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波 崔也桐 聞凌
【摘要】中央型肺癌.鱗癌T3N3M0(Ⅲb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方案是含鉑兩藥方案,其中吉西他濱+順鉑方案為優(yōu),該方案最大的缺點是骨髓抑制造成血小板減少。應對方法中血小板輸注法因臨床血源緊張而無法實施,常用的升血小板藥中以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為首選,但該藥的使用必須把握好時間節(jié)點。體會:使用吉西他濱+順鉑方案發(fā)生血小板減少癥(CIT)的,再次化療時,應于48 h之內開始皮下注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其他方案化療出現(xiàn)CIT的,可在血小板最低值出現(xiàn)前5天開始使用。本文報告1例患者,因用藥時間不當導致化療中止的情況,旨在為業(yè)內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肺癌;化療;血小板減少;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3..02
1 病例報告
患者常某,男,61歲,于2013年5月確診為肺癌(右中央型鱗癌T3N3M0,第四軍醫(yī)大學確診),在院外多西他賽+順鉑化療1個周期后來我院。同年9月至2015年先后在我科住院化療8次,最后因血小板減少致咳血無法控制而被迫中止化療,報告如下。入院后于2013年9月13日繼續(xù)予多西他賽(120 mgd1.2)+順鉑(120 mg,d1.2)化療1個周期,療效判定為進展。2014年5月9日第3次改為予吉西他濱(1.6g d1.8)+順鉑(120 mgd1.2)化療,過程順利。2014年10月20日予第4次吉西他濱(1.6g d1.8)+順鉑(120 mgd1.2),化療術后第8天血小板下降,予每日皮下注射白介素-11治療10天,血小板恢復至86×109/L,其中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10×109/L持續(xù)4天。2015年3月17日、2015年6月1日以多西他賽(120 mgd1)+順鉑(120 mg d1.2)方案進行第5.6次化療,化療過程順利,但復查胸部影像療效判定為進展。2015年6月16日第7次化療:吉西他濱(1.6g d1)+順鉑(120 mgd1.2),化療術后第7日出現(xiàn)血小板下降未進行第8日吉西他濱化療。2015年7月22日入院復查胸部CT見右肺病灶較前明顯縮小,再予吉西他濱(1.2 g d1.8)+順鉑(120 mgd1.2)第8次化療。化療術后24小時皮下注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15000 u,間隔2日,皮下注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15000 u,共3次,血小板計數(shù)維持在100×109/L以上,化療方案順利進行。2015年12月3日予吉西他濱(1.2 g d1)+順鉑(120 mgd1.2)第9次化療,化療術第9天血小板開始下降,每日皮下注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15000 u,持續(xù)12天,其中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10×109/L持續(xù)6天,患者出現(xiàn)咯血癥狀,臨床預約輸注血小板因血源緊張無果,被迫中止化療。
2 討 論
肺鱗癌的化療效果?;熓菒盒阅[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方案主要取決于組織學檢查。該患者確診為Ⅲb期非小細胞肺癌,該病診治指南推薦含鉑兩藥方案化療。大樣本研究顯示: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化療對于肺鱗癌的療效優(yōu)于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聯(lián)合化療。
化療造成骨髓抑制。腫瘤的化學治療針對的是癌細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環(huán)節(jié),抑制細胞DNA分裂增殖能力,從而起到對腫瘤的治療作用?;熕幬锶狈x擇性,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亦殺死不少正常骨髓細胞,因此,針對腫瘤的化療常導致正常骨髓血細胞前體活性下降出現(xiàn)骨髓抑制;病人在化療中隨著藥物在體內累積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也逐漸加重。多數(shù)抗癌藥物的骨髓抑制作用出現(xiàn)于用藥后1~3周,持續(xù)2~4周恢復。該例患者血小板減少均出現(xiàn)在化療術后1周左右,皮下注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干預治療情況下,血小板恢復仍需10天左右,重新使用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再次出現(xiàn),符合腫瘤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診斷標準[1]。
