的內(nèi)心想法進行猜想,有學生說:“想問問盤古,為什么這么向往光明,甚至到了為光明而犧牲自己的地步?”通過這類猜想,學生對于人物的理解會更加生動,盤古這一形象會更加立體,學生可以在頭腦中與其對話、交流。從學生的提問可以看出他對盤古的敬佩之情。在化身萬物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追問學生:“在盤古倒下時,你們覺得盤古內(nèi)心的想法是怎樣的?”有學生回答道:“盤古應會很開心,因為他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美麗的世界!”教師繼續(xù)追問:“那你們覺得盤古內(nèi)心會有遺憾嗎?他會害怕死亡嗎?”有個學生回答:“盤古雖然已經(jīng)不在了,但是他的身軀卻化作了世間萬物,靈魂也會永遠存在。”
通過引導學生走進人物內(nèi)心,與人物進行對話交流,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盤古的形象就不再僅僅通過文本所描述出來了,每一位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獨特的盤古,用意志堅定、無私奉獻兩個詞語來概括盤古是遠遠不夠的。
三、猜想創(chuàng)編,激勵兒童的想象需求
神話之所以能夠千年來經(jīng)久不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想象力豐富的作品能夠大大地刺激他們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對文本的閱讀更加積極富有熱情。再加上神話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人物形象完美偉大,更是會吸引學生的目光。但是在神話的教學當中,不能僅僅局限于對故事情節(jié)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品析,更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對神話故事這類文本的教學,通過突破文本框架,滿足學生當前的想象需求。神話故事情節(jié)的講述具有極大的跳躍性,因而教師可以通過對神話故事這一特點的應用,在神話的跳躍間隔處充分地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創(chuàng)編,在維護神話故事原有的框架之下,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還是以“盤古開天地”為例,學生在預習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例如:
問題一:盤古的身世是怎樣的?他的父母是誰?還是說他是無中生有的?
問題二:混沌世界的外部是怎樣的?盤古沒有開辟天地之前,世界是怎樣的呢?
問題三:在盤古出現(xiàn)之前,有沒有像盤古一樣的人物出現(xiàn)?他們也會想著跟盤古一樣開天地嗎?
問題四:盤古為什么會沉睡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為什么只會出現(xiàn)斧子呢?這個斧子的重量、形狀又是怎樣的呢?
問題五:在盤古開天地之前,他過著怎樣的生活?為什么他擁有巨大的身軀?他靠什么維持生存?為什么沉睡那么久?
問題六:為什么在盤古倒下之后他的身體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他倒下之后對大地會有影響嗎?他的身體會生成哪些物體呢?
問題七:盤古死在了哪里?
《盤古開天地》這一神話故事可以稱得上是古代人民對于世界是怎么出現(xiàn)的原始認知,代表了他們眼中的世界觀和宇宙觀,他們從盤古這個悲劇人物的視角出發(fā)對世界來源這一問題進行了回答。神話故事有其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目的,通過文本的整理還表達出理性的客觀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當中還應該引導學生對神話故事進行續(xù)寫,促使學生對于神話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當然,在學生對于神話故事的猜想和創(chuàng)編過程當中,需要做到遵循神話的奇幻性和目的性。此外,通過猜想和創(chuàng)編,可以有效地激勵兒童的想象需求。神話猜想的教學當中,通過對神話故事的特征的把握,引導學生把握神話講述的尺度和方式,并深刻剖析神話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想法,與神話人物進行交流溝通,從而形成對神話人物更加立體化的理解,并通過引導學生猜想和創(chuàng)編,實現(xiàn)學生認知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fā)展,促進神話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的優(yōu)化。
可以說,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最富有活力的教學內(nèi)容,神話故事對于學生而言本身就具有極高的魅力,教師在教學當中充分應用猜想教學,實現(xiàn)學生對神話故事的進一步理解的同時,把握神話故事所傳達的各種思想和情感,并促進自身想象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