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娟 姜玲 揭云云 盧玉華 敖志文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yī)院 宜春336000)
痛風是一種由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晶體相關性關節(jié)病,其與嘌呤代謝紊亂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可造成關節(jié)殘疾、腎臟受損,同時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1~2]。 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的數據證實:約79%的痛風患者會因發(fā)作而無法正常工作、生活,因痛風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容忽視。有效的降尿酸治療,可使關節(jié)中沉積的尿酸減少,從而達到減少關節(jié)疼痛發(fā)作次數、保護關節(jié)、改善預后的目的[3~4]。 降尿酸藥物治療在痛風的控制中有著重要作用,非布司他是臨床中較多的降尿酸藥物,但其使用劑量及方法仍存在爭議。 根據《2016中國痛風指南》,并參考國外文獻, 國人多使用初始劑量40mg/d 或80mg/d進行降尿酸治療,但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fā)現,即使按指南要求同時使用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以預防痛風發(fā)作,仍有很多患者在降尿酸治療過程中出現痛風再次發(fā)作,這往往造成患者降尿酸治療的中斷,依從性下降,達不到尿酸達標的治療目的[5~6]。 本研究觀察了更低劑量非布司他初始治療及階梯給藥方式的療效, 以探討痛風治療療效及遠期治療效益?,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痛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低劑量滴定組、高劑量滴定組、固定低劑量組和固定高劑量組,每組30例。低劑量滴定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51.75±15.66)歲。 高劑量滴定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18~80歲,平均年齡(49.11±8.66)歲。 固定低劑量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2~80歲,平均年齡(53.55±16.10)歲;固定高劑量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9.35±14.76)歲。四組患者的上述一般資料相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本研究得到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所有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診斷標準:參考《2015ACR/EULAR 痛風分類標準》及《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1年內至少有1次痛風性關節(jié)炎發(fā)作, 其血清尿酸鹽超過420μmol/L,至少1個月內沒有接受任何降尿酸藥物的治療;未使用其他兼具降尿酸作用的降脂藥,如非諾貝特等。(2)排除標準:年齡<20歲;有非布司他過敏反應史;內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C 級)。
1.3 治療方法 低劑量滴定組: 初始劑量為40mg/d,隔天給藥1次;2周后,若尿酸水平未達標(<360μmol/L)加量至40mg/d,1次/d;若達標,則繼續(xù)原劑量;2周后繼續(xù)根據血尿酸水平調整劑量。高劑量滴定組: 初始劑量40mg/d,1次/d;2周后,若尿酸水平未達標(<360μmol/L)加量至80mg/d,1次/d;若達標,則繼續(xù)原劑量;2周后繼續(xù)根據血尿酸水平調整劑量。 固定低劑量組:40mg/d,隔天給1次。 固定高劑量組:40mg/d,1次/d。 四組均同時按指南要求給予秋水仙堿片預防痛風發(fā)作,1片/d。
1.4 觀察指標 觀察四組血尿酸水平、關節(jié)痛復發(fā)率、滿意度。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四組血尿酸水平對比 干預前,四組血尿酸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四組血尿酸水平均有所下降,低劑量滴定組最高,高劑量滴定組次之,固定高劑量組第三,固定低劑量組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四組血尿酸水平對比(μmol/L,±s)
表1 四組血尿酸水平對比(μmol/L,±s)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低劑量滴定組高劑量滴定組固定高劑量組固定低劑量組FP 30303030565.85±88.74564.40±113.21562.40±94.58573.95±135.674.125>0.05478.85±93.71454.15±107.68374.50±116.20341.60±104.6736.447<0.05
2.2 四組關節(jié)痛復發(fā)率、滿意度對比 固定低劑量組關節(jié)痛復發(fā)率最低,低劑量滴定組次之,固定高劑量組第三,高劑量滴定組關節(jié)痛復發(fā)率最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劑量滴定組滿意度最高,固定高劑量組次之,高劑量滴定組第三,固定低劑量組滿意度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四組關節(jié)痛復發(fā)率、滿意度對比[例(%)]
痛風是由單鈉尿酸鹽沉積而造成的一種晶體相關性關節(jié)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明顯的影響,屬于代謝性疾病[7~8]。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的發(fā)病率也出現了上升趨勢,臨床需積極治療,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低劑量滴定組關節(jié)痛復發(fā)率較低,滿意度最高,差異顯著(P<0.05)。 說明低劑量滴定非布司他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預后。 機體發(fā)生痛風,與體內嘌呤代謝異常、尿酸排泄減少關系密切,而尿酸水平與痛風療效密切相關。 非布司他是一種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能夠抑制尿酸的合成,從而降低血清尿酸濃度,達到治療的效果。 馬鳳云[9]探討了非布司他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對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作用,結果表明,該藥物安全可靠,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這也和本研究結果一致。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復雜的關節(jié)病, 機體在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發(fā)病, 而且男性患者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患者?;颊咄鶗谝雇戆l(fā)病,機體發(fā)生突然性的關節(jié)疼,該病往往發(fā)病急,使機體的關節(jié)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持續(xù)幾天或幾周不等。臨床需積極治療,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本研究中,四組干預前血尿酸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 四組血尿酸水平均有所下降, 低劑量滴定組最高,高劑量滴定組次之,固定高劑量組第三,固定低劑量組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固定低劑量組關節(jié)痛復發(fā)率最低, 低劑量滴定組關節(jié)痛復發(fā)率次之,固定高劑量第三,高劑量滴定組第四,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劑量滴定組滿意度最高,固定高劑量組次之,高劑量滴定組第三,固定低劑量組滿意度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娫谶x擇治療方案時, 選擇合適的非布司他滴定劑量,對患者疾病的控制尤為重要。 總之,非布司他滴定劑量對痛風有一定的影響, 臨床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