CIT是腫瘤化療藥物的常見骨髓毒性表現(xiàn)。由于化療藥物抑制骨髓巨核細胞分裂、分化和增殖,導致的血小板增生低下。末梢血中血小板水平低于100×109/L的表現(xiàn),通常發(fā)生于化療后3至14天,最低點出現(xiàn)多在第14天,部分患者最低點發(fā)生于2第8天,或21天以后。CIT最主要的危害是增加出血風險,在臨床中,許多化療藥物和聯(lián)合方案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減少。
吉西他濱與順鉑聯(lián)合治療致骨髓抑制血小板降低是最為常見的反應。吉西他濱是細胞周期特異性抗代謝類藥物,主要用于DNA合成期的腫瘤細胞,阻止G1期向S期的進展,有骨髓抑制作用。順鉑為金屬鉑類絡合物,屬周期非特異性抗腫瘤藥抗瘤譜廣與多種抗腫瘤藥物有協(xié)同作用,同樣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吉西他濱與順鉑聯(lián)合治療致骨髓抑制血小板降低最為常見,該例患者多次化療出現(xiàn)Ⅳ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10×109/L達CITⅣ級,因血小板減少持續(xù)時間較長,導致患者出現(xiàn)咯血。
化療藥物通過影響巨核細胞的生長和成熟導致血小板下降?;熕幬飳藓讼底婕毎?、巨核細胞前體細胞、未成熟巨核細胞的影響最大,在凋亡的過程中,巨核細胞及其前體的凋亡才是關鍵,因此,巨核細胞的凋亡是CIT的關鍵因素。細胞毒性藥物對骨髓干細胞、巨核前體細胞、未成熟巨核細胞、成熟巨核細胞均產生作用,引起這些細胞凋亡,導致體內血小板生成不足,從而導致循環(huán)血中血小板下降。
TPO是調節(jié)巨核細胞發(fā)育的主要調節(jié)因子。單個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的數(shù)量每立方毫米大約200~8000個,血小板壽命約7~14天,需要不斷補充。因此作為血細胞前體的干細胞必須快速分裂。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調節(jié),TPO是調節(jié)巨核細胞發(fā)育的主要調節(jié)因子,參與巨核細胞發(fā)育的每一過程,主要促進巨核細胞和血小板數(shù)量增加,TPO可以防止巨核細胞進入凋亡程序,增加其數(shù)量,使成熟巨核細胞比例增加,連續(xù)注射重組TPO,初始4d內骨髓巨核細胞分葉增加,外周血小板未見增加,第5天外周血小板計數(shù)呈TPO劑量依賴性式上升[2],第8-12天,血小板計數(shù)上升到平臺期。TPO劑量與平臺期血小板計數(shù)呈線性關系。血小板計數(shù)最可達到基線指的6倍。停藥后10天左右回到基線水平,未出現(xiàn)反跳現(xiàn)象。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CIT的治療的首選。CIT是臨床常見的化療藥物劑量限制性毒性反應,有可能導致降低化療藥物劑量或延遲化療時間,甚至終止化療,由此影響臨床療效和患者生存,并增加醫(yī)療費用。CIT的治療包括輸注血小板、給予血小板生長因子。血小板因血源緊張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目前常使用重組人白細胞介素、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集落細胞刺激因子。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以升血小板為主,應用范圍廣,作用點位高,速度快效果好,是CIT的治療的首選。
臨床如使用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預防CIT發(fā)生,必須把握好時間節(jié)點。對于采用吉西他濱+順鉑化療方案發(fā)生CIT的患者,再次采用吉西他濱+順鉑方案化療時,建議在吉西他濱注射后48小時內[3]開始皮下注射血小板生成素類藥物,此后隔日皮下注射1次;對采用其他方案化療的患者,如上一周期發(fā)生CITⅢ級以上者,可在血小板最低值出現(xiàn)前5天即開始注射促血小板生成素類藥物,有望血小板計數(shù)在血小板生成素注射后第5日出現(xiàn)TPO劑量依賴性式上升,避免或減輕CIT的出現(xiàn),減少大出血風險、減少患者急診輸注血小板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診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腫瘤雜志,2014,(36)11:876-878.
[2] 林果為.歐陽仁榮.現(xiàn)代臨床血液病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8,1356-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